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备课人:
审核人:物理备课组
课题:第二章
第1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并会换算;
2.
会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科学的物理方法,科学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试验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重点难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读数;长度、体积的单位换算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集体朗读学习目标(1分钟)
三、导学过程
1.长度的表示符号: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用_____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换算关系:1km=__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
2.体积的表示符号: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用_____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1m3=_______dm3=_______cm3=______L=______mL。
3.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体积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差值,叫做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__________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是可以避免的。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四、合作学习
体积(V)的测量
(1)体积
。
(2)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
,
其换算关系是:
(3)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形状规则的固体:
液体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说明: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水面的
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
相平.
典型例题:
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数位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面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3.有图中读数正确的是________
4、课内小节:盘点收获(要求:①独立思考:1分钟;②小组展示:3分钟)
我的收获:
五、当堂评测(另附)
要求:1、合上课本和笔记,独立完成
2、时间:5分钟
当堂评测2.1-2(
年
月
日)
姓名:
小组:
得分:
(时间:5分钟
(每题20分
分值:100分
)
1.小明发现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请你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
2.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阴霾天气,空气被严重污染,其中的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悬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PM2.5是指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大于2.5(??
)
A.?厘米?????????????????????????????????????B.?分米?????????????????????????????????????C.?毫米?????????????????????????????????????D.?微米
3.向量筒中注入水,俯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12毫升,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 )
A.?小于8毫升????????????????????????B.?大于8毫升????????????????????????C.?等于8毫升?
?
?????????????????????????D.?无法确定
4.图(1)中的木块A长________?cm,图(2)中的木块B长________?cm.
5.“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所说的“纳米”、“光年”都是
的单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经我国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确度达到
.导学案
学科:物理
年级:八年级
备课人:
审核人:物理备课组
课题:第二章
第1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长度和体积的工具;
2.会使用这些工具测量长度和体积;
3.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科学的物理方法,科学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试验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重点】刻度尺、量筒(杯)的使用。
【难点】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根据生活经验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课型】新授课
【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
二、集体朗读学习目标(1分钟)
三、导学过程
1、自主学习(①独立完成:3分钟;②小组合作:2分钟③小组展示:2分钟)
课前准备(预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你知道你的身高大概是多少吗?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这个数据的?
问题二:你身边的一些物体(比如手中的物理课本、铅笔、橡皮等)长、宽、高、直径大概有多少?
2、合作学习
任务一
认知物体的尺度(①独立完成:5分钟;②小组合作:3分钟③小组展示:2分钟)m
1.物质世界的尺度,如图2-5,试就你已知的物体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2.长度(L)的测量
(1)列举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为
。常用单位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3)光年也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它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
1光年=
m。
任务二
物体的测量(①独立完成:5分钟;②小组合作:3分钟③小组展示:2分钟)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二放:刻度尺零刻度
,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看得清楚的某一整刻度线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
,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
练习:做P29“学生实验”。
2.误差
(1)误差的概念:
。
(2)产生误差的原因:
、
、测量者
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
;
(4)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3.体积(V)的测量
(1)体积
。
(2)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
,其换算关系是:
。
(3)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形状规则的固体: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液体
说明:使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视线要与凹形水面的
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
相平.
4、
5、课内小节:盘点收获(要求:①独立思考:1分钟;②小组展示:3分钟)
我的收获:
五、当堂评测(另附)
要求:1、合上课本和笔记,独立完成
2、时间:5分钟
当堂评测2--1(1)(
年
月
日)
(时间:5分钟
分值:100分
)
班级:
姓名:
小组:
得分:
(每题25分)
1.小明发现周围同学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放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请你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
2.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25.82cm
B.25.82dm
C.25.81mm
D.25.816cm
3.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面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4.按照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B.原子核、夸克、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C.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银河系、太阳系
D.夸克、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当堂评测2--1(1)(
年
月
日)
(时间:5分钟
分值:100分
)
班级:
姓名:
小组:
得分:
(每题25分)
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读数时,估读的数位越多越准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2.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方法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再除以10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硬币的厚度
3.一般情况下,初三学生一拃(如图所示)的长度约是
(
)
A.8cm
B.18
cm
C.38cm
D.48cm
4.如图所示是测量乒乓球直径的一种方法,其中的乒乓球是第46届“世乒赛”使用的“大球”,它的直径是
cm,合
m.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