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3.2声音的特性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
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丁声音最有可能是乐音
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3.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4.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进行辨别
D.“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水振动产生的
5.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调
B.响度和音色
C.音调和音色
D.只有音色
6.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7.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播出时,小敏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董卿在说话。她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8.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 )
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
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
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
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
10.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满足题意)
11.同学们还记得吗?在课本38页
“小小音乐会”有一种自制乐器“水瓶琴”,如图所示:它有两种演奏方式,可敲击发声,也可吹奏发声,就这两种不同演奏方式发出的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由左到右敲击水瓶,声音的音调依次变低。
B.由左到右敲击水瓶,声音的音调依次变高。
C.由左到右吹奏水瓶,空气柱振动发声,音调依次变高
D.由左到右吹奏水瓶,空气柱振动发声,音调依次变低。
12.元旦前夕,我们学校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汇演.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振动产生的
B.我们从扬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调判断的
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13.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用的是实验推理法
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则音叉的音调越高,用的是类比法
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用的是转换法
1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雨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齿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三、填空题
15.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
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_,我们能分辨出是笛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练习吹笛子时,关紧门窗,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7.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如图所示为70位来自港、澳和内地的钢琴演奏者在共同奏响《我爱你中国》。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18.乱哄哄的自习课,突然安静下来,因为大家都听到了班主任在走廊的说话声,这里涉及到三个物理知识,首先老师的声音是通过声带___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_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最后同学们通过声音的______判断出来是班主任的声音。
四、实验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横截面积S/10-5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__________。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m
频率f/Hz
铝棒长度倒数(m-1)
1
50
5000
2
2
71
3500
1.4
3
78
3146
1.28
4
91
2700
1.1
5
105
2375
0.95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
结论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①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③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量,即响度,故A错误;
B.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A、丁声音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故A错误;
B、由图知甲和丙声音的波形幅度不同,故它们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乙和丙要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不同,说明音调不同,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
B.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4.B
【解析】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B。
5.D
【解析】
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
故选D。
6.D
【解析】
A.卡片在梳子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则梳子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能改变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改变音调,
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但不能改变音调,故D符合题意.
7.C
【解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小敏没有看屏幕,听声音就知道是主持人董卿在说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解析】
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指声音的高低,要求声音的音调高.
9.B
【解析】
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10.A
【解析】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BD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当用嘴依次吹奏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从左向右是音调由高到低的顺序;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其声音的音调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从右向左,故DB正确。
故选BD。
12.CD
【解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声音的最重要的依据;
(4)从噪声的定义分析后,判断正误.
A.扬声器的声音是由纸盘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
C.不同的人唱歌时,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故C错误;
D.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D。
此题是一道声学的综合题,但都是基础知识,容易掌握.
13.AD
【解析】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当完全变为真空时,就没有铃声了,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用的是实验推理法,A正确;
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应该是音调越大,B错误;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这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的是转换法,C错误;
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用的是转换法,把声波传递能量这情况转换到蜡焰不停摆动上展示出来,D正确.
14.ABC
【解析】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A项正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项正确;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C项正确;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D项错误.
15.音色
响度
【解析】
因为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所以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16.
振动
音调
音色
传播过程中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且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故吹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里面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我们能分辨出是笛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为了不影响邻居休息,练习吹笛子时,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7.音调
【解析】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改变了琴弦的长度,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8.振动
空气
音色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空气中的传播,介质为空气。
每个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同学们可通过音色来判断班主任的声音。
19.无关
反比例
水花四溅
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解析】
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当铝棒长度都为0.71m时,横截面积不同,频率为3500Hz和3530Hz,由于这两个频率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故频率是相同的,故结论为: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无关的。
由图可知,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的关系是一条直线,即成正比,故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反比。
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铝棒振动,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溅。
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铝棒的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20.振动
振幅
频率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
②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