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0 18: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语交际
讨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教学过程】
一、引用故事,懂得讨论的意义
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子路说完,孔子微微一笑。冉有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公西华则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曾晳说向往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生活。等几个弟子说完,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晳的想法呀!”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子路一点都不谦虚;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赞同曾晳的志向,因为曾晳希望社会上人人懂礼爱乐、天下太平、社会大同。
同学们,在上面这个故事里,孔子和弟子们围绕什么话题在讨论?对于四位弟子的见解,孔子是怎样的态度呢?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点拨: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对曾晳表示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师: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是人们寻求卓见或达成共识的途径之一。上面的故事便是讲的孔子组织弟子围绕“志向”开展的讨论。如今,我们无论是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职场的工作策略讨论中,都需用到讨论。
可见,学习讨论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注意事项和规则。
【设计意图】引用孔子的弟子谈论“志向”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从古至今讨论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的运用范围广,意义远。通过听故事,让学生初步对讨论建立印象。
二、比较辨识,明确讨论的规则
1.比较辨识之一:讨论=辩论?
案例1:辩论案例
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
正方:我方认为网络对青少年是有利的,理由如下。一是网络可以开阔视野。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青少年在网上浏览网页、认识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乐趣。二是加强对外交流。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三是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反方:我方认为网络对青少年是有害的,理由如下。一是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掺杂了很多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二是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将对青少年头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冲击,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三是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了学业。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小结:交流、讨论是围绕一个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最终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而辩论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切忌把讨论变成漫无边际的聊天。同样切忌把讨论变成辩论。
板书:紧扣议题,有的放矢。
2.比较辨识之二:讨论=争论?
案例2:争论案例
有一天,嘴和鼻子争论了起来,争论的题目是“谁最有用”。嘴先发言:“我最有用,因为主人吃什么都要从我这经过,如果食物不从我这经过,主人就别想饱,所以说,我是最有用的。”鼻子一听,不太高兴地说:“应该是我最有用,如果我不闻食物,你能吃到山珍海味吗?再说,主人不用我呼吸,他能活吗?所以说,我是最有用的。”嘴一听,生气地说:“我们干脆分开,在一起就是吵,还不如分开!”鼻子说:“分就分,谁怕你呀!”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小结:讨论自然不是争论,虽然争论一般也是围绕同一话题,但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带有情绪性的,语言有时会过激。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所以每个参与者都要积极发言。只有参与者积极发言,讨论才能成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从“没想好”逐渐走向“想好”的过程,“不成形”的观点同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只要大胆地说出来,就有可能互相启发。
板书:言无不尽,群策群力。
3.比较辨识之三:讨论=评论?
案例3:微博评论
神最右最搞笑
12-6
20:48来自微博weibo.com
扬州夏女士不慎将一枚1克拉钻戒和垃圾一起扔进垃圾桶。8名环卫工花费近两个小时,从13吨垃圾中找出戒指。夏女士说:“非常感谢他们,虽然这个戒指价值十多万,但环卫工人的精神比这枚戒指价值更高。”
博友评论:
风花雪月动人2015:应该金钱感谢一下人家。
悠悠然259695:最讨厌这种人,自己的问题给别人带来一大堆麻烦,让别人帮你解决。
你名字我姓氏20110:既然他们的精神比那枚戒指还高,就把戒指送给他们,就当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吧!
张晓矢:如果人人都要回报,这世界该多利欲熏心,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别道德绑架。
12345让他_87812:这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世界啊,凭什么她的错误要别人白白奉献辛苦,这不叫道德绑架,只是教她做人呢。
教师小结:评论多是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短长,讨论则不建议相互批评或自我批评。讨论问题时,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甚至交锋,要理性客观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看法,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讨论其实就是合作“避短”、共同“扬长”的过程。
板书:包容合作,理性客观。
同学们,讨论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上三点,但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有一些规则需要参与者遵守。你还想到哪些规则呢?也请填写在表格里。
讨论规则
简要说明
预先公布相关要求
在开始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目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这些要求必须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主持人要保持中立
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对别人的发言表现出倾向
参与者发言机会均等
尽量让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特别是意见不同的参与者也有表达观点的权利
发言的观点要明确
发言者要明确表达对相关问题的意见。赞成还是反对他人观点,也应表述清楚
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
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不能太长
不同问题依次讨论
发言者不得偏离当前讨论的问题。只有在一个问题讨论完毕后,才能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就事论事,文明表达
讨论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发言时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习惯或爱好
尊重发言的完整性
不能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
……
……
师:由于目的、内容、场合的不同,讨论还可以分为很多类型。
按照目的分类
谋求共识
共商对策
同觅创意
……
按照内容分类
政策讨论
环境讨论
艺术讨论
……
按照场合分类
法庭讨论
会场讨论
课堂讨论
……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辨识,使学生明确讨论与辩论、争论、评论的区别,从而明白讨论的特点及讨论的规则。用表格来呈现,让知识点清晰化,易于学生记忆。
三、口语实践,掌握讨论要领
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丰富校园环境文化。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试。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就知道古代,古代就那么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呢?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一席位置。
预设:
(1)“讨论点评”示例:
生1:甲同学的表现很好,提的意见也比较中肯;乙同学讨论的语气生硬,对人态度不好,不知道尊重对方;丙和丁两位同学的表现都较好,都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生2:甲同学站在传统历史文化的角度考虑,有一定的道理。乙同学和甲同学的想法不一致,语言有些过激。讨论要在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丙、丁同学在讨论中,思路宽广,打开了同学们的思路。
(2)“你和同学讨论”示例:
生3: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孔子、孟子等,这些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理应受到尊重和景仰。
生4:我觉得还可以安放身边的名人的塑像,用身边的名人来激励学生树立理想,努力学习,是不是更有好处呢?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讨论,不同的观点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讨论的意义,明确了讨论的规则,并且在评价讨论案例中,也让你们在他人的表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循讨论规则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讨论案例及参与讨论,有助于学生在他人的表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更加了解讨论应遵循的规则,为下一节课的实战演练打下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2.进一步明确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讨论规则
1.重温讨论规则
谁来说说讨论规则?(学生回答略)
2.切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提高自己的讨论能力。
二、实战演练,提高讨论能力
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问题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问题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要求:以4~8人为一个小组,并在小组中指定主持人、记录人、点评人,其余为讨论者。
(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巡查,学生分组展示)
预设:
问题1:
生1:有教养的人谈吐优雅。他从不说脏话,说话语速恰当,给人舒服的感觉。
生2:有教养的人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别人表达完后,他再补充自己的意见。
生3:有教养的人也会注重仪表、服饰,整个人看起来整洁、清爽,让人愿意和他交流。
生4:有教养的人还会很谦虚、平易近人。他不会摆架子,盛气凌人。
生5: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
生6:有教养的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去理解别人,而不是带着情绪去待人处事。
问题2:
生1:学生上学不应该带手机。我们学生自控力差,一些学生在课间、午休甚至课堂上玩手机,几乎达到痴迷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生2:我也觉得学生上学不应该带手机。我们学生平时本来用眼时间就很长,若再沉迷于手机,只会让眼睛更加疲劳,并导致近视。
生3: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带手机。一是带手机的学生要有自控力。二是家长支持并对孩子玩手机有规定。对于住校学生,使用手机会大大方便他们和家长的沟通,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帮助。学生玩手机,不是手机本身的问题,而是学生自制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应该想着禁止学生带手机,而是应该想如何提高学生自制力,以及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教师小结:在这一轮实战演练中,同学们紧扣议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气氛浓郁,并对“教养”和“学生该不该带手机”的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
【设计意图】最好的学习莫过于讨论本身。本板块运用教材上的两个训练题,让学生按照有主持、有顺序、有结论、有记录的方式展开讨论,然后对自己刚才参与的讨论进行分析总结,从中体会讨论的要领。
三、延伸拓展,丰富讨论形式
1.《罗伯特议事规则》
同学们,经过三组问题的讨论,你们已经熟悉了讨论的流程,并运用了讨论的规则。大家知道吗?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很重视这些规则,视之为开民智、聚国力的重要基石。下面,我们来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议事规则叫作《罗伯特议事规则》。
亨利·马丁·罗伯特是19世纪时美国的一位将军。1863年,罗伯特在一次“军民共建”会上做主持人,作为主持的他表现得一塌糊涂。但这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不甘心认输,于是研究如何开会,这一研究就是几十年。经过13年的学习、摸索、实践,罗伯特的开会规则结集成书——1876年《罗伯特议事规则》初版,到现在,《罗伯特议事规则》已经修订到了第11版,被各国政府广泛采用。而最早把《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入中国的,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并且孙中山先生还把《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思想写进了他的《建国方略》之中。
《罗伯特议事规则》里提到的12条基本原则是:
第1条,动议中心原则;第2条,主持中立原则;第3条,机会均等原则;第4条,立场明确原则;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第10条,文明表达原则;第11条,充分辩论原则;第12条,多数裁决原则。
2.中考链接
同学们,目前的语文中考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讨论”这一实用型口语交际题也在中考中多次出现,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讨论规则,大胆展现自己的口才吧!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里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里去的。
预设:
学生阐述对甲、乙发言的看法和理由:
生1:我赞同甲的看法。大兵抢去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孙侦探的敲诈,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里去的。
生2:我认同乙的看法。无论社会多么黑暗,无论自己经历了多少屈辱和苦难,都要好好地活着,不能自甘堕落。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里去的。
学生阐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和理由:
生3:我认为把祥子变成“野兽”的,是“不让人有出路”的旧社会。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正是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沦。
生4: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里去的。祥子经历了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自利、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最终走到“野兽”里。
【设计意图】把课堂与中考、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活学活用讨论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发言水平,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结束语:同学们,讨论是多向表达,对说话者的要求自然很高。所以,希望大家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让讨论更精彩!
【板书设计】
讨论的原则
【我的设计亮点】
本课教学立足教材,结合案例分析,把讨论的特点及规则讲明,讲细;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进行实战演练,使学生把讨论规则用实、用活。注重课堂与生活的勾连,让学生认识讨论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