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9-07 22: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3.《短文两篇》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3、了解先抑后扬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自学方法:1、对比探究阅读
2、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发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自测——互查——互教
1、生字注音
收敛( )宽恕( )短暂( )脆弱( )卑微( )一丝不苟( )聒聒( )
2、词语解释
零落: 断续:
短暂: 脆弱:
痕迹:
3、走近作者
《蝉》选自 ,作者 ,本名 ,香港作家。《贝壳》
作者 ,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 ,散文集 等。
展示——反馈——导学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到了什么?
自测——反馈——点拨
1、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该怎样理解?
2、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自测——反馈——点拨
1、请在括号中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1)杜鹃花还没 (凋落 零落 败落)就听见 (断续 陆续持续)的蝉声了。
(2)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 (明亮 透明 通透)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 (颤动 抖动 颤抖)没有声响。
(3)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 (精细 精巧 精致)。
(4)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 (珍重 珍惜 珍视)令人 (惊奇 惊讶 惊叹)的东西来吧。
2、《蝉》和《贝壳》这两篇文章分别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回顾——总结——反思
小练笔:
这两篇短文分别用“蝉”和“贝壳”来阐释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你准备用什么事物来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呢?请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