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初体验
自主赏析
名师课堂
·一点通
篇
目
一
伶官传序
整体
宏观
把握
探究点一
语段细解赏析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第
五单
元
知能提升
·巧应用
说作者
(一)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二)作品: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评价: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寻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乱国,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
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 链常识
序——绪也,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多是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另有“赠序”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览译文(教师用书独具)
看结构
伶官传序
知文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诫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赏技巧
1.选材典型,剪裁精当
本文所用的主要事例是“晋王三矢”的故事,作者对
此是下过一番选材和剪裁工夫的。任何历史家撰写历史都会
面临两项要求,即记事既要全面,又要可信,但二者往往发
生矛盾。为了全面最好能“有闻必录”,但所闻未必可信,
所以又要遵守“无征不信”的原则。全文想说明“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写得比较详细的只是这个“晋王三
矢”的故事,加上兴亡两种不同结果,此外并没有写李存勖
如何“忧劳”,又如何“逸豫”。然而读者对他从“忧劳”
发展到“逸豫”却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叙事议论配合恰当
行文中又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晋王三矢”故事叙述相当充分,笔势则比较平缓;等到摆完这个生动事例之后,便立即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两个长句,一扬一抑,大起大落。前者好像驾机起飞,直指长空;后者又似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这就形成了全文中一个很有声势的大波。
3.语言的锤炼
作者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对偶句,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另外本文还比较多用转折句、疑问句和感叹句。
[突破词句]
道理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政治上的得失,今义是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等问题
推究
古今异义词,与,给;其,他。今义是连词,
用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的原因
2.翻译下列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
以知道了。
[文理赏析]
C.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D.由本段可以推知本文主要运用例证和对比论证的论
证方法。
解析:B项“作者虽然摆脱天命观的束缚,但是更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错,应为“作者虽然摆脱不了天命观的束缚,但是看到了人事的重要性”。
答案:B
[突破词句]
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今异义词,古义:官员,指一般的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你的
名词作状语,向前
当
介词,用
介词,拿
背负
连词,相当于“而”
捆绑
等到
丝带、丝绳
古今异义词,表示达到某种程
度,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或
通假字,通“仇”,仇敌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名词作状语,向东面
推究
都是使动用法,使……兴旺、使……灭亡
5.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
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成为帝王的,阿保机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判断句,……,……也;……者,……也)
(2)此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支箭来,用漂亮的口袋装着(它),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就把箭收进宗庙。[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盛以锦囊”应为“以锦囊盛(之)”]
(3)以至于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泪水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又是多么颓废啊![省略句,“誓(于)天断发”]
[文理赏析]
6.下列各句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
句是 ( )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A项是说的庄宗之父,B项与C项是作者的推测,D项,庄宗兴国是“忧劳”,庄宗“亡身”是“逸豫”。
答案:D
C.本部分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两个
方面,最终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道理,印证了开头的论点,加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D.本部分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
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道理。
解析: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是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答案:A
[突破词句]
全
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事情
形容词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物
只是
介词,在
介词,由于
介词,被
9.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就把他困住,最后
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被动句)
[文理赏析]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身处于
北宋中叶的欧阳修告诫后人,尤其是告诫北宋统治者不
要忘记历史教训,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D.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在文章最后再次提
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
衰过程直接联系起来,突出中心。
解析:A项,应为“再次突出盛衰在于‘人事’”。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矢”应读shǐ;C项中的“皇”应读huáng;D项中的“溺”应读nì。
答案:B
解析:C项,顾:看。
答案:C
解析:A项“于”,介词,被/介词,从;B项“岂”,
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项“而”,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D项“之”,助词,的/代词,他。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从事”古义是“随从人员”,与现代汉语“干某项事业”不同。
答案:B
解析: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与例句加点字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
6.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而告以成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解析:D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C.第三段由叙事转入议论:先用“意气之盛”回应开头的
“盛”字和“得天下”三字,再用“何其衰也”回应开
头的“衰”字和“失之”二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D.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
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
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解析:B项,作者加“世言”二字,是为了慎重,而非“强调突出”,而且此故事属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
答案:B
8.翻译下列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
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2)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艰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
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解析:A项,负:背着。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又别为优名以自目 B.常自耻其世家
C.劳其良苦 D.而得不死以生者
解析:A项“目”,名词作动词,“称”;B项“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劳”,形容词作
动词,慰劳。
答案:D
解析:A项“为”,都表被动,介词。B项“与”,①连词,和、跟;②动词,给。C项“或”,①不定代词,有的;②副词,或者,也许。D项“于”,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
答案:A
1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很喜爱戏剧,又懂音乐,当时的老百姓都常常
能唱他制作的曲子。
B.有一次庄宗扮成皇后刘氏父亲的模样,让他的儿
子提着破帽子跟随,到刘氏卧室内说:“刘山人
来看女儿。”结果刘氏很生气,鞭打他,并将他
赶了出来。
C.周匝是庄宗手下一个很受宠爱的戏子(演员),由于陈俊、
储德源两人的帮助,他没有死于仇人之手。获救后,他
在庄宗面前为陈、储两人求官。郭崇韬进谏后,庄宗便
把那两个人杀了。
D.庄宗把个人情感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明知郭崇韬的话是
对的,但还是以“吾已许周匝矣”为由,要他屈从自己
的意志。
解析:A项“当时”于文无据;B项,刘氏鞭打的是继岌,而不是庄宗;C项,庄宗没有把陈、储二人杀掉。
答案:D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乐工因此参与政事,终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
(2)你的话虽然正确,然而应当屈从于我而任命他们。
参考译文:
庄宗既喜好乐舞谐戏,又懂得音乐,能创作乐曲,至今汾、晋一带民俗,还往往能唱这种曲子,凡称作“御制”的都是。庄宗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的人称作亚次。又起了个艺名以自乐,叫李天下。从他当晋王起,到当上皇帝时,常常与艺人混处于宫廷,乐工因此参与政事,终于导致了后唐的灭亡。
皇后刘氏出身卑微,她的父亲刘叟卖药草,善卜卦,号称刘山人。刘皇后个性泼辣,与众姬妾争宠时,常常以自己的家世为羞耻,特别忌讳谈这些事。庄宗就裁制出刘叟的衣服,自己背上装蓍草的袋子和药箱,让儿子继岌拿着破帽跟随着,来到她的卧室,说:“刘山人来探望女儿。”刘皇后大怒,鞭打继岌并把他赶走。宫中把这当做笑话。
庄宗在胡柳作战时,他宠爱的乐工周匝被梁人捉去。后来消灭了梁,进入汴城,周匝到马前拜见,庄宗得到他高兴极了,赏给他金帛,慰劳他的艰辛。周匝对庄宗说:“我身陷仇人手中,之所以能死里逃生,是靠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请赐给两个州来报答这两个人。”庄宗就答应让他俩都当刺史。郭崇韬劝告说:“和您共同夺取天下的都是
英豪忠勇的人。现在大功刚告成,还没有封赏一个人,就先封乐工为刺史,恐怕要使天下人失望。不能这么干。”因此阻止了这一任命。过了一年,乐工总是提及此事,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答应周匝了,现在使得我不好意思见他们二人。你的话虽然正确,然而应当屈从于我而任命他们。”于是封陈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三、语言运用
14.下面这段话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共有四处毛病,
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1年,关于文艺创作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
党中央“反三俗”口号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向困扰文艺
界已久的种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展开热烈攻势。
在这一轮讨论中,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得到澄清,
撇开种种乱相,回归常识:无论文化娱乐发展到什么时
代,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界限,绝不能含糊,这是人
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第四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涉及准确使用词语、准确使用标点符号、修改病句等。(1)“关于”表示关涉,句中此处应用“对于”,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2)“热烈”与“攻势”搭配不当,应改为“猛烈”。(3)“庸俗、低俗、媚俗”才是专有名词,应加引号。(4)“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一句不合逻辑。
答案:
错误
改正
第一处:关于
对于
第二处:热烈
猛烈
第三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第四处: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这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
15.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自选角度,写一则新闻短评,100字
左右。
朱之文,1969年生,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
村人。家境贫寒,10岁丧父。从小酷爱唱歌,嗓门大,
声音亮,歌声磅礴、雄浑、婉转、悠扬。是少见的中、
高音兼备的美声歌者。2011年2月13日,在山东电视台综
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比赛济宁赛区海选时,凭借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技
惊四座、轰动全场。然后以他农民的朴素生活和优美的
歌声,一路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欢乐英雄”栏目。
他之所以能一夜成名,是他30年坚持不懈“恋歌”的瞬间绽放。在单县,他的家乡,田间地头、小河旁、树林里、大街上、胡同里,到处都能听到他淳朴动听的歌声。甚至在他打工的城市,地下通道和消夏广场上,也留下了动听的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朱之文现象告诉我们要成功,就必须坚守目标,勤奋努力。人生穷30年于一个目标,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滴水穿石精神。你研究怎样种水稻30年,你就是袁隆平;你研究物理学30年,你就是爱因斯坦;你研究写小说30年,你就是托尔斯泰,你就是鲁迅。
所以,朱之文达到的高超水准,能够一鸣惊人,毫不奇怪。他在向社会证明:人生要紧的,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奋斗,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