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嘉绿苑小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嘉绿苑小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1 17: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街教育集团六年级上学期
嘉绿苑小学语文六上第四单元练习卷
1、看拼音、写词语
yōng dài jīng huāng shēn yín xī miè hōng míng
( ) ( ) ( ) ( ) ( )
liú tǎng xiān kāi fèi huà āi shēng tàn qì
( ) ( ) ( ) ( ) ( )
yǒng( ) 久 ( )梅 蛙( ) 兵马( ) 泪如泉( ) 怂( )
xī ( )阳 ( )牲 潮( ) ( )嘘 清( ) 一张一( )
【答案】拥戴、惊慌、呻吟、熄灭、轰鸣;
流淌、掀开、废话、唉声叹气
永、咏、泳、俑、涌、恿
夕、牺、汐、唏、晰、翕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狞笑 凝望 康宁 叮咛B.咆哮骁勇 嚣张 逍遥
C.黧黑 罹难 黎明 篱笆 D,吞没 覆没没落 没收
【答案】B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猛然 报怨 跌跌撞撞势不可当 B.顷听 糟糕 心惊肉跳 神智不清
C.惊荒 探望 忐忑不安 不假思索 D,呻吟 阴冷 自作自受 汹涌膨湃
【答案】D
4.“赪(chēng)”和“飧(sūn)”都是会意字,依照汉字的构字规律,他们的意思分别有什么关系?( )
A.红色、晚饭 B.坚贞、夕阳 C.赤豆、食物多 D.贞洁、早餐
【答案】A
5.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意思依次是( )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A.认同 解释安慰 思考 B.思考 解释安慰 认同
C.解释安慰 思考 认同 D.认同 思考 解释安慰
【答案】D
6.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感彩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我喜欢雨后的彩虹,溺爱着它。
C.表弟用狡黠的目光看着我,可爱极了。 D.戈壁荒漠逐渐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
【答案】A
7.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分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 ②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③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④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答案】B
8.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
B.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C.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答案】B
9.与上联“绿树四周,凌霄古塔生金碧”对应最合适的下联是( )
A.奇峰挺立,绿岭千重舒望眼 B.村落玲珑,势头敢垒天工巧
C.红楼三面,映日长溪焕彩霞 D.云霞缥缈,草木难遮莺岭奇
【答案】C
10.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一组是( )。
A.呀!那个夜晚不也和今天一样黑吗?我的脑子里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天的一幕幕。
B.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妈妈的话不时地回荡在我的耳边:“你要向姐姐学习。”
C.我没有动,心里却愤愤的:她怎么能随便动我的东西?
D.“我的天哪!我把上一题写到下一题去了。”我暗暗惊呼。
【答案】D
11.省略号常见的作用有: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语意的跳跃;④表示说话结巴;⑤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⑥表示沉默。
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依次是( )
(1)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2)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
(3)我嘛……缝缝补补……
(4)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5)“……”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A.③⑤④②⑥ B.③⑤④②① C.⑥④⑤③① D.④③⑥①②
【答案】A
1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在原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
(1)课文《桥》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语言极为简练,这种写法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
(2)课文《穷人》中,五个省略号的连续运用,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
(3)读小说,要关注节奏、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
(4)《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 )
【答案】1.√2.√3.“节奏”改为“情节”4.√
嘉绿苑小学语文六上第四单元练习卷(阅读)
(一)背诵积累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写了诗人的老迈衰颓,却从儿童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我还会默写贺知章的《咏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桥》的篇末写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她丈夫和儿子。”“丈夫”在文中指__________,“儿子”在文中指__________。课文最后才交代这两个人的关系,这种__________的写法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答案】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老汉;小伙子;意外式结局
二、判断下列说法与《童年》是否吻合,对的打“√”,错的打“×”
3.外祖母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也是最知心的朋友 。 ( )
4.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 。 ( )
5.阿廖沙和他的那些“伙伴们”时常给人当童工挣钱 。 ( )
6.外祖父是一个胖胖的老头儿。他穿一身黑,胡子是金黄色的,鼻子是弯的,眼睛是绿的。( )
【答案】3.√4.√5.×6.×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
)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
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 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
————————————————————————————————————
【答案】7.齐宣王、南郭处士、湣王;
让;喜欢;
齐宣王死后,湣王登基.喜欢听独奏,南郭处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逃跑了.
比喻没有真材实料,想要蒙混过关的人.
(二)到底有多热
“今天最高气温37℃,有关部门发出高温预警,请大家尽量减少户外出行…”然而这天午后若是拿个温度计走在大街上,也许你会测出超过40℃的高温,摸摸路面,说不定能把手烫起泡。这肯定比37℃—人体标准体温高多了,难道是天气预报骗人吗?
自己实测的气温与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不同,主要是因为天气预报预测的温度,通常是气象站百叶箱里的温度,而百叶箱一般是安放在绿地上的。人真正直接感觉到的温度,往往要比这个高。比如烈日下的深色铸铁井盖,可以被晒到七八十度,摸起来烫手,因而它附近的空气温度,自然也要高一些。
大家都知道,同样的天气里,树多、草多、或接近水面的地方比较凉快,而最热的通常是繁忙的大马路。导致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地表对热量的吸收能力不同,而地表的物质和颜色都会影响其吸热。
通常深色的东西比浅色的升温快,金属的要比树木、水面升温快。不同种类的地表,温度能有多大差距呢?有科学实验记录下同样天气环境中,草地、砖地、水泥地和柏油马路的温度。
科学家选择浙江嘉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分别测量了不同种地面的地表温度,对比空气温度,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
在日照强烈的日子里,当气象站百叶箱里测出的气温接近40℃时,柏油马路表面测到了超过70℃的高温!这个温度有多高?一人们喝热汤、热水的耐受力在50~60℃左右,温度再高就会烫得舌头起泡。70℃的高温里,柏油都被晒得发软,如果在马路上摔倒,不马上起来的话,就有可能被烫伤!
最凉快的地方还是草地,在柏油路烫得吓人的时候,草地表面的温度不到50℃,这是阳光直射的草地,如果有树荫遮蔽,温度还会低不少。其他的地面,泥土地、浅色砖地和水泥地面,温度则处于草地和柏油路之间。
科学家没有选择水面检测,是因为影响水面温度的因素太多:水深、水面总面积、水体流动性等都会导致很大差别。不过通常来讲,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表面的温度,要比固体地表低得多,一般不超过30℃。如果下水游泳水温在26℃左右,人就不会觉得冷;热水泡澡,一般水温在38~40℃就可以了。
11.根据文章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般情况下,人体感觉到的实际温度比天气预报所播报的温度要高。()
(2)科学家没有检测水面的温度,是因为水面的温度通常比固体地表温度要低。( )
(3)同样天气环境中,不同地方的地表温度是不一样的,泥土地、草地、砖地、水泥地和柏油马路的地表温度依次升高。……(×)
(4)天气预报气温超过40℃时,幼儿尽量避免在马路上长时间逗留,以免手脚烫伤。( )
12.联系上下文阅读,分析加点部分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科学家选择浙江嘉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分别测量了不同种地面的地表温度,对比空气温度,得出了比较精确的数据。
(2)这个温度有多高?——人们喝热汤、热水的耐受力在5060℃右,温度再高就会烫得舌头起泡。
13.请运用本文所学的知识(至少两点),解释人们爱去千岛湖、莫山胜地避暑的原因。
【答案】
11.(√)(×)(×)(√)
12.(1)加点部分说明了实验的时间,写出了在这一年里科学家通过测量,得出了比较精确的数据。
(2)加点部分说明了形象70摄氏度的柏油路温度是有多么的恐怖,形象的告诉了我这个温度有多高。
13.(1)人千湖靠山环水有树。水体面度般来说要固体低。
(2)而在树阴下的时候,因为没有阳光直射,所以会比有光直射的地度方温度低。
(三)石枕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自此,
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滩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河心深处,你在河滩怎么能找到?
(作者:喊雷)
14."石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
15.第二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划线了小映的腿伤费重,为丈小爷爷对映说的作了
16.第五段中小映哇地大哭,当即跪在床上爷爷救救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17.“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着双拐,走带地去到石滩,找哪块条石。”读句子,圈出句子中写小映动作的词语,从中我体会到小映的精神品质人他为什么能有这种精神品质?
18.文章最后才点明小映找不到条石的原因,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桥》有些相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心中坚持治疗的希望。
第二段划线句写出了小映的腿伤势之重,为下文小映爷爷对小映说的话作了铺垫。
16.反映了他害怕着急的心理状态。
17.因为他不希望自己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度过这一生,不希望失去走路的腿,他希望自己的腿能够好起来。
18.意外结尾的式写法。在意料之外的结尾,但联系前文,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写法法达到震撼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