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共6课时)(课件 20+16+18+8+17+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溶解(共6课时)(课件 20+16+18+8+17+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2 07:56:0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3、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5、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入新课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压强和温度。
物质的溶解性是定性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的。
物质的溶解度能定量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物质的溶解度》。
(三)新课
讨论:怎样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呢?我们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呢?
我们在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时,我们应该控制水的质量、温度相同,而且是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也就是说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
溶剂的质量控制多少合适呢?
(三)新课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
此时,溶质质量
克,溶剂质量
克,
溶液质量
克。
31.6
100
131.6
(三)新课
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则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0.165克
(三)新课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00克水最多溶解37克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克

50
℃时100克溶液中最多溶解30克氯化钾,所以50℃氯化钾溶解度为30克

在60
℃时100克水溶解75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75克

在60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所以60
℃硝酸钾溶解度为110
(三)新课
练习:
1、20℃时,将在20克某物质溶解在5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A)20克
(B)40克
(C)60克
(D)40
B
(三)新课
练习:
2、把18克1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8克硝酸钠固体,硝酸钠在10℃时的溶解度是(

(A)80
(B)80克
(C)44.4克
(D)44.4
B
(三)新课
一、溶解度
2、常见物质的溶解度
(三)新课
一、溶解度
3、溶解性与溶解度
20℃溶解度(克)
10
1
0.01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三)新课
一、溶解度
3、溶解性与溶解度
表中的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等级?
(三)新课
一、溶解度
4、溶解度与温度
(1)固体物质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三)新课
一、溶解度
4、溶解度与温度
(1)固体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三)新课
一、溶解度
4、溶解度与温度
(2)气体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
.
溶解度/
g
?
?
?
?
?
?
?
?
?
?
200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硝酸钾
.
.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三)新课
5、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可以画出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溶解度/
g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温度/℃
100
?
?
?
?
?
?
?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溶解度/
g
温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⑴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例如硝酸
铵、硝酸钾等
⑵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例如食盐。
⑶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练习
1、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44
B、70℃时,C点对应的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对应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
练习
2、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
质的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150克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三)新课
思考: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而形成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夏天鱼浮头也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四)小结
1、一定_____下,某物质在______溶剂中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就是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温度
100克
饱和
质量
(四)小结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_______,如__________等;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如___________等。
增大
硝酸钾
蔗糖
不大
氯化钠
减小
氢氧化钙
(四)小结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_。
减小
增大
(五)巩固练习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20∶21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10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C
(五)巩固练习
2、1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40克,若将100克硝酸铵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____________克的硝酸铵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_____克____________才能刚好成为10℃时的硝酸铵饱和溶液。
200
40
硝酸铵
(五)巩固练习
3、一长方体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
温度改变(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排
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
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
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升高
减少
(五)巩固练习
4、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不饱和
不变
>
(五)巩固练习
5、10℃时20克水中溶解5克甲物质,50℃时100克水中溶解40克乙物质,则甲与乙的溶解度关系为(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判断
D(共17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5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2、物质溶解性的等级有哪些?依据是什么?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哪些规律?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有什么规律?
(二)引入新课
在给农作物或树木喷施药液时,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在配制溶液时,必须确切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很多,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三)新课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
(三)新课
注意:
1、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而不是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这个比一般用%表示。
2、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占溶液的质量的比,并不具体代表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
3、利用这个式子可以“知二求一”。
(三)新课
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1、把2.8克氯化钾溶于一定量的水中,配制成一瓶20克的氯化钾溶液,求这瓶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分数。
(三)新课
解: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14%表示什么意思呢?
14%表示每100克溶液中含有氯化钾14克。
(三)新课
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含义是否相同?
14%中的100表示溶液的质量;而溶解度中的100克则表示溶剂的质量。
2、如何增大或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
增大: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减小:加溶剂。
(三)新课
练习:
1、M克溶液中溶解有N克溶质,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2、M克溶质溶解中N克溶剂中,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三)新课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题2、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三)新课
解:溶质氯化钠的质量=50克×10%=5克
溶剂水的质量=50克-5克=45克。
答:需要氯化钠5克,水45克。
练习:配制100克5%的氯化钾溶液,需要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
(三)新课
3、已知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3、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20℃时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6克
100克
136克
(三)新课
解:20℃时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6.47%
答:20℃时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47%。
(三)新课
练习: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此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17.4%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
质量分数
10
200
96
100
150
10%
50
100
190
5%
4%
15
135
150
33.3%
4
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100克20%的某溶液中取出10克,则这1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此温度下将20克氯化钠放入50克水中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如果再加100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
26.47%
11.76%
(四)巩固练习
4、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共20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中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一)复习提问
2、什么是悬浊液?什么是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二)引入新课
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许多化学反应也都要在溶液中才能进行。那么,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哪些特性呢?
《第5节
物质的溶解》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物质的溶解性》。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一般是指在水中的溶解性。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2、蔗糖溶解实验
(1)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
20毫升水的烧杯中,进行充
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溶解了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2、蔗糖溶解实验
(2)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
蔗糖的数量,观察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部分蔗糖不能溶解
可见,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3、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药品:硫酸铜、水、酒精
问题: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假设1:可能与温度有关;
假设2:可能与溶剂的质量有关;
假设3: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设计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目的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温度有关
条件控制
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
实验方案
将硫酸铜分别倒入20℃、60℃的20克水中,观察它们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实验数据
20℃:约4.1克
60℃:约4.0克
结论
温度越高,能溶解的硫酸铜越多
结论:物质
的溶解能力
与温度有关。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设计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目的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温度有关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溶剂的质量有关
条件控制
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
温度相同、水的质量不同
实验方案
将硫酸铜分别倒入20℃、60℃的20克水中,观察它们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在20℃时,在10克水20克水中分别加入硫酸铜,观察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实验数据
20℃:约4.1克
60℃:约4.0克
10克水:约2.1克
20克水:约4.1克
结论
温度越高,能溶解的硫酸铜越多
水的质量越大,能溶解的硫酸铜越多
结论:物质
的溶解能力
与溶剂的质
量无关。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设计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目的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温度有关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溶剂的质量有关
探究硫酸铜的溶解能力是否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条件控制
水的质量相同、温度不同
温度相同、水的质量不同
水和酒精的质量和温度相同
实验方案
将硫酸铜分别倒入20℃、60℃的20克水中,观察它们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在20℃时,在10克水20克水中分别加入硫酸铜,观察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将硫酸铜分别倒入20℃20克水和酒精中,观察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实验数据
20℃:约4.1克
60℃:约4.0克
10克水:约2.1克
20克水:约4.1克
水:约4.1克
酒精:几乎不溶
结论
温度越高,能溶解的硫酸铜越多
水的质量越大,能溶解的硫酸铜越多
水比酒精能溶解更多的硫酸铜
结论:物质
的溶解能力
与溶剂种类
有关。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控制温度、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相同,而且是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打开雪碧瓶会看到什么现象?
有气泡冒出。
说明了气体的溶解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压强。
气体的溶解能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能举例说明吗?
温度。汽水喝下肚会打嗝。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4、溶解性与溶解速率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温度、搅拌、振荡、研碎、增加溶剂的量等
(三)新课
一、物质的溶解性
5、溶解的吸热与放热
原来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
加入氢氧化钠后的温度________。
加入硝酸铵后的温度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大多物质溶于水,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四)小结
1、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内因)和__________(外因)。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于水会_____热量,硝酸铵溶于水会____热量。
5、气体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和_______有关。
有限的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温度
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是否振荡、溶剂的量等
不同的
不同的
放出
吸收
压强
温度
(五)巩固练习
1、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给蔗糖水加热
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B
(五)巩固练习
2、向如图所示的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如果是U形管右端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白糖
C.硝酸铵
D.食盐
C
A
(五)巩固练习
3、某兴趣小组就“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你认为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你的猜测。
猜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上述一种猜测加以验证,并写出你的验证方案∶
可能与蔗糖颗粒大小有关
可能与温度有关
可能与是否搅拌有关
(五)巩固练习
验证猜测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5g
颗粒状蔗糖和5g粉末状蔗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粉末状蔗糖溶解得快,颗粒状蔗糖溶解得慢。
验证猜测
2∶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两份颗粒大小相同的蔗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热水中的蔗糖溶解得快,冷水中的蔗糖溶解得慢。
验证猜测3∶在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将两份颗粒大小相同的蔗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现象,搅拌的烧杯中蔗糖溶解得快,未搅拌的烧杯中蔗糖溶解得慢。(共16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复习提问
1、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内因)和__________(外因)。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于水会_____热量,硝酸铵溶于水会____热量。
5、气体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和_______有关。
有限的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温度
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是否振荡、溶剂的量等
不同的
不同的
放出
吸收
压强
温度
(二)引入新课
实验1引入:硝酸钾溶于水。
(三)新课
第1次得到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为什么?
不饱和溶液。因为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第2次得到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为什么?
饱和溶液。因为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加热后的溶液是什么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三)新课
冷却后的溶液是什么溶液?
饱和溶液。
在以上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它的溶质,比如高锰酸钾,能不能溶解呢?
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再加20毫升水,搅拌,得到什么溶液呢?
不饱和溶液。
(三)新课
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吗?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三)新课
注意:
1、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你知道为什么吗?
当温度或溶剂的量发生改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就可能发生转化。
2、对于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对于另一种溶质可能就不是饱和溶液。
(三)新课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讨论:
1、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瓶溶液中,一瓶是饱和溶液,而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
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少量的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的就是饱和溶液;如果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
(三)新课
2、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1)加溶质
(2)蒸发溶剂
(3)降温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加溶剂、升温
(三)新课
三、浓溶液和稀溶液
1、浓溶液: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浓溶液。
2、稀溶液: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三)新课
实验2、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四)小结
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如何用实验证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3、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可以如何转化?
4、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有没有必然联系?
(五)巩固练习
1、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刚才的溶液为_________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质量为_______克,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133
不饱和
136
136
(五)巩固练习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非常浓的溶液
B、非常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五)巩固练习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下列措施中达不到目的的是(

A、降低溶液的温度
B、加入溶质硝酸钾
C、升高溶液的温度
D、蒸发溶液中的溶剂
C
(五)巩固练习
4、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80℃时,该溶液为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克。
不饱和
100(共21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6课时
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混合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求溶质的质量?
(二)引入新课
中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那么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三)新课
一、溶液的配制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克。
(三)新课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克,水_____毫升。
2、称量:用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10%的氯化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4、装瓶(贴标签)。
5
45
(三)新课
二、溶液的稀释(浓缩)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对溶液进行稀释?
加水
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
(三)新课
二、溶液的稀释(浓缩)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三)新课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例题1、把200克3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三)新课
m质、
m剂、
m液、
A%
稀释前200克×30%
200克
30%
稀释后
(200克+x)×10%
(200克+x)
10%
(三)新课
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200克×30%=(200克+x)×10%
得x=400克
答:需加水400克。
(三)新课
练习1、将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钾溶液加水稀释到100克,则此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所加的水是多少克?
(三)新课
m质、
m剂、
m液、
A%
稀释前
50克×20%
50克
20%
稀释后
100克x
100克
x
(三)新课
例题2、配制100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三)新课
m质、
m剂、
m液、
A%
稀释前
1.84克/厘米3V×98%
1.84克/厘米3V
98%
稀释后
1.07克/厘米3×1000毫升×10%
1.07克/厘米3×1000毫升
10%
(三)新课
练习2、实验室需要配制10%的盐酸500毫升,需要38%的盐酸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并说说具体的配制过程。(已知10%盐酸的密度是1.047克/厘米3,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3)
盐酸115.8毫升
水385.7毫升
(三)新课
配制过程:用量筒量取115.8毫升38%的浓盐酸倒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385.7毫升水,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即得500毫升10%的盐酸。
(三)新课
三、溶液的混合
例题3、将20%的氯化钠溶液200克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三)新课
m质、
m剂、
m液、
A%
混合前
200克×20%
200克
20%
100克×10%
100克
10%
混合后
300克x
300克
x
200克×20%+100克×10%
=300克x
x=16.7%
(三)新课
练习3、把m克a%的氯化钠溶液和n克b%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克、水_____克,配制的步骤是:(1)先用_______称量______氯化钠倒入烧杯中;(2)用_______量取________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3)用______搅拌至
________即可得到50可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5
45
天平
5
量筒
45毫升
玻璃棒
完全溶解
(四)巩固练习
2、配制5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克/厘米3
),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
)多少毫升?
63.22毫升(共8张PPT)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4课时
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一)复习提问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0℃时,______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______克,此时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溶液。
即:溶质_______克,溶剂_______克,饱和溶液______克。
100
36
饱和
36
100
136
(二)引入新课
若已知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能否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呢?反之,若已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能否求其它相关的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解度的基本计算。
(三)新课
一、根据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计算溶解度。
例题1、20℃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水后,得到12克硝酸钾固体。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练习1、把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5克蒸干后,得到55克硝酸钾。计算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三)新课
二、根据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题2、已知氯化铵在20℃时的溶解度是37.2克。实验室在20℃时,配制1000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和水各多少克?
练习2、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现把300克3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氯化铵多少克?
(三)新课
三、根据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题3、已知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要把40克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练习3、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克,配制500克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需水和蔗糖各多少克?
(四)巩固练习
1、20℃时,某物质10克溶于40克水,恰好得到此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2、10℃,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8克,现有碳酸氢钠饱和溶液100克,蒸干后能得到碳酸氢钠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20℃时,50克水溶解15.8克硝酸钾恰好饱和,求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
25克
7.4
31.6克
(四)巩固练习
4、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4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