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五首诗歌,感受了
诗作的魅力。那一行行的诗情与画意,那一句
句的激情与怅惘,那一首首的轻吟与壮语……
让我们回味无穷。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读诗呢?在这一单元
的名著导读中,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看看有什么收获。
《艾青生平》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 好在那雄浑的力量, 直截了当的语言, 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芩
情境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作者简介
此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其诗作主要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且影响重大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却不流于直露,时有含蓄却不至于晦涩,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文本介绍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多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1978年以后,他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整齐,诗情变得深沉,诗意变得警策,多以充满哲理的小诗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同时“歌颂人民,礼赞光明”还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
主要内容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汲取了现代诗广泛的营养,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更大提高。
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使他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艾青作为“土地的诗人”,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那份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他的“永恒主题”。
写作特色
?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参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
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为了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用恰当的诗句描绘出来,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他反对那种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渗入感觉,二者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读书方法指导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艾青写于1940年的《树》: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首小诗写彼此间隔开的树实际上并不孤立,它们在地上共同呼吸着空气, 在地下“根须纠缠在一起”。它们是独立的个体, 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让人联想到抗战期间团结奋战、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如泰戈尔《飞鸟集》第174首:“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这首短诗把“河”比喻为“水杯”,赋子“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等意象,赋予了它们思乡的内涵。艾青的诗中也有许多独特的意象,阅读时要注意把握。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如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表面上写林中之路,实际上是在写人生之路;选择不同的路,喻指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也有大量哲理诗,如:“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朝尾,替它担优。”(第58首)“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第112首)这些诗句,借助特有的意象,以拟人的手法、清新的语言,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讨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哪些最让你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心灵共鸣?
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
土地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 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 写“从塞外吹来/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直白的口语,近乎散文的诗行,表达出极为悲凉的爱国之情。
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如: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
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黎明
太阳
火把
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又如《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样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
一局部或某句诗的妙处谈谈
你的观点。
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 这表现在心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 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地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其写景绘形绘神,饱和着诗人深切的思念与痛楚回忆,诗节前后的间接反复和诗行排比的形式使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约束,仍保持诗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散文与诗的渗透和融合。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式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
石
泰戈尔诗选
自主阅读推荐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
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
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3岁
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作者简介
经典诗句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 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麻雀看见孔雀负担着它的翎尾, 替它担忧。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瞬刻的喧声, 讥笑着永恒的音乐。
?善于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融抽象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于一体。
?突破了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和现实主义客观白描惯用手法,往往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抽象的意念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借具体物象来暗示或显现。
艺术特色
唐诗三百首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其中以杜甫诗数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文本介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典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