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请拿出你的课本、笔,带上你的动力和学习激情,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温馨提示
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
序 言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幕
回到历史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4个国家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在一战中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欧洲,理性之灯渐渐熄灭了,黑暗吞噬着它!
一战的战争清单
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100年前一战那个时代,一起来看看当时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结束,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其中德国和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1900--1901年: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英、法、美、德、日、意、俄、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最后通过《辛丑条约》将中国彻底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英德、法德、俄奥矛盾也不断加剧。
3、1882年--1907年: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了三国同盟,1907年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自此欧洲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100年前一战那个时代,一起来看看当时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4、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被该国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1914年7月28日--8月:从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德、俄、法、英、比利时、土耳其、日本相继参战。1917年美国和中国后来也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
6、1914年:法德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速决战计划破产:1916年:
西线三大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没有分出最终胜负,战争陷入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
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100年前一战那个时代,一起来看看当时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7、1918年:同盟国集团逐渐不支,9-11月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先后投降,最后德国于11月11日签订《貢比涅停战协定》也被迫投降,一战遂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8、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英法美三国主导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了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的《凡尔赛和约》。中国要求收回山东利权的正义要求遭到列强的践踏,从而引发了
1919年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9、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重新划分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体系与统治秩序。
第二幕
探究历史
:
有人说,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英德矛盾——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德皇威廉二世曾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夸下海口:“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但是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会成为持久战?
这一局面的出现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探究二
★为什么一战变成了持久战?这一局面的出现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1、德军战前计划失误,过高估计自身的实力。
2、德国虽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但协约国是发达国家,物质雄厚,武器设备现代化,防御方实力强大。
3、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德军受到极大制约。
有利于协约国。协约国占有广大殖民地,在面积、人口、资源远胜同盟国,利于持久战。同盟国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准备充分,但人口、资源无法与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
在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论:“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
(理解:战争起因、战争过程、战争结果)
你认为谁该为这场战争承担责任 ?
探究三
战争就是同一个人杀了又杀,到头来才发现那个被杀的人便是自己 。 ——美国.奥尼尔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列宁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你同意上述哪个论断?请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谈谈你的理由。
你能对战争做一个更精彩的论断吗?
探究四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概述一战后果和影响。
1、资本主义国家
2、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国际格局
4、人类社会: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欧洲-受到严重削弱:摧毁德、奥匈、俄国、土耳其四大帝国;英法削弱。美日崛起。
殖民主义力量削弱;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十月革命推动下,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涨。
西欧相对衰弱:欧洲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美日崛起。
(1)灾难: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 科技: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3)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4)思想观念: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材料1: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材料2: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 [英]丘吉尔著,吴万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这些评论正确吗?为什么?
探究五
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即其不稳定性、局限性)
(法德)
(英法、美日、英美)
“华盛顿会议”、日本受遏制,太平洋战争
(中、土、印度)
五四运动、凯末尔革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绥靖政策:祸水东引,二战
(仇视苏联)
A、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
(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 ;二战。)
凡尔赛体系的调整和瓦解
第三幕
感悟历史
你认为目前威胁世界铸剑为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这是在联合国花园内的一尊雕塑,叫做“铸剑为犁”, 它是二战后由当时的苏联赠送的。
结合图片和文字信息,你认为“铸剑为犁”含义是什么?
请你举例谈谈二战以来世界是否真正铸剑为犁?
感悟一
铸剑为犁终有日
血雨腥风应有涯
当前世界局势并不太平,哈佛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不能排除今后再次爆发大战的可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根据本课所学大战爆发原因的知识,思考如何预防大战发生
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
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
感悟二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国内爆发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社会现实。
那么:这两句话在现代社会还能不能成立?它对于我们的做人处事原则有何影响呢?
感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