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罗》教学设计
课型:唱游综合课
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以情境感染为主要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唱歌课教学九字方针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的三个层次进行梯度挖掘,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材分析:
《哈里罗》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欢乐谷”中的一课,是一首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特立尼达民歌。特立尼达位于拉丁美洲的西面,当地人是印第安土著人,由于长期以来处于殖民统治,迁入了大量欧洲人及非洲黑奴,因此特立尼达的音乐种类丰富,并同时具有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欧洲音乐的特点。歌曲是4/4拍,大调式,由四乐句组成一段体结构。歌曲以“哈里罗”这一节奏动机贯穿始终,第一、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二度模进,在第四乐句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歌曲充满了动力。歌曲饶有情趣,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歌词较多使用衬词,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并描绘了特立尼达人民积极乐观、热情奔放的性格。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注意力容易分散,好玩、好动、好奇的阶段,嗓音清脆明亮,富有朝气;动作灵巧,爱跳爱唱;喜欢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认识简单节奏,刚进入视唱曲谱的阶段。
教学策略:
结合学情,我采用了律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歌曲前,让学生先了解特立尼达的人文风情,因为那里盛产咖啡,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采咖啡豆”的律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人文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歌曲前三个乐句节奏相同,我就设计了“采豆豆”的律动,第四乐句出现了切分节奏,就设计了“磨豆豆”的律动,间奏设计了“找豆豆”的律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作了铺垫。
教学目标:
1、能自信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2、通过聆听、体验、模仿的方式唱会歌曲,并在演唱、演奏、律动、游戏等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以及歌曲独特的节奏特点。
3、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哈里啰》,并能有表现力的用声势、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四个乐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哈里啰”的音高,在律动中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划船节拍
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很遥远的岛国玩,它是拉丁美洲的一个国家,叫特立尼达。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划船去吧!划船的动作要整齐统一,速度要稳定!
了解“哈里啰”
咱们顺利的靠岸了,当地的小朋友见了你们很高兴,边拍手边就用当地语言说“哈 里啰 ”。你们也要有礼貌的回答哟!
初听歌曲
特立尼达人个个都能歌善舞的,他们在用歌声欢迎你们呢!请你在听到“哈里啰”时就拍手吧!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哪几个字?那你觉得这首歌的名字取什么好呢?这是一首特立尼达的民歌,名字就叫《哈—里—啰》。
二、声势律动 唱会歌曲
1、声势节奏
(1)“摘豆豆”——练习前三乐句的节奏
特立尼达那里风景优美,盛产咖啡,到了丰收的季节,小朋友们会去农场帮爸爸妈妈摘咖啡豆,他们就地取材,用椰子壳来装咖啡豆,轻轻一摇还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用有弹性的声音模仿一次(出示沙锤);有的咖啡豆长在很高的树枝上,手要举起来才能摘到!两根树枝碰到一起会发出“咔咔”的声音(出示节奏棒);摘了这么多咖啡豆,小朋友们开心得拍起了手来,“咚 哒哒”!
沙 沙 沙 沙 咔 咔 | 咚 哒 哒 0 0 |
(2)“磨豆豆”——练习第四乐句的节奏
要想做出美味的咖啡,就得先把咖啡豆来磨一磨,磨得越细越美味!采了三次以后,椰子壳已经装满了,咱们开始磨豆子吧!你看我是怎么磨的呢?
磨 细 呀 咔 咔 | 咚 哒 哒 0 0 |
“找豆豆”——熟悉间奏
继续找下一棵树吧!你看我是怎样找到另一棵树的呢?(哼唱旋律,边捻指边走恒拍)
“加油干”——完整练习
孩子们,眼看就要天黑了,快加油干吧!请加快速度来试试!
如果听着音乐干活,会感觉很轻松哟!我们跟音乐来试试吧!
“运上船”——模唱曲调
磨好的咖啡要用轮船运到世界各地,请你们观察一共装了几艘船呢?几个乐句?哪些乐句是相同的呢?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关系吗?(节奏相同,音不同。第一句的结尾音跟第二句的开头音是一样的……!)第四句用的是“摘豆豆”还是“磨豆豆”的节奏呢?
我们用歌声来帮忙把货物装上船吧!注意嘴巴要圆圆的,身体就像这艘船的烟囱,而声音就像冒出的浓烟,只有管道通畅了,烟才能从最高处飘出来。注意第一句结束音的音高,记住它的高度,第二句就在相同高度演唱。
(用“嘟”模唱四个乐句,纠正第二乐句的音准)
3、教师范唱
收获了这么多的咖啡豆,人们开心地唱起了歌来,请你仔细听,说说歌词的内容是什么?
4、听辨学唱
每个“阿里罗”的音高都是一样吗?四个“阿里罗”有共同的特点吗?(节奏相同,最后两个音都被一条线连起来了)
两个相同音相连,就像双胞胎兄弟共同戴了一顶魔法小帽子,他们俩就变成一个人了,所以只唱一个音,但要唱长一点,是两个音相加的长短。
(用柯达伊手势辅助学唱不同音高的“阿里罗”部分)
5、分工合作
师生接唱
我们来接唱吧!学生唱“阿里啰”的衬词部分,老师唱歌词部分。
内心接唱
三句小声唱,第二、四句对口型内心唱。第二遍交换。
完整演唱
跟钢琴伴奏完整唱。
三、创设情境 唱好歌曲
1、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咱们采的咖啡豆不小心洒了出来,它们就像珠子一样跳动了起来,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有弹性的演唱。
2、跟伴奏演唱
(提醒学生要表现丰收的喜悦,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圆圈舞
人们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牵手跳起了圆圈舞。 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圆圈舞的步子吧!
走 走 走 走 | 腿 腿 手 手 |
(围成两个圈,里圈不动,外圈的孩子一起向右走四拍,停四拍和对面的小朋友拍手拍腿。)
4、教师加入非洲鼓的伴奏
特立尼达居住古老的印第安人,后来又迁入了大量的非洲黑人,他们还带来了自己民族最有特色乐器——非洲鼓。在闲暇时光和节日庆典时,他们都会用非洲鼓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老师今天也带了一个非洲鼓,你听听它的声音!看了你们热情洋溢的舞蹈,老师也忍不住要给你伴奏了!
四、即兴创编 会唱歌曲
1、模仿再现
(1)忙碌热闹的农场
人们觉得气氛还不够热闹,所以拿起身边可以发声的物品敲击了起来!你听!围在一起晒咖啡豆的人们,就把椰子壳摇了起来;摘咖啡豆的人们捡起身边的树枝敲了起来,头顶着罐子运咖啡豆的人们,边走边把罐子拍了起来!你们也一起加入吧!
(用沙球和节奏棒、铃鼓为歌曲伴奏,忙碌农场的情景再现)
(2)渐渐安静的农场
天渐渐黑了,人们陆续的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先回家的是是摘咖啡豆的人,接着是运咖啡豆的人,最后才是晒咖啡豆的人,农场渐渐安静了下来。现在我来扮演农场主,请你们看我的指挥,我指到谁,谁就可以回座位休息了。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劳动吧!
2、创编歌词
我们今天在特立尼达,感受了当地人们的热情好客的性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你的心情怎么样?他们的是用“哈里罗”来表达喜悦的心情,那咱们平时怎么表现开心的呢?(笑哈哈,笑嘻嘻)
一起来唱唱吧“跟着音乐唱歌笑嘻嘻,啦啦啦啦啦……”
3、自由走步
现在用自己的语言来跟当地小朋友告别,请你遇到谁就停下来给他一个甜蜜的微笑吧!
“跟着音乐唱歌笑嘻嘻……”
小结
天快黑了,咱们得回家了,一起跟特立尼达的小朋友说拜拜吧!一起唱“跟着音乐唱歌说拜拜”(边唱边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