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镜,笑哈哈》教学设计
教师:
对象:一年级学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点线色,你我他”中的一课,学习领域是“设计应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学、归纳能力一般,性格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易受周边事物影响。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兴趣容易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折叠、添加的方法,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能用点、线、面、色表现人物、动物和装饰画面。
2、过程方法:在尝试探索中掌握折叠与添加的方法;在大胆表现中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动物等并进行装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身边事物引起兴趣和好奇;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难点: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学法:欣赏、感知、发现、探究、体验。
教具:
课件、绘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情景创设:设计“魔镜”故事情节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个魔镜的名字叫什么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入魔镜的奇幻故事里,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情境引入,魔幻类的故事题材再加上奇幻的视觉效果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
进入新课
1、出示课题《哈哈镜,笑哈哈》。
2、 师:“同学们,它为什么叫哈哈镜?”(看到里面的自己就会哈哈大笑)。
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呢?学生根据上述四种哈哈镜的例子进行分析。(哈哈镜原理)
4、观察镜子里的人有什么变化?(夸张、变形)
5、欣赏教师与学生的示范作品。(作品展开前、作品展开后)。
1、观察、感受课件PPT上出现的图片学生讨论、思考:哈哈镜的映射原理。(镜面弯曲、凹凸不平)
2、学生思考:如何在画纸上表现出哈哈镜的效果?
3、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点、线、色、图案,形象变化有趣,夸张的表情。)
了解哈哈镜成像的科学原理。
2、通过欣赏哈哈镜中的变形的人物,让学生理解了夸张与变形。
3、探索纸制“哈哈镜”的制作方法。
4、运用之前课堂上所学到的点、线、面、色的装饰手法。
5、通过展示哈哈镜的作品,增强学生对于哈哈镜制作的兴趣。
课堂发展
1、示范步骤,探究纸制哈哈镜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讨论找出折叠的方法。
如何在折叠纸上“添加和装饰”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画?
先折再画最后添(折-画-添),还是先画再折?
2、边欣赏纸制哈哈镜的优秀作品边进行创作。
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微课,探究制作步骤与方法。
明确制作方法后进行实践:折叠-画在折线上-展开-添加并装饰画面。
学生实践(作业)。
教师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出本课的重难点,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收效也快。
学生找出“折与添画”的乐趣,掌握在折叠空白处进行添加和装饰而组成的新形象的方法,运用点、线、色和基本图形来表现变化的画面和装饰人物。
3、再以优秀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引导学生审美,学会自主学习。
评价与
发展
你用的是竖折还是横折的方法?
你如何装饰你的画面?
根据评价的指标,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缺点与注意点。
作品分享。
可以如何改善?
展示作品并用学生互评、师评的方法来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具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有什么新发现、新的创意。
板书
6. 哈哈镜,笑哈哈
纸制“哈哈镜”制作四步骤:
1、折2、画3、展开、4、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