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版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1 14: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疑难解析
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1)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为打开中国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国家
英国
英、法
暴行
发动沿海战争
火烧圆明园
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及其附件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易错辨析
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国和法国,美国和俄国只是帮凶,而非发动者。(√)
⑵.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是英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条约是《瑷珲条约》。(√)
⑶.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⑷.英、法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5.知识巧记
1856年到1860,二次鸦片起战争。
1860年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英法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A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起止时间、发动国家及有关条约。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4.发动国:英、法;帮凶:俄、美。
5.经过:英法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和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6.结果:
(1)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2)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要求:自学课本,说出火烧圆明园的国家及《北京条约》的内容。
1.过程: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2.结束:
(1)结果: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2)主要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拓展
《天津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特点:
数量增多,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范围更广,地理位置更加
接近清政府政治中心,加剧了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方面的恐吓。
知识点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位置与面积,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2)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3)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2.方式: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3.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基础演练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陕西中考)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提出的要求是
(A)
A.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B.加大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力度
C.允许驻兵圆明园
D.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C)
A.1956年2月“马神甫事件”
B.1956年10月“亚罗号事件”
C.19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D.1957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B)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4.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因为(B)
A.都是鸦片输入引起的
B.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C.主凶都是英国
D.都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5.法国上尉巴特勒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
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B)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6.下面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B)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7.(天津新华中学期末)“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让这首《七子之歌》中的“九龙”被迫割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8.(枣庄中考)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戍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该国是(C)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9.(贵阳中考)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C)
A.逼迫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0.(青岛中考)如图中①②两段是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B)
A.中俄《辛丑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C能力提升
11.1856年10月,一艘名为“亚罗号”的商船的船员被广东水师以参与海盗活动为由扣押。事发后,英国驻广州领事想借机挑起事端,便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确在香港注册,但扣押时已经过期)且悬挂英国国旗为由,向中方抗议。此事件成为(D)
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借口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C.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的结果
D.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B)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与英法侵华的不同点在于(D)
A.满足商品输出的需要
B.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
C.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D.满足扩张领土野心
14.(武汉中考)“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A)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望厦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
材料三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15.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⑵圆明园;英法联军。
(3)材料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⑶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事件中,列强如此嚣张的根源是什么?
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列强的侵略野心。
(5)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不同点。(两条即可)
⑸侵略的列强增多;区域扩大;割地增多。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晃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材料二
仅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从中国夺得的领土就相当于法、德两国领土的总和,面积之大骇人听闻。相比鸦片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16.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树上的伙伴”指的是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⑵英法联军;清政府;帮凶。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阅读材料一及材料二,这些沉重的历史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⑷我们在谴责侵略者暴行的同时,也再一次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以史为鉴,铭记民族耻辱,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参考答案】
A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打开中国市场
亚罗号
马神甫
1860
英、法
天津
北京
长江各口岸
鸦片贸易
知识点二
1860
圆明园
北京条约
天津
知识点三
150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B基础演练
A
C
B
B
B
B
C
C
C
B
D
B
D
A
15.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⑵圆明园;英法联军。
⑶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⑷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列强的侵略野心。
⑸侵略的列强增多;区域扩大;割地增多。
16.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⑵英法联军;清政府;帮凶。
⑶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⑷我们在谴责侵略者暴行的同时,也再一次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以史为鉴,铭记民族耻辱,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