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6《兼爱》(1)-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6《兼爱》(1)-统编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0 23: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兼爱
知识导航:
1. 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 熟读全文,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及墨子的语言风格。
课文精讲:
一、朗读正音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二、重点研读:
1. 释义,赏内容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
解析:开门见山,提出本文论证的重点: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知乱之所自起”。
【语文小讲堂】“焉”的用法归纳
(1)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助词。
①用在句末,根据不同的语境语意可分别译为“啊”“呢”“了”等,有时也可不译。
A.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②作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③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3)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4)副词,于是。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解析:运用类比手法,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需知混乱产生的原因。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
解析:“起不相爱”,写出混乱产生的原因,为后文写“兼爱”做铺垫。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译文: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
解析:什么是“乱”?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不孝”即“不爱”,依然写“兼爱”的必要性。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译文: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解析:从身边的关系写起,将“乱”具体化,分析“乱”的内容,使说理形象化,易于理解。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解析:层层推进,按照亲疏关系,从父、兄、君的表现来分析,得出结论:亏人自利,皆因为“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
解析:以盗为例,分析贼人利身,也因“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译文: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
解析:分析卿大夫、诸侯乱家、乱国,也因“不相爱”。
承接上文提出祸乱产生的原因——“起不相爱”,并从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等方面具体阐述“损他利己”都“起不相爱”,从而导致天下纷乱。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解析: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不相爱”,重申观点。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译文: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
解析:十个反问句分别从孝、慈、盗、攻等角度,分析“不相爱”的种种现象。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解析:作者运用假设论证,分别从父兄君、盗、大夫诸侯、天下的角度,分析“相爱”的意义和结果——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解析: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 结构图解
false
知识清单:
一、通假字
1. 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
2. 故不孝不慈亡 亡,同“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
1. 虽父之不慈子
古:即使 今:虽然
2.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古:卿大夫的封地 今:家庭
3.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古:鼓励 今:劝说
三、一词多义
1. 焉
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于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③从师而问焉 (代词,他)
2. 攻
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治疗)
②请夺彼矛,还攻其盾矣 (攻击)
③(冉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指责)
3. 具
①具此而已矣 (完备,齐全)
②臣具以表闻 (详细地)
③故人具鸡黍 (准备)
4. 恶
①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②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的活用
故亏兄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获利)
故贼人以利其身 (名词活用为动词,盗窃)
2. 形容词的活用
必知乱之所自起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混乱)
虽父之不慈子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慈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②_______________。然而,③__________________,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2.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 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 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 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①,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②。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攈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①倍徙:倍,指一倍;徙,指五倍。②日者:古时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士坐而言义   言:讲,说
B. 舍言革思者 革:改变,变更
C. 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察也 察:考察
D. 是围心而虚天下也 围:束缚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B.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C.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D.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认为,一切言语行动都要服从于义,天下事没有比义更重要的。
B. 在天下没有谁行义的情况下,墨子的老友劝阻他到楚国推行自己的主张。
C. 墨子被楚惠王以老为由拒绝接见,穆贺称赞了他的主张学说,但认为楚惠王或许会将其学说视为“贱人之所为”。
D. 墨子认为今之士人只知“坐而言义”,即使无任何艰难险阻也不去行义。
6.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译文:                                 
                                    
(2)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译文:                                 
                                    


答案:
1. ①映照着人类的灵魂 ②净化着人类的心灵 ③好作品不易得
解析:①②处应依据前面的比喻进行补写,“镜子”有映照的功能,“刷子”有洗刷、净化的作用。前面说的是“好的作品”的作用,“然而”就转折到另一方面,依据后面“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可补写出③处。
2. D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有误,此徽标的核心是保护文化遗产,重在保护,理解为“飞速发展”属牵强附会,太阳表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C 解析:察:精明。
4. B 解析:根据关键词“子墨子”“即”“过”“子”的意思即可断句。
5. B 解析:老友是阻止墨子“独自苦而为义”,没有阻止他到楚国去行义。
6.(1)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
(2)拿他的言论反对我的言论,这好比拿蛋来击石头,将天下所有的蛋都打破了,那石头还是原样,是不会被打坏的。

【参考译文】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可贵的了。假使现在对一个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而砍断你的手和脚,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鞋帽不如手脚贵重啊。然后又对这人说:‘给你天下,而杀死你,你肯做这样的事吗?’这人一定不肯,什么原因呢?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身体贵重啊。人们为争一句话而相拼杀,这是由于道义比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探望一位老友,这个老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谁行义,而你却独自苦苦去行义,你不如停止吧。”墨子说:“假使现在此地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其中只有一个儿子耕田,其余九个闲着,那么耕田的人不能不更加努力。什么原因呢?因为吃的人多,而耕田的人少。如今天下没有谁行义,那么你应该鼓励我去行义,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墨子南游到楚国,见到楚惠王,楚惠王以老为借口不用墨子,派穆贺去见墨子。墨子游说穆贺,穆贺听了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话的确好,只是我们君王,是天下的大王,他也许认为‘这是低贱的人出的主意’,因此不采用吧?”墨子说:“只要可行就是好的。譬如药一样,一棵草根,天子吃了它能把病治好,怎能因‘它是草根’而不吃呢?现在农夫交税给大人们,大人们拿来做酒食祭品,祭祀上帝鬼神,怎能说‘那是低贱的人生产出来的’就不享用呢?所以即使是低贱的人,上可比农夫,下可比药,难道连草根都不如吗?况且惠王也曾听说过商汤王的传说吧!从前商汤将去见伊尹,派彭氏之子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汤:‘君王将到哪里去?’汤说:‘将前往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是天下低贱的人。如果君王想见他,下令把他召来好了,这样做,对他已够恩赐的了。’汤说:‘这不是你能明白的。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能耳聪目明,那我必定高兴地把药吃下去。今天伊尹对我国之重要,就好比良医妙药。你不让我去见伊尹,这是你不希望我好。’于是令彭氏之子下车,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楚王真能像汤一样,他就会用低贱人之言。”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做买卖,只要交易中有一倍或五倍的利,即使有关卡桥梁的阻拦,盗贼的危险,也一定要去做。现在士人坐着谈义,没有关卡桥梁的阻拦,盗贼的危险,这种功利不是商人那一倍或五倍的利可计算的,却没人去做,士人计利远不如商人那么精明。”墨子往北到齐国去,遇见一个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说:“今日天帝在北方杀黑龙,先生你的脸色黑,不能往北。”墨子不听,继续往北行,到达淄水,不能渡水而返回。占卜的人说:“我说过先生不能往北的。”墨子说:“南方人不能到北,北方人不能往南,脸色有黑有白,为什么都不能渡呢?如果按你的说法,那就要禁止天下人走路了。这是束缚人的思想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话不能听。”
墨子说:“我的话足够用的了,舍弃我的学说而改变我的思想,这好比放弃收割而去拾穗一样。拿他的言论反对我的言论,这好比拿蛋来击石头,将天下所有的蛋都打破了,那石头还是原样,是不会被打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