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唐生元?
一、新课程标准: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共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决定,比较两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奋斗目标和历史意义;运用跨学科知识原理的方式学习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跨学科知识原理掌握总结政党成立的条件,让学生在参与跨学科知识原理帮助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跨学科交叉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师微课的指导和回忆前面的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图示表格法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的96年历史以及查阅党员数量的变化,运用学习过的别的学科的知识方法制作党员数量统计图表,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跨学科知识原理总结中共成立的条件以及根据微课提示学习中共诞生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策略:利用前段时间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以及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和国际媒体争相报道十九大盛况,创设简洁、有效的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生成和表达能力。?
2.跨学科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有效植入跨学科知识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别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助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3.图表法:通过微课的方法指导和前面的学习中运用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用图示表格法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
出示图片:中国和外国媒体报道十九大的图片资料。?
设问:近期众多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一次盛会使用头版头条、图文并茂及滚动播出形式进行报道,你知道是什么会议么??
学生思考:根据图片和近日的各种宣传进行联系,抓住其共性,得出答案,明确是十九大召开?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激情?
????????????????可以说是全球都在聚焦中国的十九大,那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十九大的全称,和召开的时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盛会,那么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
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2017年10月18日-24日。?????让学生通过学习关注现实中的时事政治,加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新?课?教?学(30分钟)?
????新?课?教?学?之?中?共?一?大?
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今天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跨学科理念:?
我们同学们将在九年级化学中学习燃烧,那么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讲一下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同时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燃烧发生的示意图。?
通过这两位同学的讲解和演示,我们明确燃烧发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缺一不可。还有同学提出八年级物理中的合力概念和九年级化学反应的发生都表明一件事的发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只有几个条件的共同作用才能发生或者更好的进行下去。??????????????
我们在第8课中学习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哪位同学能记忆起当时学习的知识,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
学生跟着老师的提示进入新课学习。??
学生解释燃烧的知识:?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一般称之为燃烧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只是引起燃烧的质的方面的条件,还要有量的方面的条件。考虑到量方面的因素,则燃烧条件可进一步叙述为:???(1)?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2)?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3)?具备一定数量的点火源。??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九年级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的发生以及八年级物理中合力的知识都表明一个事件的发生需要满足许多条件。?
学生回答:?
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强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组织基础:
?引入跨学科概念,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可以用来帮助历史学习的概念原理来帮助历史学习。?????一方面锻炼学生提前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演示。??????
通过跨学科知识的引入,以前面学习的同盟会成立的条件验证学习的跨学科知识,明确同盟会成立需要满足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等几个条件,从而为本节课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的学习做铺垫,这样的设计一蹴而就。?
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探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些???
那么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迁移过来,我们首先来探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那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呢??
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同盟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的历史条件之思想基础???
1.教师展示毛泽东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出示《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恩格斯,知道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五四运动后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教师出示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以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让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得到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接受和学习,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良药。???
学生理解毛泽东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知道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给中国社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学生理解老师提出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理解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传播。??
李大钊。?
学生学习课本上63页关于李大钊的知识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中共成立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必须先把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讲清楚,才能为本节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铺垫。???
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的最终目标、革命纲领。??
通过地图上全国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刊物,明确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广泛在中国传播。??
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任务扫描,学习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充分利用课本上给出的图文信息。??
通过教师给出的一些著名人物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救国方案行不通之后,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良药。?
中国共产党成立1、教师出示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共产党宣言》檄告工人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
在概括思想基础成功的背
(诞生)的历史条件之阶级基础???
推倒资本主义,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不开人民本身。?以及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和五四运动后期工人游行队伍图。???2.教师再出示:李大钊发表《五一运动史》和上海工人举行庆祝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的图文。?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文信息,理解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并且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学生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会得出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中共成立条件之二)?
景下,乘热打铁,继续利用选取和补充的有效资料,依据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等有效词组,以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工人是一个阶级这一常规思维,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的历史条件之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的历史条件之外部条件????
学生根据图文知道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外部条件(中共成立条件之三)???
通过学习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并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国际工人组织的帮助和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诞生)的历史条件之组织基础???
教师展示图2—56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并设问:仔细阅读示意图,了解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并想一想分布特点??
1.学生依据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得出中共诞生条件之三共产党早期组织。但对于组织基础的概括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2.预计学生会答出:国内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分布在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等都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可适度提示)?
通过地图的学习和展示,明确全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地图的展示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南陈北李”的直观感受?
?条?件?总?结?
教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学生根据前面的跨学科帮助解释历史的方法,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外部条件+组织基
跨学科知识原理进行平移的运用。让学生将刚开始的跨学科知识原理进行方法迁移。?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满足了,那么中国共产党到底是怎么样成立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微课。按照微课的方法来学习中共的诞生。???
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微课中中国同盟会的学习方法,进行方法的迁移,归纳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内容。??
通过跨学科知识原理学习中共成立的条件之后,运用微课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微课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方法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信息技术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伤害,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在提到中共成立的时候说到南湖红船呢??
学生通过微课的方法指导进而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知识。?政党名称??时间??地点?
与会代表??代表党员??政治纲领??中心工作??领导机构??性质??影响??
学生根据课本65页相关史实回答:开会地点因为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最终完成会议议程。??
引导学生根据微课的方法指导和前面的课中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方法的迁移。进而运用表格图示法学习本节课中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总结归纳考点。??
因为中共一大的召开,会议上确定了党的纲领、中心任务等等,所以让学生明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历史史实上予以澄清,让学生清楚的指导史实。?
????????中?共?二?大?的??????
中共一大召开的第二年,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那么中共二大又有哪些内容呢??????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总结中共二大的内容。??
中共二大制定的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就是党的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同时指出在民族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也就是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培养学生从课本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总结归纳出中共二大的内容。????????
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与中共一大的内容相比较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中共二大根据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目标。?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两次会议中党的奋斗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现阶段的任务有不同。????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
习中共一大盒中共二大的
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共二大所指定的革命纲领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是什么机构领导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通过课本内容,我们知道从1922年-1923年的13个月中,有30万余人参加,共举行罢工100多次。??
那么将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那次运动呢?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意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吴佩孕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最后的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通过地图和课本内容进行学习,明确中共成立后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尤其是京汉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但是中国工人的敌人太多强大,所以导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血腥镇压。????????????
通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让学生总结出只有靠共产党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寻找盟友,为后面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做铺垫,也为之后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学习做铺垫。??课?从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有50多名党员,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到2017年10月
课堂总结从一大到十九大,96年的历程
?总?结?
18日中共十九大召开,有8900万党员,96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产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心骨,领导中国人们站起来、富起来到现在的强起来。明确之后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作?业?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大,同学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壮大,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党员人数在不断增加,从一大的50多名党员到十九大的8900多万党员,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学习过的别的学科的知识方法(跨学科原理)制作一个中共党员统计图表,并且说一说为什么经历了96年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你要怎么做??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布置一道运用跨学科知识原理的作业,既能再次加深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原理解释历史的学习形态,又能根据自己的统计图表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