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
》
备
课
时
间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初步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二、交流展示:(一)自主预习:默读人物介绍,助你理解文章主题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2.了解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二)速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1)给加点的字注音。黝黑(Yǒu)
滞留(zhì)
愚钝(dùn)
器宇(yǔ)
禁锢(gù)
轩昂(xuān)
犀利(xī)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一绺(liǔ)长髯(rán)
鬈发(quán)两颊(jiá)
胡髭(zī)
穹顶(qióng)蒙昧(mèi)
面目可憎(zēng)
屏住(bǐng)
锃亮(zèng)
甲胄(zhòu)粲然(càn)
刀鞘(qiào)粗糙(cāo)(2)解释下列词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3、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分为两部分:
1---5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讲点拨:(一)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面部轮廓:面容表情:穿戴方面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3、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二)揣摩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三)材料安排及艺术手法分析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就全文来看,我们仍能感受到这位文豪的不凡,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点:一是,平庸甚至丑陋,二是,十分普通。意在反衬其灵魂的高贵,反衬眼睛精美绝伦。先抑后扬,相反相成,相互衬托,独具艺术效果。2、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先抑后扬”,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四、反思拓展: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说说你读了本文后对托尔斯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五、系统小结: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