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很长,想一想应该怎么读?谁来读一读??
-不好。这么长的题目应该注意停顿,想想在哪里停顿?-谁来帮帮他??-对。时间、地点的后面稍作停顿。我们一起读。
?2、你知道望湖楼在哪里吗?
?3、那醉书呢??
老师教你一个方法,拆字理解。醉是?书?是一本书吗?(谁来帮他?)?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谁在这里喝酒写诗?听说过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评)预习得非常充分。?
老师告诉你,(出示)苏轼不仅是北宋文学家,还是书法家和画家呢!
谈话导入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登上望湖楼喝酒,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畔。
时间
诗题:六月二十七日登上望湖楼饮醉时写下的作品。
作品
一起来解读课题吧!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古诗
扫清障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shì
谁来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整体感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形容云层很黑。
遮盖,遮挡。
雨点,形容雨点大,杂乱无序。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指狂风席地卷来。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平静。
这首诗的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吧!(课后第三题)
互动课堂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乌云的浓
黑云
翻墨
黑云翻墨图
比喻
有没有全部遮住?—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未遮山。?
还没遮住山,雨就哗哗下来了,这场雨来得真——急啊!(板贴:来得急)?谁能读出这种急?生读。师范读(干脆利落)。再请生读。一起读。
句子赏析
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图
雨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请生读。再读。你还看到了什么?你呢?其他同学看到了吗?白雨你们看到了吗??
①白雨?
雨是透明的,怎么苏轼看到的却是白色的呢?-因为雨下得很大,让人看不清。?
你看飞流的瀑布、奔腾的江水,看上去也是白色的,就是因为它们又大又急。?你能用朗读读出这又大又急的白雨吗?读这个词(映红白雨)读得再大些!?连接:除了白雨,你们还看到了跳珠。(映红跳珠)
句子赏析
?②跳珠?
-这个珠是?雨珠。苏轼怎么不说是雨滴、雨点呀?雨珠更大。是呀,雨这么大,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珠子)一样,苏轼在这里又用上了什么手法?比喻。把溅起的水花比作—跳动的珍珠,让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
-这个珠是?珍珠。怎么水花变成了珍珠呀?比喻。这一颗颗的珍珠写出了?雨的大。?
(板贴:下得大)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让我们来读出这跳跃的珍珠,读。读出这雨的大,读。?
句子赏析
风
狂风散云图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后西湖图
水
湖水平静
讨论: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动
静
动
动
动静之间,一场暴雨戛然而止。
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
语速可放缓,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朗读指导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醉!一起结合插图背诵诗句,把画面留在心间吧!
背诵指导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的
美丽雨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结构梳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到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
、
、
、
,写得
,
,
,
,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云翻
雨泻
风卷
天晴
有远有近
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有景有情
主题概括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他用充满想象的、生动
的比喻,由动到静,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来得急、下得大、走得快的疾风骤雨,还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这就是中国的文化。
课堂小结
读诗句,展开想象,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画面。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