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自测学案 九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自测学案 九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1 11: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高二上学期 语文期末复习自测学案 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酿焚香、养生修行等方面,它发展延续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形而下的应用科学。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道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道人焚香、熏香、敬香等,都包含于香道之中。
道教中以三炷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表玉清,经宝代表上清,师宝代表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敬三炷香表示着敬三清,敬天、地、贤人。
道人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因左手为阳,为大,以示尊敬。三炷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
道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冥神,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欣赏和感悟,在简朴传统的仪式中感悟今生,与天地融于玄妙的清静之中。
道教在长期的香道仪式中发现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由初始最简单的激发内心愉悦感功能延伸到养生养心功能。道教中按香品香气确定了其四大主要功能:
1.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通神);
2.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预防);
3.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养心);
4.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安神)。
宋初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就有详细的说明:
道香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洗身无尘,他虑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四香合和,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
这里“香”不再是普通的香料,其实是人的 “心香”,属于形而上的修行境界。
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中国道教几度沉浮,有过兴盛,有过衰退,但香文化始终与道教紧密相连。在喧嚣的人世间,香不仅使修行的场所气味馨人、威严庄重,而且能使修行者心灵得到宁静,获得灵感,取得养生效果。
道教的香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翘楚,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大量道家流传的香方以及应用经验是未来养生健康产业的瑰宝,值得我们推崇与弘扬,造福社会,惠泽天下。
(李风森《浅谈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之渊源》,2018年6月12日,中国网,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香文化及其应用是在道教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的长期历史演进中产生的。
B.从道教举行仪式时进三炷香的含义,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关联。
C.道教所确定的香气的四大功能既有安神养心的精神追求层面,也有祛疫避秽的生活应用层面。
D.文中宋初宁全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的关于香的功用的说明实质上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心香”范畴。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具体地阐述了道教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密切关系。
B.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道家敬神用香仪式和道家对香道的养生功能的阐释两方面,论证了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的关系。
C.文章在阐释道教香文化功能时,是以蕴含精神哲理的形而上为主,以表现应用科学的形而下为辅,主次分明。
D.文中列举道教文化敬神用“三炷香”,上香时“用左手”,三炷香的宽度“不超过一寸”,是为了证明,这些道教进香仪式既是一种道教文化,也是一种香道文化。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分)
A.自古以来,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就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B.道家文化中的修道必须借助香道文化中的焚香的“静心”“安神”功能才能达到道家“通神”的境界。
C.道家敬神的用香仪式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哲理,而其香道养心养生功能属于形而下的应用科学。
D.文章末尾,作者高度肯定了道教的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展望了道教香文化在养生方面的美好前景:造福社会,惠泽天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欣赏(共3小题,2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4题
感皇恩·别情
赵 企
骑马踏红尘①,长安②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③。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
[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③未成云雨梦,巫山晓:典出宋玉《高唐赋序》,这里借巫山云雨典故,暗喻与故人相会时短的怨恨之情。
4.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B.词的上阕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阕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去的悲苦心情。
C.“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
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摧人心肝: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
E.“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给啼鸟,无可奈何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①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  )
A.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凋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颈联“绕”和“飞”字,采用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6.“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周敦颐在《陋室铭》中指出自己“陋室不陋”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2)韩愈《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若道似”,不必从师外,还有作怪心理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激流奔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轰鸣声的句子是: , 。
(4)《论语?为政》中 “ , ”两句,强调了要以端正的态度去求学,不可不懂装懂。
(5)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 ”,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疑问;今之众人,“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6)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 “ ”和范仲淹《渔家傲》中“ ”。
(四)翻译(12分)
8.《高考调研》背诵检查,翻译句子。
(1)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6分)
(2)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5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6题。
《孝经》说:“移风易俗,善莫于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因为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所以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 )。小小一团面,被塑造出形状 ,图案 的月饼;薄薄的一张纸,会被剪成 的窗花。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的多重表达,才能创造出为人民 、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那应该是闻声而令人心从、润物细无声的产品,能够唤起民众对于节庆活动自发、自觉、自愿参与的产品。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如果不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不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B.只要是真正的美,就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C.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的,一定是真正的美,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D.之所以真正的美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是因为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创造的魅力是无限的 B.因为喜爱
C.美的影响力巨大 D.中华民族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民族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6分)
A.五光十色 千变万化 美轮美奂 喜闻乐见
B.五花八门 变幻莫测 精美绝伦 脍炙人口
C.五花八门 千变万化 精美绝伦 喜闻乐见
D.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美轮美奂 脍炙人口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6分)
A.鉴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对普通市民比较陌生,我市相关部门加大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以便顺利推进登记工作。
B.《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评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国足在长沙雨夜击败韩国,拿到了本届 12强赛首胜,延续着进军2018年世界杯。
C.一座城市全民阅读的水平,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软实力,也是衡量其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D.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1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6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1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6分)
①美国LIGO科研团队宣布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②《拉贝日记》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③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④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甚至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⑤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
⑥好诗都是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在自己脑中构成无数鲜明的画面。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5.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6分)
A.令尹是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B.巡抚,元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C.擢、升、拔擢主要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D.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12分)
太阳能与风能?? ①??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 ②??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 ③???? ,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
1. A(“ 香文化及其应用”应为“道教香文化及其应用”由“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可知 。)
2. C(文中对道教香文化“形而上”和“形而下”功能并没有主次之分)
3. D(A项由“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可知二者并不是“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的关系;B项“必须”太武断,文中无此意;C项香道养心养生功能既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
4.AE 解析:A该词没有“高远雄浑”的风格特点。E“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词中无此信息。(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6分)
5.B (B项,“大火星出现了”分析错误,从注释、诗句看,应该是“大火星向下行”。)
6. ①借景抒情。它写出了太原早秋的景色特点,霜降得早,寒风寒云渡过黄河。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②对偶。“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早”“秋”是时间,形式上相照应,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特点。③拟人。“出”“渡”二字赋予霜威与云色以人的情态动作,显得生动形象。
寄寓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凄凉之情,及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必须答出至少两种手法,8分;感情4分)
7.(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长河落日圆 长烟落日孤城闭
8.翻译详见《高考调研》(第四课 17页)
9. B(只要……就……所表达的充分条件及下句“而这份喜爱”语意衔接。A项“而”前后不构成转折或并列关系;C项“一定是”太绝对;D项后句与前句不构成因果关系)
10.D(从上文的“以书是人类……”过渡到下文的“中国民间面塑和剪纸艺术”的陈述)
11.C(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侧重于“色彩”,与修饰对象“形象”不符;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强调“不能预测”,而此处是指“图案”多样,与句意不合;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或房屋装饰精美漂亮,对象不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喜闻乐见:喜欢听见,乐于看见;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 众人所称赞,对象不符。)
12. C【解析】A项主客倒置,可改为“普通市民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比较陌生”。B项成分残缺。“延续”后面没有宾语与之搭配,可加上“的希望”。D项偷换主语,后几句的主语是“人”。
13. D【解析】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所以选D。
14.C解析:①无声无臭:指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此处望文生义。②一言九鼎:指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不合语境。③风生水起:指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使用正确。④攀龙附凤:比喻依附皇帝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不合语境。⑤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使用正确。⑥言近旨远:形容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使用正确。
15.B 明初
16. 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