第1单元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课件(共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课件(共3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0 22: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的艺术形象。
2.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
3.知人论世,深入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1950年参军。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代表作有诗歌《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等。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少年时在皇家的
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
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诗人因为发表《无神论的
必然性》,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
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作于1962年。当时王昌耀在青海生活过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内,是祁连山脉的一座无名山,靠近祁连县峨堡镇,山顶终年积雪。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
《致云雀》: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抒 情 诗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1.读准字音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
词 语
易错字
雕zhuó

wǎn转

甘lín

guī阁

yīn蔽

倦dài

bìn弃

晶yíng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3.掌握词语
(1)雕琢:雕刻(玉石);过分地修饰(文字)。



(2)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3)摈弃:抛弃。



(4)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成语辨析
霞蔚云蒸 五彩缤纷
霞蔚云蒸:彩霞弥漫,云气升腾。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相同点:都有“色彩绚丽”的意思。
不同点:“霞蔚云蒸”适用对象是风景,“五彩缤纷”适用对象是色彩。


①近期由于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南京梅花山迎来了盛花期。3月11日,航拍南京梅花山,霞蔚云蒸,美不胜收。
②第36届潍坊国际风筝节开幕,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风筝扮靓天空。
思维导图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用峨日朵雪峰落日和岩壁上的蜘蛛等审美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描绘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文章主旨
【任务一】赏析诗歌意象
1.《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点拨:①蜘蛛的出现和沉默,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②诗歌第1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2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③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特别有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峨日朵雪峰之侧
文本研读
【任务二】理清诗歌构思
2.《峨日朵雪峰之侧》全诗共2个诗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2个诗节之间的关系。
点拨:《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共有2个诗节。第1个诗节主要写景。起首一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统领全诗,引出下文对峨日朵雪峰之侧景物的描写。站在这个高度上,诗人小心翼翼地“探出前额”,看到了“彷徨许久”的太阳,看到了“决然跃入”山海的太阳,他还看到了石砾滑坡,听到了滑坡产生的“嚣鸣”。在这些意象的烘托下,峨日朵雪峰崔嵬、险峻的形象便呈现了出来。在这些景物中,出现了一位勇敢的攀登者形象,他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在险峻的山峰上,这样一位勇敢的攀登者为画面增添了灵动的色彩,向上攀爬的勇者与向下滑落的石砾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环境的险恶,诗人在凝重而壮美的氛围中,蕴蓄了自己悲壮的情怀,以及从犹疑到坚定的心理变化。
第2个诗节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诗人首先想象在这“锈蚀的岩壁”,应该有雄鹰或者雪豹与自己为伍,才配得上这壮美的画面,可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居然只有一只小小的“可怜”的蜘蛛。这一特写,体现了诗人的匠心,诗人将“雄鹰”“雪豹”这些曾被奉为神明的事物与弱小的“蜘蛛”做对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联系诗人此时的经历,被划为“右派”的诗人又何尝不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第1个诗节写登山勇士攀登峨日朵雪峰的所见、所闻,为第2个诗节抒发感情做铺垫,是第2个诗节中感情集中抒发的基础。
【任务三】把握思想情感
3.“文以意为主。”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意图,并简要阐述这种“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点拨:在这首诗中,诗人将体验到的深刻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了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景,诗人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隐藏在诗人忧郁和伤感心灵背后的,是他对生命本真和尊严的追寻与捍卫。
有人认为,昌耀的诗歌中,西部是一个博大的“心象”,一个历史与当下、自然与意志、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混茫难分的活的诗中的“绝对现实”。结合这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点拨:这首诗是昌耀的早期作品,诗中充斥着时代背影。昌耀将自然景观与顽强的意志糅合到诗篇中,用自然的雄伟、壮丽、险峻来烘托人物的精神意志,使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明。现实的残酷正如攀登峨日朵雪峰的勇士身处的险境,卑微的诗人正如岩壁上孤独弱小的蜘蛛。诗人正是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组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绝对现实”,只不过是用艺术的形式让读者去感受、体悟。
多维探究
致 云 雀
文本研读
【任务一】赏析诗歌形象
1.如何理解《致云雀》一诗中“云雀”这一形象?
点拨: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任务二】赏析诗歌技巧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点拨: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自由、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任务三】把握思想情感
3.诗人为何要“致”云雀?从“云雀”身上,诗人得到了哪些启发?
点拨:云雀构巢于地却高飞、歌唱、直冲云霄,摆脱大地的束缚,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小鸟才触动了诗人的诗情。本诗中的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自身形象的象征。可以说,全诗无一处没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诗人。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着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拥抱自由美好的新社会的思想。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着诗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愿用自己的笔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云雀的歌声清脆动听,如同诗人的诗歌自然清新、优雅大气。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难以与云雀比肩的慨叹,但对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充满了信心。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大自然中的生灵比拟云雀,歌颂大自然的美好,反衬人类社会的罪恶与不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公正社会的强烈追求,以及他随时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蕴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诗中的云雀,是理想化了的诗人。那么,你认为云雀的代表意义有哪些?
点拨:观点1: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自由、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诗人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2:云雀代表的是一种平等的追求。诗人写这首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诗人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多维探究
浪漫主义手法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和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比如《致云雀》一诗中,云雀是自由、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技法迁移
迁移练笔请以“梦想”开头,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梦想在一片清幽的竹林里,品青茗、赏竹韵,用古琴奏一曲《高山流水》,学嵇康弹一支《广陵散》而后听蝉鸣、莺唱;梦想乘一叶扁舟,于江南水乡的小路旁,那里的女子吴侬软语、曼妙罗裳;梦想化作月亮的清辉,投下几点斑驳,流入李白的酒壶,大笔如椽,一挥就是半个盛唐;梦想变作翱翔九天的鲲鹏,与庄周一道于九霄之上,感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例如,《乡愁》中余光中就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致云雀》中雪莱用了四个诗节把云雀比喻成一位隐身的诗人,一位高贵的少女,一只金色的萤火虫,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花。
把握现代诗歌的意象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2.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红烛》是诗人的心声吐露,“红烛”这一意象是诗人的人格化身,因其勇于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在现代新诗史上成为著名的“红烛精神”,具有伟大的象征意义。
3.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通过“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等众多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诗中树的意象有什么特征?作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树看起来分离独立,但地下的根须却互相纠缠。(2)借“树”的自然特征,写出了抗战时期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看似孤立无助,却拥有团结的潜在力量,表现了诗人对民族觉醒的强烈信心。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现代诗中意象及其作者情感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中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诗,《树》写于1940年春天,此时抗日战争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民族战争正给予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炼,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艾青正是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纠缠在一起”,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诗歌的主题应是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1.抓住意象,整体把握
现代诗歌离不开意象,所以,品味现代诗歌,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抓住这些意象,通过对诗中物象的分析,可以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可以正确解读诗歌。如艾青的《礁石》,我们就须抓住诗人所咏之物——礁石。作者把坚硬的礁石放到一波又一波的浪中,但礁石依然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由此我们可以整体感知到诗中的礁石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它已蕴涵了作者的情和志,象征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抓住了礁石这一意象,我们就可以体会出本诗所表现的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2.反复揣摩,体味新意
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现代诗人不再是遵循古道,小心翼翼地守望在古典诗歌的星空之下,而是大胆创新,跳出前人的窠臼,形成现代诗人自主的意象,传达全新的充溢着时代特征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
中国诗歌的现代嬗变,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氛围中展开的。西方文化,尤其是现代西方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现代性”,影响并催生了中国的现代诗。这就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因此解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必须反复揣摩,力求探出它的新意,从而准确解读它的含义。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3.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想象是诗歌飞翔的翅膀,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能力。欣赏诗歌当然也是运用想象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在解读现代诗歌时,就不能拘泥于某一瞬间,也不能局限于特定空间,而要对意象展开联想想象,让思维到情感的海洋去打捞灵感,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那些含蓄的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把想说的全部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让人回味,需要我们展开联想想象,品味诗意。
知识阐释
例题展示
技法攻略
4.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意象是情感寄托的载体。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比较特殊,大多借助特定的意象来传达,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须抓住诗歌语言特色,体悟情感。
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就用《诗经》中的典故,“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反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文化”。还有舒婷的诗“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也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