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了解汉武帝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体会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感受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外文明的交流做出的伟大贡献。
3.体会“大一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中国通史:汉武帝即位
2.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
二、“推恩令”的实施
1.前人留下的荣耀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韩信等7个异姓王,稳定了军心,孤立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建国后为巩固天下分封了7个异姓王。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总结秦及秦以前各代“所以失天下”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达到“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昌盛局面
。
汉初的几位皇帝对北部匈奴采用“和亲”政策,并送去大量丝绸和粮食等,几十年来无大的战事发生。
2.存在的隐患
政治:
被分封的诸侯王国势力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思想: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军事:匈奴仍不满足于“和亲”、财物等,经常在汉朝北部边郡进行掳掠。
3.材料研读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
材料二
今诸侯或连成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
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对中央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实施推恩令。
4.“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诸侯王独霸一方;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提出者:主父偃
具体措施: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刺史制度: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
5.推恩令”
的作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大减,侯王对皇帝感恩戴德。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央统治。
6.合作探究:“推恩令”
妙在哪里?
分化实力——转移矛盾——兵不血刃
7.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实行“推恩令”之外,汉武帝还有什么策略?
建立刺史制度。
什么是刺史制度?刺史的职能是什么?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为了强化地方监察制度,在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材料研读
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2.观看视频思考: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提出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
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有人都要服从于:天子
贯穿这种思想的学说:儒学(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什么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个原则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董仲舒
表现: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诗》《书》《礼》《易》《春秋》
表现:
自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材料研读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儒家学说,即儒术。
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术。总体上解释就是儒家学说。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6.合作探究
(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2)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呢?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正如黄仁宇所说:“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盐铁专卖
1.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中国古代富豪榜之西汉——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2.材料研读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
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都会弃农经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3.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4.合作探究
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五、北击匈奴
1.匈奴兴起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汉初和亲
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和亲是不同政权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汉初,天下初定,国力衰弱,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初的“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转为“征伐政策”。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3.北击匈奴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收复秦末失地河套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
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
4.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5.资料链接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伟大的民族英雄。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6.合作探究: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有什么关系?
汉威帝即位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拓展。
7.播放视频——汉武帝大破匈奴,奠定中国版图
六、课堂总结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导入新课
汉武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
—— 电视剧《汉武大帝》
导入新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了解汉武帝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体会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感受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对中外文明的交流做出的伟大贡献。
体会“大一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学习目标
一、“推恩令”的实施
前人留下的荣耀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韩信等7个异姓王,稳定了军心,孤立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建国后为巩固天下分封了7个异姓王。
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总结秦及秦以前各代“所以失天下”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达到“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昌盛局面
。
汉初的几位皇帝对北部匈奴采用“和亲”政策,并送去大量丝绸和粮食等,几十年来无大的战事发生。
学习新知
隐患
政治
思想
军事
被分封的诸侯王国势力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匈奴仍不满足于“和亲”、财物等,经常在汉朝北部边郡进行掳掠。
学习新知
“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诸侯或连成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对中央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实施推恩令。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研读
“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
诸侯王独霸一方;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提出者:
主父偃
具体措施:
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结果: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刺史制度: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
学习新知
“推恩令”的实施
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除了王国危机
汉武帝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嫡长子
其他子弟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他子弟
其他子弟
其他子弟
其他子弟
其他子弟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推恩令”
的作用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诸侯王势力大减,侯王对皇帝感恩戴德。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中央统治。
学习新知
推恩令的实施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如图,他有5个儿子。根据推恩令,他的封地有什么变化?
“推恩令”
妙在哪里?
分化实力
转移矛盾
兵不血刃
合作探究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为了强化地方监察制度,在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实行“推恩令”之外,汉武帝还有什么策略?
建立刺史制度。
什么是刺史制度?刺史的职能是什么?汉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习新知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
材料研读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资料链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学习新知
董仲舒改造、发展儒家学说
提出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
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有人都要服从于:
天子
儒学
(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贯穿这种思想的学说:
学习新知
什么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个原则
仁
相互关爱
礼
信
义
智
行为规范
诚信
正义感和责任感
善于进退
学习新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
董仲舒
表现: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诗》《书》《礼》《易》《春秋》
作用:
自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学习新知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什么?
儒家学说,即儒术。
六艺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术。总体上解释就是儒家学说。
汉武帝是怎么做的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材料研读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
同
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想),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
合作探究
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呢?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适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正如黄仁宇所说:“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规思想。”因此,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作探究
三、盐铁专卖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经济上面临哪些问题?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中国古代富豪榜之西汉——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学习新知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
五铢钱
这种状况对国家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都会弃农经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材料研读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学习新知
在我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
四、北击匈奴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匈奴兴起
学习新知
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汉初和亲
学习新知
和亲是不同政权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汉初,天下初定,国力衰弱,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初的“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转为“征伐政策”。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学习新知
北击匈奴
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收复秦末失地河套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
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
学习新知
北击匈奴
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学习新知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过当”一般被理解为斩杀敌人数目超过己方损失的数目。),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资料链接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伟大的民族英雄。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资料链接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学习新知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有什么关系?
汉威帝即位后,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能力,完全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的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地区,以中原汉化为核心的汉王朝版图拓展。
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
②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董仲舒)
建立刺史制度
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政治
经济
思想
推恩令的实施
(主父偃)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总结
军事
效果:
措施:
对匈奴多次展开大规模反击战,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