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科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习共同体
第2章汽化、液化实验题提升训练2
1、小刚在家烧水时,看着炉火上的水他考虑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小刚在家烧水时,看着炉火上的水他考虑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汽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
由图分析得出段为________过程;段为________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对该水不断加热但其温度________.
我们通常说“水的沸点为”,分析图象读取水沸腾时的温度,你能解释原因吗?
在敞开盖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________.
.逐渐升高?????.不变?????.逐渐降低??????.忽高忽低
水烧开的过程中,壶盖不断“跳动”,请分析一下原因.
答:水烧开的过程中,壶盖不断“跳动”,这是由于壶内蒸汽对壶盖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
小刚在实验室进行小石块的密度测量时不小心打碎了量筒,他还可以将实验继续下去吗?请你利用实验室中的天平、大小不同的烧杯、水等实验室常见器材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体积的装置.
2、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
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
在上表所示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甲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乙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丙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时间
…
甲的温度
?
乙的温度
?
丙的温度
?
.丙吸收和放出热量相等,内能不变
有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波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然后和其他组同学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什么?
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右图,若试管内装的也是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则试管内的水会沸腾吗?为什么?
3、在认识气化现象时,老师在小试管内滴入几滴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气球,如图甲所示,将其压入热水中,发现气球很快鼓了起来,如图乙所示,将其取出并放在阴凉处或凉水中,发现气球又慢慢地瘪了.
对于此现象,大部分同学认为:将其压在热水中,气球鼓了起来,是因为液态酒精汽化为气态的酒精,将其取出并放在阴凉处或凉水中,气球又瘪了,是因为气态的酒精又液化成了液态的酒精.但是.小东认为“气球鼓了起来”也可能只是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的汽化是气球鼓起来的主要原因,请你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4、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水温/℃[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1)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
▲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
(2)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操作错误之处:
▲
.(答一点即可)
(3)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上图中的
▲ (甲/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升高/不变/降低).
(4)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
℃,
此时液面上的气压
▲
1标准大气压(选填
“高于”或“等于”或“低于”).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太长,可能存在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
(6)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7)当小明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
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
(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
℃,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
图(选填“C”或“D”);
③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2分)
④实验中,移走酒精灯,观察到水没有立刻停止沸腾,是因为
▲
。
6、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电冰箱的原理是液态的制冷剂在冷冻室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热,再在冷凝管进行相反的过程从而循环使用;
(2)在活动中,需要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的环境读数,为减小影响,可以在温度计的
▲
上包裹一个湿棉花团;
(3)电冰箱冷藏室内温度分布情况是(
)
A.上冷下热,内冷外热
B.上冷下热,内热外冷
C.上热下冷,内冷外热
D.上热下冷,内热外冷
(4)水、牛奶、糖水、食盐水中,凝固点最低的是食盐水,为解决测量凝固点不方便的问题,可以采取先将不同的液体放入冷冻室速冻,然后再取出测量它们的熔点的方法,从而得到凝固点,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
7、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
▲
,再认清它的
▲
。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101
98
98
……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水的温度将会
▲
,该实验数据记录中错误的是
▲
min时刻。
(2)在下图(a)中画出水沸腾前、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b中A、B所示,则图中
▲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由数据可知,烧杯内气压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
。
(6)实验装置如图c是
▲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组装的,最后安装的是
▲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8、如右图所示,是“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装置图。
(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是
▲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滴是因为发生了
▲
现象。
(2)握金属盘手能感觉到金属盘温度
▲
(升高/不变/降低),说明了
▲
。
(3)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
。
(4)某同学在观察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从瓶口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瓶口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
▲
。
9、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实验中的装置图,小明在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乙图中的
(填“A”
或“B”)图.
(3)当水温上升到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记录数据如下表,根据下表在图丙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4)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填“不等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5)小明和小红一起做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所测数据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像,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
1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
,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旁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
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
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11、小凡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填“多少”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12、上课时,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某个小组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
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2)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6
98
98
98
…
①记录数据看,在第
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
③根据表中数据做出加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变化图象
(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曲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4)若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会”或“不会”)沸腾,
因为
.
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名同学开始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有关记录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m]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9min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1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3)如图2甲图为实验时的情形。在组装器材时,是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
(选填“外焰”“内焰”或“焰心”).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
。当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如图2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4)由图象1可以看出,把水从90℃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水已沸腾后,若继续对水加热,则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将
;此时,水中的气泡与沸腾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写出一点即可)。
(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哪些?(至少写一点)
。
(6)某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数据,画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A同学的图线,虚线表示B同学的图线,两同学的图线水平部分重合,整个过程中两同学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中的分析图线:两同学开始加热时,水的初温是
℃;从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两个同学实验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A同学用来被加热的水的多少比B同学的
。(选填“多”或“少”)
(7)实验交流环节时,小明所在小组的水沸腾,但温度计的温度始终定格在95℃,请您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说出一个合理原因)
。
14、常熟梅李的蒸菜荣登央视。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烹饪方法众多、如甲图所示,“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食物液化成水
(吸收/放出)大量热量,锁住食物中的鲜味。如乙图所示,“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汁(仍看成是水)
(能/不能)达到沸点,
(会/不会)沸腾,尽可能让食材的营养不被破坏。
15、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100℃(选填“高于”“低于”或者“等于”);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
;
(3)火柴移离蒸气才能燃烧,是因为和
发生了充分接触。
16、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填“甲”或“乙”)
(2)下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
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
热(填“吸”或“放”),但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
(3)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大量水蒸气遇冷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两同学实验中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
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和开始加热直到水达到沸点所用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温度/℃
时间/min
92
94
96
98
100
90
2
4
6
8
1
3
5
7
9
B
C
D
℃
70
60
甲
乙
丙
丁
27题b
27题c
27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