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假如我们去看一下中国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纯粹的中原王朝,从来没有一个可持续地同时统治过长城南北,能够可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从来都是草原王朝。而且草原王朝都很有特点,都是从东北那边过来的。
——施展:《何谓中国?为什么纯正的汉人王朝,只能在长城以南?》
问题:从东北那边过来的,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草原王朝有哪些?
辽、金、元、清
一、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统治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
宋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材料反映了辽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具体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北南面官制
材料三 作为北方民族政权,辽朝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并非匈奴、突厥一类纯粹游牧帝国,亦不像北魏那样完全移入中原农业区,而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国家,兼有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两种形态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致相当。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10页
材料四 在历史上将北部中国的一部分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朝是第一次。……而北部地区的开发,也是与辽统治者的措施分不开的。宋朝的余靖曾说,燕蓟之地陷入胡虏多年,民忘南顾之心。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上),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71页
材料五 辽朝“因俗而治”制度对后世特别是金、元、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金太祖)在燕云地区设置汉官以统治聚居的汉人。在地方上,金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统治方式:在汉族和渤海地区,设置州县;在女真族地区,保留猛安谋克官制。……忽必烈采纳一些汉族士人的建议在汉族地区行汉法……对其他一些民族地区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雍正帝曾强调对边疆地区民族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
——宋德金:《辽朝的“因俗而治”与中国社会》,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2期)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从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简要评析辽朝 “因俗而治”的北南面官制。
时代背景:契丹地理环境、两种相当的比重的经济形态、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既重视利用又疏远抵制。
历史影响: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统治;辽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因俗而治的理念被后世沿用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事求是、注重国情
西夏“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宋史·夏国传下》
二、与南宋并立的金、西夏统治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时间:1114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会宁、中都
女真(金)
建立时间: 1127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南
宋
材料六 金朝建立后,(猛安谋克)变成为带有氏族制特色的军事与行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后来把这些猛安谋克迁到华北及中原地区,成为与汉地州县制并行且不相统属的地方机构。熙宗即位,……实行唐宋官制,在中央设三省,……完颜亮即位后,……设枢密院主管军事。废除门下、中书二省,只保留尚书省,……。金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历经熙宗、完颜亮、世宗三朝全部完成,对于维护金朝统治的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94—195页
金朝建立后,采取了怎样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制度:沿袭唐宋制度,保留猛安谋克制度;
影响:巩固北方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群众拥护。
辽、西夏、金建立政权后,他们的统治措施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共同点:都向更为发达的中原王朝学习治理国家,促进了这些政权的封建化。说明:先进文化必然会战胜落后文化;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深度思考
1227灭西夏
1234灭金
1276灭南宋
1247吐蕃归顺
1271建元朝
1254灭大理
1279统一全国
三、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
就现实角度而言,元朝统一全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文天详的抗元和牺牲?
合作探究
我们应当了解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其行动的时代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不能离开了历史条件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材料七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载《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5年6月15日
如何理解元朝开启的“大中国”时代?
版图辽阔;统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么辽阔的疆域,
该如何治理呢?
忽必烈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1)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1.加快信息传递
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 地理志》
(2)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每10或15、25里设一铺,传递速度规定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皇帝
中央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和宣慰司
澎湖和琉球地区
澎湖巡检司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2.建立行省制度
3.四等人制
西北、西域各族人
金朝、四川、云南的汉人
南宋统治人
材料八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行省具有双重性,尽管后来演变成为主管地方的官府,但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始终没有退化,仍然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103页
阅读材料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和行省区域划分的原则,思考行省制的实行有何影响?
性质:中央派出机构
原则:犬牙交错;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边疆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材料九 (元朝统治者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对各族上层的笼络(政策)。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33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元朝统
治的实质。
蒙古贵族联合各族上层对各族劳动人民的联合专政
元代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贡献一:重建大一统国家
归纳总结
元代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贡献一:重建大一统国家
贡献二: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贡献三: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归纳总结
元代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贡献一:重建大一统国家
贡献二: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贡献三: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贡献四:民族融合的高潮
汉人
波斯
人
阿拉
伯人
畏兀
儿人
蒙古
人
回
族
“元代回回遍天下”
归纳总结
课堂总结
一、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统治
1.辽、西夏的建立:
2.辽政治制度:北南面官制
3.西夏政治制度:制度模仿北宋;汉式官称、番号官称
二、与南宋并立的金、西夏统治
1.金朝建立:
2.猛安谋克制
3.大定之治
三、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
1.元朝建立:
2.统治措施:加快信息传递;建立行省制度;四等人制
3 .元代的贡献:统一、疆域、省制、融合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汉族与游牧民族共同塑造了中国
认识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
课后作业
1.拓展阅读
李治安 《元史十八讲》 绪论部分 元朝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2.写作训练
结合拓展阅读和所学知识选取元代你感兴趣的方面,如内部治理层面或外部交往中的一个方面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