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
课 题 溜冰圆舞曲
课 型 欣赏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特征与精神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溜冰圆舞曲》所描绘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分析音乐要素在音乐情绪表现中的作用。
能根据不同的音乐特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教学方法
聆听,引导,表演等方法
学法指导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合作互学式,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视频“花样滑冰”,聆听背景音乐,你能否听出是几拍的?
2.介绍三拍子的舞曲特点。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是一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19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舞蹈时,由两个人成对旋转,故被称作“圆舞曲”。
3.学生模仿滑冰的动作,分析其与三拍子有何共同之处并巧妙结合,导入课题《溜冰圆舞曲》。
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作品结构并欣赏序奏部分
1、简单介绍作品结构。
2、聆听序奏部分,并让学生说说听到了哪些乐器,感受到了什么?(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让人感受到冬的沉寂,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
(二)欣赏第一小圆舞曲
1.聆听第一圆舞曲,想一想这段音乐的A、B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有什么区别?
A.多用长音,连音,音乐宽广舒展,旋律优美流畅,展现了溜冰场上舒展的、愉快的心情。
B.多用八分音符,音乐轻松活泼,有跳跃感
2.唱一唱第一圆舞曲的A、B主题。说说是哪些音乐要素起作用使A、B主题的音乐情绪发生变化?(旋律:A平稳、B跳跃;节奏:A舒缓、B紧凑)
分析理解重音记号的作用。
4. 完整欣赏第一圆舞曲并记录A、B主题音乐出现顺序。
(三)欣赏第二小圆舞曲
1.首先聆听主题A,主题A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你想到了溜冰者什么样的动作?(旋律上下起伏较大,体现了欢快的情绪,表现了矫健的腾越动作,旋转,跳跃的姿态。)
2.想象画面,并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想象中的动作。
3. 聆听主题第二小圆舞曲主题B,除了主旋律以外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急速的音乐片断,轻巧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
请一组同学和着音乐用手铃来表现。
完整欣赏第二圆舞曲并记录A、B主题音乐出现顺序。
(四)欣赏第三小圆舞曲
聆听并思考:A、B两个主题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和第几圆舞曲相似?又有什么不同?(第三小圆舞曲跟第一小圆舞曲情绪相近,音乐又恢复了舒展、轻松的气氛中,不同之处是,结构由三部分变成了两部分。)
第一小圆舞曲 A B A
第三小圆舞曲 A B
欣赏第四小圆舞曲
想象一下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请你表现一下对两个主题音乐的理解。
主题A: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
主题B:表现溜冰者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动作。
完整欣赏作品
每一小组的同学来表现一个音乐主题。
介绍作曲家
瓦尔特费尔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溜冰圆舞曲》是作于1882年的一首管弦乐曲,之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竖琴合奏等多个版本。
(八)欣赏吕薇演唱的《溜冰圆舞曲》,请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三、随音乐用溜冰的动作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