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B.平面镜靠近铅笔时,镜中的像也靠近铅笔,且镜中的像变大
C.若改用一块比铅笔还小的平面镜,则铅笔在平面镜里仍成完整的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则铅笔的像也将沿着和铅笔相同的方向转过45°
2.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则其指示的真实时刻是( )
A.?1:45????????????????????????????????B.?2:57????????????????????????????????C.?9:03????????????????????????????????D.?11:15
3.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
A.?10点45分????????????????????????????B.?1点15分????????????????????????????C.?7点15分????????????????????????????D.?7点45分
4.关于水中倒影特点错误的是??? (?????)
A.?倒影比实物要亮????????????????????????B.?像为虚像????????????????????????C.?距离相等????????????????????????D.?连线垂直
5.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B.?2 m?????????????????????????????????????C.?2 .5m?????????????????????????????????????D.?3m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我们用一根未点燃的蜡烛来代替点燃的蜡烛在镜中的像,以确定像的位置,这种物理方法叫做??(??)
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类比法???????????????????????????D.?模型法
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二、多选题
8.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 )
A.实像
B.虚像
C.比实物小的虚像
D.与实物大小相同的虚像
9.如图所示,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B.?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D.?用一块木板挡在镜后像的前面,可以挡住镜中的像
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D.?试验中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11.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B.?很大的物体也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2.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铅笔的像实际上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三、填空题
13.已知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平面镜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_,并作出平面镜的位置________?.
14.小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________ 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 m.
15.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偏食,有部分地区能观测到壮观的日全食.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小惠和小敏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但她们准备了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原理.
16.丹丹同学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___ m,像高是 ?________ m;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7.当你站在一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你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m;当你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你在镜中的像的高度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8.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对玻璃板选择的要求是:________?.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
(3)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白纸上将____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把蜡烛B放到“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
四、作图题
19.在如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AB在镜中成像图
21.作出如图1、2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
?
五、实验探究题
22.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如上图,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此时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将F板复位后,如果让光线从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
(4)如下图,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将手放在烛焰所成的像上,不会被灼伤,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虚像”).
六、综合题
23.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凸面镜的下列文章: 表面向外弯曲的镜面叫凸面镜,图甲所示的凸面镜是如何反射平行光线的?人们看到的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子后面的焦点上发出的.由于反射光线并未相遇,因此凸面镜形成的总是虚像.
你是否看到过汽车后视镜上的警告:“后视镜中看到的物体比他们看上去的距离要近!”凸面镜在轿车中用作供司机使用的后视镜,因为凸面镜向外发散光线,所以借助它能使你看到更大的反射区域,由于你在镜中看到得更多,像似乎比物体本身小且近,如图乙所示.
(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凸面镜反射光线时是利用球面的________表面,________将________光线进行发散,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光的反射规律.
②凸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________(填“远”或“近”),且是________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像.
(2)通过阅读,你还获得了哪些知识?请说出一点________.
(3)试举出凸面镜在生产、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一个事例________.
24.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2)记录________的位置;
(3)量出小明的位置与________的距离;
(4)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选填“秒表”或“刻度尺”)
(5)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之一)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A不符合题意;
B.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也靠近铅笔,但镜中的像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 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C符合题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向反方向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大小相等.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背面来看.此时的时间是9h03min,如图所示:
?
故选C.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竖直放立时所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互换了,再把它互换回来即可.
【解答】
方法1:逆时针读数法(座钟时针、分针本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右互换”后,变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因此,按逆时针读数就很快读出,其实际指的时刻是10点45分.
方法2:背面透视读数法(平面镜成像左右互换了,由正面看改为从背面透过纸看,从左右又互换回来了,做法是将作图面翻过去,从纸背面透过纸去看座钟,按正常的顺时针方向读数,此时读出实际指的时刻为10点45分.
方法3:由数学公式得出,实际时刻等于12点减去平面镜中的钟面指示时刻,即实际时刻=12点-1点15分=10点45分.
故选A.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类题可以认为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或者把纸翻过来看更方便解答.
4.【答案】A
【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原理.其次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A、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线照射到水面上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因为有一部分光线发生了折射,因此倒影比实物要暗;故本选项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为虚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故本选项正确.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镜面的连线垂直.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关于倒影比实物亮、暗的问题,这是我们上课时不太强调的知识点,我们只强调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原理.其次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因此,学生容易忽视.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所以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只需要人距离平面镜2m即可,所以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6.【答案】B
【解析】【分析】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转换法等,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解答】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另一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与所成的像去比较、去确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替代法”.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物理学方法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判断所用的研究方法.
7.【答案】B
【解析】【解答】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二、多选题
8.【答案】B,D
【解析】【解答】潜望镜的原理是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即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是与实物大小相同的虚像,
故答案为:BD。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即可.
9.【答案】AB
【解析】【解答】解:
A、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
B、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C错误;
D、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用一块木板挡在镜子后的像的前面,不能挡住镜中的像,D错误.
故选AB.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关于镜面对称,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10.【答案】A,B,D
【解析】【解答】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A符合题意;
B、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始终相等,即像的大小不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分析】A、物体通过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成像对实验的影响分析;B、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与物距无关;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1.【答案】B,D
【解析】【解答】A、在平面镜左右前方、上下前方的物体,如图,都能在平面镜内成像,故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也能在平面镜内成像,A不符合题意;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镜子的大小无关,如图,物体比平面镜大,可以成完整的像,B符合题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不会移动,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
12.【答案】CD
【解析】【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铅笔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即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三、填空题
13.【答案】60°;
【解析】【解答】解: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再作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60°;见解答图.
【分析】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60°; 所以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30°,故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30°=60°,镜面与水平面成60°的角.
14.【答案】1.6;4
【解析】【解答】解: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为1.6m的小明同学,则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1.6m;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所以小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时,此时物距为1m,则像距也为1m;
当后退1m,此时物距为1m+1m=2m,像距也为2m 像与人的距离为物距与像距之和,为4m,像的高度不变,仍然为1.6m.
故答案为:1.6;4.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解答.
15.【答案】平面镜
【解析】【解答】解: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故答案为:平面镜.
【分析】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的像,可以保护眼睛.
16.【答案】3;1.5;能
【解析】【解答】解:①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丹丹同学到镜面的距离为3m时,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丹丹同学身高1.5m,她在平面镜中像高也是1.5m;
③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防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防碍成像.所以这时他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故答案为:3;1.5;能.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17.【答案】2;不变
【解析】【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人离镜2m,像离镜也应是2m;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高度是不变的.
故答案为:2;等于.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
18.【答案】竖直放置?;薄玻璃板;相同?;没有;像与物重合
【解析】【解答】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位置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玻璃板越薄,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便于进行实验,应选择薄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4)因为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就会看到像与物完全重合,如图c所示,从而验证了平面像成像的特点.
【分析】实验过程中,玻璃板要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才在水平桌面上,如果玻璃板倾斜,像会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和物体的像不能完全重合.玻 璃有两个反射面,玻璃越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如果玻璃越厚,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远.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 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 像,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为了验证了平面像成像的特点.
四、作图题
19.【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成的是虚像,画的时候用虚线来画.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故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 , 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1.【答案】解:①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90°﹣30°=60°,则反射角也等于6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如图所示:
②由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如图所示:
?
【解析】【分析】①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五、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漫
(2)不能;在
(3)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4)虚像
【解析】【解答】(1)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正是由于漫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2)此时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的反射定律)(3)将F板复位后,如果让光线从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的可逆性)(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称为虚像.
故答案为:(1)漫(2)不能;在(3)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4)虚像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虚像的实验的掌握情况。如何找到光线--用光照射纸板(纸板与平面镜垂直)。如何找角--入射角和反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何验证三线共面--把纸板向后折。
六、综合题
23.【答案】(1)外;外表面;平行;符合;近;正;缩小;虚
(2)不能根据后视镜判断物体的距离,使用凸面镜使视野更开阔等;
(3)汽车的观后镜、弯道处的视野镜等.
【解析】【解答】解:(1)①由图可知,平行光照在凸面镜上,光线被反射,凸面镜反射光线时是利用球面的外表面;外表面将平行光线进行发散;符合光的反射规律;②凸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近;凸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凸面镜对物体成的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2)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不能根据后视镜判断物体的距离,使用凸面镜使视野更开阔等;(3)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该凸面镜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范围;还有弯道处的视野镜等,都是凸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故答案为:(1)①外;外表面;平行;符合;②近;正;缩小;虚;(2)不能根据后视镜判断物体的距离,使用凸面镜使视野更开阔等;(3)汽车的观后镜、弯道处的视野镜等. 【分析】(1)分析图示现象,得出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2)从图乙中可以得出凸面镜所成像的情况.(3根据生活经验及生活常识分析答题.
24.【答案】(1)在
(2)自己的站位
(3)玻璃屏蔽门
(4)刻度尺
(5)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解析】【解答】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小明与门的距离和广告牌与门的距离相等,用刻度尺测出小明与门的距离即可知道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在。(2)自己的位置。(3)玻璃屏蔽门。(4)刻度尺。(5)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的是“等大,等距,对称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