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木偶的步态舞》(欣赏)
概述
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聆听管弦乐曲《木偶的步态舞》,理解音乐描绘的形象,知道音乐要素在描绘音乐形象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模唱、表演、画旋律线、乐器等多种体验方式,深刻感受木偶机械、机灵、滑稽、活泼与可爱的步态。
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并能展开充分的想象,用各种方式来体验和表现木偶的步态。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分析乐曲,初步感受、理解音乐情绪速度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故事情景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与《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教师用书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钢琴、课件、图片挂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新课
师:音乐播放,猜猜老师在模仿什么?
分别展示不同地域的木偶形象,体验手偶。用动作来模仿。并说说木偶姿态步伐哪些特点?
(二)欣赏乐曲《木偶的步态舞》
1.初次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初步认识钢琴
① 感受音乐情绪
②用何乐器演奏?认识介绍钢琴
2.揭示课题、引出曲名,介绍作者。
师:请为乐曲起名? 德彪西,1862年出生,7岁学习钢琴,11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德彪西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作曲家,思维特别开阔,常常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后来人们称之为“印象主义”音乐,当然特也就成了这一乐派的开山鼻祖。
3.A部分旋律,营造音乐情景
①师:有位父亲非常疼爱他的女儿,于是送给小女孩一个精致可爱的小木偶,女孩特别爱惜小木偶,小木偶也很爱自己的小主人。每次见到小主人时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如何打招呼?
②模仿表演,并数数打了几次招呼?
③引出非洲黑人糕饼舞的节奏特点
④乐段取名,完整表演A主题旋律
4.聆听B 部分旋律,情景表演
①感受旋律线,观察旋律变化。
②随音乐画旋律线,木偶心情如何?
③悲伤时都是如何表现的?师表演。
④模仿木偶拍击声.师生表演。
⑤乐段取名,完整表演B主题旋律
A’部分情景表演
① 与哪段旋律音乐相同,完整表演A主题旋律 。
6.完整表演全曲
7.拓展 欣赏《木偶的步态舞》演奏视频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是德彪西比较通俗的作品——《儿童乐园》中的一首,共六首钢琴曲,他用成人的眼光描绘了儿童的天地,将黑人小木偶滑稽可笑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逼真动人。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上网搜索和聆听另外五首乐曲,相信他们也会给大家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最后,老师请大家随钢琴演奏的《木偶的步态舞》,一起开心的离开教室吧!让我们听着音乐愉快的离开音乐教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