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培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培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2 13: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全一册培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练习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2.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4.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以下几条摘录的是小梦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我们看到了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B.氧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8.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固过程吸热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10.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11.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政府呼吁市民出入公众场所时,佩戴口罩。这是因为(  )
A.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大,新冠状病毒分子停留在公共场所比较多,分子密度大,人们极易受到感染
B.新冠状病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透过“飞沫”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人们极易受到感染
C.新冠状病毒分子较大,其直径尺度为10-7m,口罩能完全将其挡之于外
D.口罩的无纺布材料分子间不存在间隙,能够完全防御新冠状病毒的传播
1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宇宙很大,很难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和宇宙。下列推测既不合理又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现象: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推测:铅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13.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
,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15.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力”或“斥力”)。
16.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让玻璃片浸没在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这是由于玻璃片受到水对它向上的
;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原因是

17.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说明分子在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铅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丙: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再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

18.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中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迅速变红,这一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19.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挂个重物都不会拉开,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有同学认为此时分子间没有斥力,这个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

20.(1)如图甲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气体,扩散现象说明

(2)乙图中所示实验说明

(3)如图丙,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
,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

21.科学家研究了壁虎能抵抗地心引力吸附在物体表面的原因,壁虎的脚掌上长满了被称为“刚毛”的细微绒毛,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成百上千个直径仅0.25微来的凸出物。这种精细表面结构使刚毛和物体分子距离极近,从而产生了分子引力。
科学家从壁虎的“刚毛”得到灵感研发了“纳米微吸胶”。这种粘胶材料的表面类似平面“绒”布,把这种村料如图(a)所示涂在手机支架上,当“纳米微吸胶”接触到手机的平滑背面,就能如图(b)所示牢牢的“粘”住手机。
①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选填“A““B”成“C”)。
A.磁铁吸引大头针
B.吸在墙上的吸盘难以脱离墙面
C.端面平滑的两块铅柱,相互紧压后,铅柱下方挂钩码,两铅柱也难以分开
②根据上述信息,“纳米微吸胶”能“粘”住手机,是由于
作用。(选填“A““B“或“C”)
A.大气压力
B.分子引力
C.磁力
③请判断:“纳米微吸胶”
(选填“能”或“不能”)“粘”牢帆布笔袋。
九年级全一册培优训练:13.1分子热运动练习答案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答案:A
2.下列小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将红墨水滴在不同温度的等量水中,通过现象能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两玻璃使劲挤压无法合并成一块玻璃,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B
3.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答案:B
4.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表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桂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5.以下几条摘录的是小梦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我们看到了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B.氧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答案:D
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
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答案:B
8.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9.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固过程吸热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答案:D
10.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答案:D
11.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政府呼吁市民出入公众场所时,佩戴口罩。这是因为(  )
A.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大,新冠状病毒分子停留在公共场所比较多,分子密度大,人们极易受到感染
B.新冠状病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透过“飞沫”迅速扩散到周围空间,人们极易受到感染
C.新冠状病毒分子较大,其直径尺度为10-7m,口罩能完全将其挡之于外
D.口罩的无纺布材料分子间不存在间隙,能够完全防御新冠状病毒的传播
答案:B
1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宇宙很大,很难想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和宇宙。下列推测既不合理又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现象: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推测:铅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C
13.新汽车里往往充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里有害物质分子在做
运动,烈日暴晒下这种运动会更

答案:无规则
剧烈
14.“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了
,把酒精和水在长玻璃管中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

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15.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
(选填“引力”或“斥力”)。
答案: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16.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让玻璃片浸没在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这是由于玻璃片受到水对它向上的
;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原因是

答案:浮力
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17.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说明分子在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铅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图丙: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再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斥力;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18.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中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迅速变红,这一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答案:不相同;热;温度
19.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挂个重物都不会拉开,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
,有同学认为此时分子间没有斥力,这个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

答案:引力;错误;间隙。
20.(1)如图甲为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两个瓶中分别装有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增强实验的可信度,下面一只瓶子里应装入
气体,扩散现象说明

(2)乙图中所示实验说明

(3)如图丙,在一根较长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再缓慢地倒满酒精,用手指封住开口端,上下来回颠倒数次再竖起来,可以发现管内液面
,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

答案:(1)二氧化氮;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的分子间有引力;
(3)下降;物体的分子间有间隙;
21.科学家研究了壁虎能抵抗地心引力吸附在物体表面的原因,壁虎的脚掌上长满了被称为“刚毛”的细微绒毛,每根刚毛末端又有成百上千个直径仅0.25微来的凸出物。这种精细表面结构使刚毛和物体分子距离极近,从而产生了分子引力。
科学家从壁虎的“刚毛”得到灵感研发了“纳米微吸胶”。这种粘胶材料的表面类似平面“绒”布,把这种村料如图(a)所示涂在手机支架上,当“纳米微吸胶”接触到手机的平滑背面,就能如图(b)所示牢牢的“粘”住手机。
①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选填“A““B”成“C”)。
A.磁铁吸引大头针
B.吸在墙上的吸盘难以脱离墙面
C.端面平滑的两块铅柱,相互紧压后,铅柱下方挂钩码,两铅柱也难以分开
②根据上述信息,“纳米微吸胶”能“粘”住手机,是由于
作用。(选填“A““B“或“C”)
A.大气压力
B.分子引力
C.磁力
③请判断:“纳米微吸胶”
(选填“能”或“不能”)“粘”牢帆布笔袋。
答案:①C;②B;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