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知识精讲: 
【探究】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有哪些表现?呈现什么特点?促成这些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表现: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繁荣;各民族文字文化的创立;史学的发展等。 
特点:承上启下(上承隋唐,下启明清);高度繁荣。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的繁荣;政局相对稳定;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隋唐文化的奠基等。 
知识点击: 
1. 儒学的复兴 
●背景: 
(1)政治:重建伦理纲常秩序的需要。国家分裂,战乱和农民起义频繁,极大地冲击了伦理纲常秩序,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学说。 
(2)经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统治者迫切需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3)文化: 
①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②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③科学文化的进步引起了理学家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 
●程朱理学的兴起 
①代表人物: 
北宋后期的程颢(hao)、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②主要思想: 
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认识论和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人生观:“存天理,去人欲”,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表现: 
“四书”,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文学艺术 
(1)宋词 
●背景: 
两宋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特点: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成就: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 
●内容: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代表人物: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地位: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3)话本 
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即话本,实质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4)书法 
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5)绘画 
●分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成就: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3. 科技 
(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表现: 
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指南针: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并且广泛应用于航海。 
●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一份珍贵遗产,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郭守敬天文实测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4. 少数民族文字 
●表现: 
契丹族:辽契丹大字、小字。 
女真族:金女真文字。 
党项族:西夏文。 
蒙古族: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字。 
辽宋夏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再加上中外交往频繁的促进,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科学技术、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三大发明领先于世,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辽、西夏、金同汉族文化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传统,又有各自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