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外国消息两篇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8月6日,一架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
8月9日凌晨,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突然出现在伪满洲国的地平线上。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还是这一天,万里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了最后一战。
原子弹的震慑,苏联红军的重击,中国战场上的全面反攻,在准备举国“玉碎”的日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10日凌晨。44岁的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他卓越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的人格,使他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声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无限悲痛。1月10日、11日两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代表1万多人,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11日下午4时45分,周恩来的遗体送八宝山火化。百万人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伫立在寒风中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几十里长街上发出一片悲泣声。
遵照周恩来生前遗言,骨灰要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12日至13日,首都群众4万人,在北京的外国朋友2 000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隆重吊唁仪式。40多个国家、政党送了花圈,130多个国家、政党发来了唁电和唁函。14日,群众的悼念活动达到了高潮,天安门广场出现了无数的花圈、千万朵白花。15日,首都举行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
1.识字音
盟( )军 琴瑟( )
柏( )林 恸( )哭
ménɡ sè
bó tònɡ
xiánɡ
jiànɡ
pò
pǎi
chàn
zhàn
3.辨词义
(1)通牒 间谍
[辨析] “通牒”是指一国通知另一国并要求答复的文书。
“间谍”是指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
宣
渲
烜
牒
谍
碟
译
绎
泽
[例句] ①印媒12月23日报道说,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印通过秘密渠道告知巴,只给其30天时间打击恐怖分子。12月26日是这一________的“最后期限”。之后,印随时可能对巴发动袭击。
②现年93岁的沈安娜面容慈祥,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谁能想到,她曾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一名________人员,11年战斗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
(2)沉浸 陶醉
[辨析]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通牒
间谍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例句] ①8月15日,正当全国人民________在中国奥运军团在第29届奥运会上连创佳绩、大放异彩的喜庆日子里时,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邢学坤收到《人民日报》第29届奥运会开幕纪念版和创刊号《人民日报》珍藏版。
②音乐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形式,它的旋律,会令人________,引人遐想。理解音乐必须以理解人生为基础。或许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明白其中的差异,区分出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
沉浸
陶醉
4.释词语
迫在眉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下之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敌人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立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结合《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导语特点,分析新闻导语该如何写作。
分析: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这个头开得怎么样,关乎读者是否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对消息来说可谓“生死攸关”。《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文,作者只用“日本投降了!”五个字作为导语,似乎是长舒了一口气,又像包含着无限心酸,言简意赅,鲜明醒目。
写作好的导语往往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第一,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是有等次之分的,不能把一般化的过程、措施和泛泛而谈的经验体会写进导语里,以免把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掩盖了。只有最重要的,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有最新鲜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第二,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即言简而意赅。只有这样,导语给读者的印象才能眉目清楚,一目了然,使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第三,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就需要依靠新闻事件重要性影响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地点的接近性及事情的特殊性、知识性、趣味性等,有时还需要选用形象的事实,用富有文采的语言。
2.《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
分析: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它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也就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它的主要优点: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剑?爬ㄐ郧浚磺泻隙琳咝睦恚?⒛芤?鸲琳“新闻欲”等。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新闻重在宣布“日本投降了”这一重大的胜利消息,因此在对事件报道的要求上要强调时间上的快,不按正常的时间顺序,而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来报道,是一种最恰当的结构方式。
3.《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文简明扼要,但信息量却很大,请简析其写作技巧。
分析:《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文简明扼要,信息量却很大,这源于新闻记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这则消息的导语,即第一段只有一句话:“日本投降了!”这是人们很久就期待的,现在实现了,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第二段说明消息的来源,表明此消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说明战局已发生根本
的变化。第三段是第二段的补充,说明日本是遵照什么条款投降的,间接说明了报道的合法性。第四段和第五段,具体说明日本是怎样战败投降模?⑺得魅毡咎岢龅奶跫?懊斯?拇鸶础U馕宥伟讶毡就督的主要新闻事实都写了,扩大了稿件的信息含量,增加了稿件的说服力。最后三段则写了与日本投降有关的两件事——对麦克阿瑟的任命和举行签字仪式问题。全篇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4.消息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即消息要具有及时性。因此,新闻记者有着强烈的抢新闻意识。阅读《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文,体会记者在创作这一消息时体现出来的抢新闻意识。
分析:本消息最能体现记者抢新闻意识的地方在于它准确的预测性上。这表现在消息的结尾: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本文的记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记者比昂尼克早晨5时得知周总理逝世的广播消息后,就在推测中国会出现怎样的局面。然而这又是一种不明确范围大小和程度深浅的“无形事实”。为了把这“无形事实”提前变为“有形事实”,他就在电梯里,先主动把消息告诉“开电梯的姑娘”,见到中国口译人员,又主动表示慰问。这都可以看做是他有准备地进行的试探
和实验。结果,两次都使他看到了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发生的悲痛难忘的一幕!比昂尼克实验成功了!于是,他才有勇气在报道中写出这样一种非同小可的新闻预测: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这使得比昂尼克先于世界上所有记者发现了这种即将出现的新闻事实,也使得这篇消息成为后来世界媒体共同反映中国人民悼念周总理表现出巨大悲痛的一系列报道的先导。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哺育(pǔ) 游弋(yì)
模样 (mú) 面面相觑(qù)
B.恫吓(hè) 感喟(kuì)
勾当 (ɡòu) 良莠(yǒu)不齐
C.针砭(biān) 蕴藉(jiè)
蹊跷 (qī) 退避三舍(shě)
D.炽热 (zhì) 痉挛(luán)
桎梏(ɡù) 咫(zhǐ)尺天涯
解析:A项“哺”读bǔ;C项“舍”读“shè”;D项“炽”读chì。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布 渲染 寒喧 烜赫
B.通谍 间牒 喋血 影碟
C.口译 演绎 恩泽 木铎
D.柏林 铂金 船舶 舶位
解析:A项“寒暄”;B项“通牒”“间谍”;D项“泊位”。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各项法规和制度越来越完备的情况下,如果领导干部陷于人情的羁绊而“心慈手软”,就会使法规和制度____________而成为一纸空文。
②在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手工结束一些非系统进程和非关键进程,以达到____________内存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实现。
③在听取了教育专家的讲座以后,许多家长深感惭愧,____________以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困惑,纷纷表示要改正过去的不正确做法。
A.废弛 施放 坦陈
B.废弛 释放 坦承
C.废止 释放 坦陈
D.废止 施放 坦承
解析:“废弛”指政令、风纪等因不执行或不被重视而失去约束作用;“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释放”指把所含的物质或能量放出来;“施放”是指放出、发出。“坦承”指坦白地承认;“坦陈”指坦率地陈述。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 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B.业内虽不乏仁人志士为治理无证生产、市场混乱的问题数十次向上级报告反映,并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C.五一假期,游园生活成为人们的又一种度假方式,各地新建的几大主题公园以“新、奇、秀”的姿态闪亮登场。
D.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解析:A项,“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一般指坏事。感彩不符。?B项?,“屡试不爽”的意思是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此处语义用错。C项,“闪亮登场”原为广告用语,表示一种新产品出来了,现泛指一种新事物出现了。“闪亮”含有“受人注意”的意思,句中成语显然是恰当的。D项,“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非常难得。航天事业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不能说“绝后”,显然错误。?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人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解析: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可以改为“靠的是艺术”或者“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C项缺中心词,“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应加“方向”一词。D项“秦俑成为当务之急”主谓搭配不当,应是“艳丽的秦俑彩绘如何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千人北大悼念季羡林 学子:心里的北大塌了一块
今天(12日)上午12时,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搭建的季羡林先生灵堂正式开放。 灵堂上方的黑色挽联横批上写着: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在灵堂正中的遗像上,季羡林先生身穿一件深蓝色中山装,头戴一顶毛线帽,面带微笑。尽管12时灵堂才正式开放,但从上午9时起,前来悼念的人就已络绎不绝,截至记者发稿时,百年讲堂门前已排起了百米长队,近千名群众等待着送季老最后一程。
季老学生:他觉得老师是最了不起的称谓
毕业于北大东语系、任职在中联部的李英曾是季先生的学生。“他是一名朴素、正直、敢说实话的长者,一生都在坚持真理,在最困难的时候,该守住的东西一样也没有放弃过。他的离去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北大百年校庆时李英最后一次见到季先生,“他穿了一件中山装,这件中山装已经穿了几十年了。”当听到季老去世的消息时,李英的心情顿时沉重。他哽咽着说:“受过他教育的人、读过他书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他曾谦虚地谢绝‘大师’‘国宝’的头衔,我们就不要强加给他。”作为季老的学生,李英回忆道,季先生认为别人给他最高的称号便是“老师”。
“他觉得老师是最了不起的称谓。希望季老师一路走好!”李英说,季先生爱党、爱国家、爱学生的精神一定会将继续在北大人身上延续和传承。
北大学子:心里的北大塌了一块
对于北大学子来说,季羡林先生早已成为燕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面旗帜。许多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流露出了哀痛的情绪,“太突然了”是他们的第一反应,“没想到季先生走得这么快,前几天还看到他给今年高考状元题字。”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系大三学生陈鹏飞早上9时就来到百年讲堂门前,“虽然从来没有在校园中见过季先生,也未曾听过他的教诲,但他好像一直像一个长辈长在我心里。”身穿一身黑衣的北大哲学系
研究生小韩在现场沉重地表示,季羡林先生是所有北大学子的楷模。“一直以来都把季先生当做神一般,仿佛先生永远都会在我们身边,想不到今天先生去世了,感觉像是心里的北大塌了一块。我们后辈只能努力工作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外地市民:特地赶来送别季老
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系大一学生宋婷婷一大早就从学校赶来,她手拿着相机,希望记录下送别季老的最后一刻。“我是季先生的老乡,一直特别崇拜季老,觉得他是一位可敬可爱的
大师。”河南的大学生小张暑期来北京打工,今天也特地从朝阳赶到了北大。“太震惊了,季老师的人格、学问和爱国心一直深深感染着我。昨天听到他去世了,我一晚上都没睡着,重新看了一遍他的《牛棚杂忆》。”说这话时,小张的眼圈红了。 他说,季先生是自己的偶像,季先生曾经替北大学生看行李的事迹让他甚是感动。山西的贾先生今天特地从老家赶到北京来送别季老,“愿他一路走好,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大师。”
(选自2009年7月1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6.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他的离去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答案:①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朴素、正直、敢说实话的长者。②季先生是学界泰斗,学贯中西,知识渊博。③他一生都在坚持真理,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该守住的东西。④季先生身上一直有着爱党、爱国家、爱学生的精神。季先生有着这么多令人敬仰的品质,所以说“他的离去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答案: ①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长在我心里”的“长”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季先生对学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逐步增加的。②大师对年轻人的每一点呵护都一直激励他们健康成长。
(2)但他好像一直像一个长辈长在我心里。
7.对于季老的突然离世,北大学子为何感觉像是“心里的北大塌了一块”?
答案:①季羡林先生是所有北大学子的楷模,他的人品和学识一直激励着北大学子孜孜以求,奋力进取。②在北大学子心中,季羡林先生早已成为燕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面旗帜。
8.本篇通讯虽然仅千余字,但作者在选材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阅读全文,说说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答案:为了表现人们对季羡林先生离世的悲痛心情,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材料来展现人们的哀痛之情。这里面既有先生的弟子,也有北大的众多普通学子,甚至还有仰慕先生的外地市民。这些身份不同、层面不同的人都对先生的离世表达了万分哀痛的心情,从侧面说明了季先生的伟大。
9.季羡林先生生前曾谦虚地谢绝过“大师”“国宝”的头衔,请说说你心目中的“大师”是什么样子的。
解析:探究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略。
三、语言表达
10.请将下面的材料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
据《钱江晚报》2010年3月17日报道:2000年起停止审批的游艺娱乐场所,浙江今年起将“解禁”。据省文化厅官网近日公布的《关于下达〈浙江省游艺娱乐场所总量和布局规划〉的通知》,今年浙江计划审批530家,其中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各新增60家,台州、金华、绍兴三市各新增50家,其他市地各新增40家。
答案:浙江游艺场所停批9年后解禁
感谢您的使用,退出请按ESC键
本小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