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统编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1 21:3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40分钟)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下列相关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
A.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B. 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性质
C. 对限制袁世凯专权发挥了关键作用
D. 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2.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 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确立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 人民政协正式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3.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 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 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 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 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4.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接受民主党派提出的政治主张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 2009年9月13日,一张极其珍贵的选民证亮相山东滨州(右图)。它为繁体印刷,黑色毛笔填写,持证人为陈立德,签发日期为1954年2月19日,上面盖有“无棣县大山乡选举委员会印”的红色方形印章。通过这张选民证可以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
①基层政权建设 ②民主政治建设 ③经济建设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概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8. 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应苏州立宪派和绅商的要求,宣布独立,在巡抚衙门前挂上一块“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江苏革命宣告完成。都督府命令全省各地的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广西、安徽的革命也大概如此。上述现象表明( )
A. 清朝众多官僚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B. 清朝统治是由封建官僚推翻的
C. 辛亥革命在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危机
D. 清朝统治者众叛亲离空前孤立
9.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他(四叔)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B. 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
C. 没有属于革命派的武装
D. 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0. 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 抵制革命以维护统治
C. 与民族资产阶级实现和解
D. 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2)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职能。这一职能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C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针对袁世凯提出实行责任内阁制,但它仅是一纸空文,没有达到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目的。
2. B 解析:由“1949年”,可排除A、C、D三项。题干材料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故选B项。
3. A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故A项正确。
4. A 解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故②错误;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③错误。
5. B 解析:材料中“宪法”指1954年宪法。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共同纲领也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项正确。
6. D 解析:选民证只反映政治领域的变化,与经济建设没有直接的联系。将含③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 D 解析:从“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 的最上层高压势力”分析,说明其在全国范围内推翻了旧政权,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没有推翻清政府,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故C项错误。
8. C 解析:封建旧官僚在革命迅速发展之时投机革命,摇身一变成为革命政府的都督,这种现象虽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也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9. A 解析:由《祝福》中四叔大骂新党(维新党),反映出资产阶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0. B 解析: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潮流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不得已而采取的策略,其目的是拉拢立宪派,抵制革命以维护其统治。
11. 参考答案:
(1)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2)职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演变: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