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 锋
课题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情感目标: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板书课题)
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二、初读感悟、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解数”的意思。
3、分段朗读。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四、 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写写阅读感受。板书设计:2、只拣儿童多处行,花儿旺,春光好,欢乐多,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课后反思:一、看拼音写词语。yǐ zhe lán gān niú kòu wàng shèng ( ) ( ) ( ) ( )sì zhī huān chàng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 ) ( ) ( ) 二、选字填空。
1、座 坐 ( )无空隙( )立不安 高朋满( )( )享其成 ( )落
2、拣 捡 挑三( )四 ( )起来
三、句子练习。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换成另外两种句式,意思不变)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进 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 ,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 ,阳光下就像 ……
2.春光,竟会 , !它把一冬天 、 ,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3.本文是冰心写的一篇 ,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 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全文是根据作者的 来写的。
5、冰心,原名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你知道她的作品有: 、 、 等.
6、写出两句带“春”字的诗句。
1. 。2. 。
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锋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主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些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要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今天要讲的(板书课题:自主修改作文)
二、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一页插图,明白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要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自主理解插图及文字的意义,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请同学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并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学生说说自己对文字及插图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但不能替代学生思考)
1、文字方面:
(1) 文章不厌百回改——“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写完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2) “小花猫……小花猫每天都要洗两次脸……”——文章出现了词语多余、缺少词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句序颠倒、别字等问题,使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表达得意思更为清楚明白。
2、插图方面:
(3) 插图一,教师在讲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4) 插图二,同学们正在认真地修改作文,他们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书本、文具盒摆放整齐。
(二)梳理问题
1、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2、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3、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4、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四、就梳理的问题展开讨论,统一认识。
(一)为什么要自主修改作文?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事例
例1: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最初选取的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例2:唐代僧齐已《早梅》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数枝不能算早,改为“一枝”才是“早梅”,所以被称为“一字师”。
例3:苦吟诗人贾岛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谁来讲讲贾岛改诗的故事(五年级上册学过的《推敲》等)。
2、名人名言
“我想应当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老舍)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写作材料拉成小说。”(鲁迅)
“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可夫)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
“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
3、 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时间不长,我们的作文称为习作,肯定存在不少问题,
当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了。
(二)怎样进行自主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补充出以下几点:
1、自己读自己的习作。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把文章读一读,最好出声读,因为不出声读,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可能会一带而过,不易发现,可以等训练一段时间再默读。一路读下来,学生会发现自己习作的疏漏之处,简单的可以及时修改,一时拿不准的可以先做上记号,等想好了再进行修改。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可见,习作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是个好方法。
2、对照每次习作要求,从选材、中心、段落、内容、结构等方面找问题,检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顺的语句、清晰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当鲜活的语言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3、因为是自己的文章,很多问题自己一时看不出来,意识不到,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力量,请他们帮助修改,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再认真参考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修改。注意有些意见也不能全盘接受。
4、把自己的习作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习作,可以让你更为客观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欣赏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
6、对自己修改后的作文要反复朗读,品尝自己劳动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树立修改习作的自信。
最后,以本班一个学生的习作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略)
(三)怎样才能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习作实践谈体会,交流经验,最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循序渐进,说到做到。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 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
第二,学会约束自己。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制定适合自己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步骤,严格执行。不因为外界的诱惑少做一步两步。
第三,及时调整偶尔出现的问题。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第四,自主修改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要坚持下去。不因为外界的干扰随意改变自己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
(四)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其它学习习惯的关系。
一要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自主修改作文,别的学习习惯我们就可以不要了呢?
二要强调指出:所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前面养成的好的习惯仍要不断加强。比如说端正的坐姿,正确的握笔方式,干净整洁的书写……
五、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多种渠道学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看来,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课题)
二、说说通常你所认为的“语文”是在哪里学的?
1、强调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2、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渠道。
三、引导学生看图思考回答: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1、课堂上。
2、参观工厂。
3、同学们认真地听辅导员讲解飞机模型。
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四、学习语文其实还有很多渠道,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参考课本上的插图,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
五、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得要清楚、明白,并分类归纳:
(一)学校内:
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讨论……
(二)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三)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问、调查、旅游、与人交流……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谈。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适当地向学生介绍:
例1:我觉得收听收看广告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途径。比如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一语双关,告诉大家平时你要参加保险,每次交的费用不多,一旦有困难时就会有大的回报。
例2:同学们学习语文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喜欢借助电脑,有的喜欢旅游,我最喜欢静静地看书。我觉得看书学习语文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看书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妈妈告诉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对话。有一次老师第二天要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刚刚读过介绍唐朝诗人的书,对李白和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有一些了解,回到家我又认真看了看,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摘抄在课本上。第二天上课,听到我的侃侃而谈,同学羡慕,老师夸奖,可把我给乐坏了。从此,我更喜欢读课外书了!
例3:我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以前,我爸爸总觉得是我的一个毛病,他说我天天不停地说,不嫌烦?可我,就是改不了。不过,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聊天,我才明白,原来聊天也可以学习语文呢!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和人聊天时一遇到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到别人说的有意思的话,我就赶紧掏出小本记下来。有的时候还能用在我的作文里面。老师都夸我的语言有生活气息呢!现在连我爸爸也夸我是个有心人呢!
例4:我觉得参加学校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渠道。上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要求稿子必须自己写,内容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我不仅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间做了小调查,经过我的精心准备,最后参加比赛,评委一致认为内容真实,注重实际,语言流畅,富有激情,给了最高分。我也觉得通过这次比赛,收获很大,锻炼了胆量,语文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六、总结。 有一句话,我想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养成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你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学们,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收获!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 锋
课题 2、暖流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书后列出的8个词语。
3.说出“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泽民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课之前,
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
2.提问: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
3.导入 新课: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请大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7.组织交流分段及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组织交流上述问题。
3.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
4.组织讨论上述问题。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导用钢笔描红。五.小结,布置作业 。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读要求: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组织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段。
3.组织交流。
4.组织同桌分角色朗
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
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觉。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
(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 (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
(4)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要求: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6.引导深层次体会: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三.学习第三段
1.组织齐读。
2.提问:王辉为什么
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
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四.引导总结
1.组织讨论: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板书: 2、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课后反思: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1) 教 者 张 锋
课题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三、作业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课后反思: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1) 教 者 张 锋
课题 习作1 总课时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云的多姿多彩。
2、细读例文,结合“习作要点讨论”,领会写好景物的要领。
3、明确作业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它的特点。
训练重点:读懂例文,明确写法。
训练难点:选择一种自然现象,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1、同学们,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与美丽,作家把它画了下来,摄影师把它拍了下来,我们可以用我们手中的笔,把它描述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见到过的美丽的自然现象。
板书:习作1 写一种自然现象 学生读题
2、指名说一说,自然现象包含哪些。
二、阅读例文,学习写法
1、轻声读例文《二八月,看巧云》,写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 和 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了 的奇巧,又分 、 、 三种情况来写的。
(3)用“ ”画出你认为小作者写得精彩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儿。
指名口头回答。齐读(1)(2)两题。
2、读了这篇例文,你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指名说。
出示:(1)、按照顺序;(2)、抓住特点;(3)、突出重点。
3、再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是怎样突出重点,写出云的形状奇巧的?
小结: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鱼鳞云),每一种情况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和变化来写。
三、以雨为例,指导写作
1、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然后把它的变化特点写下来,题目由自己定。
指名读,明确作文要求。
2、这几天,我们见得最多的自然现象,莫过于雨了。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雨。
板书:雨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了雨,谁来说说,你眼中的雨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一句或几句话描述出来?尽量让大家听到你的发言中有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指名说。
3、通过观察,雨的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名说。
板书:雨的声音、雨中景物、雨中动物、雨中人物
雨下得小和下得大,声音、景物、人物、动物有区别吗?请同学们边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边和同桌讨论。
雨 量
景物特点
雨的声音
雨中景物
雨中动物
雨中人物
交流,引导讨论:这些特点抓得准不准?你还有什么补充的?
4、仅仅抓住特点,写出雨和雨中景物的变化,是不够的,同学们再想一想,要想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指名说。
小黑板出示:(1)抓住特点,写出变化。
(2)词、句朴素优美,融入自己的感情。
(3)展开合理的想象。
(4)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5)恰到好处的引用。
你知道哪些写雨的诗句或谚语?
小黑板出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春雨贵如油。
学生齐读。
5、课件出示朱自清的《春》中写雨的片断: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选自《春》(朱自清)
引导:我们来看看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写春天的雨的。
学生轻声读。 从朱自清对雨的描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指名说。
小结:其实,写文章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看到的景物用你的笔具体、细致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6、在写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画面,加深对雨的印象。
课件出示图片,配乐欣赏。
四、片断练习,指导修改
1、要求学生从所填的表格中选择1-2个方面,写一个片断,写时注意小黑板上的5点提示。
2、学生练写,个别指导。
3、指名2-3个学生展示片断,学生自由读。说说这个片断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教师用修改符号修改。
学生再读修改后的片断,感受这样改的好处。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一种自然现象的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练习写了一个片断,课后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作文题目,按照顺序,把表格中的几个方面具体、连贯地写下来,注意段落的划分。
板书设计:习作1 写一种自然现象雨雨的声音雨中景物雨中动物雨中人物附学生习作:晨 雾起雾了……我欣赏过皑皑的白雪,抚摸过如丝的细雨,却很少看到过这样迷人的晨雾。刚走出家门便隐入一片白茫茫之中。晨雾把大地笼罩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缝隙。但你向前走几步,面前得雾就向两边退开,给你让路。雾虽然没有大雪壮观,没有小雨缠绵,但她却十分温柔。她像一位慈祥得妈妈爱抚着自己的女儿一样,抚摸着你的面颊,给你一种温润、柔软之感。她还很朴素,无论是粗略看,还是仔细看,她都像一道白色的幕布,披在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上。幕布上没有一道花纹,给人一种朴质无华的感觉。如果说大自然是诗话的源泉,那么晨雾就是大自然的一幅佳作,不是吗?雾每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总是用一层蝉翼似的白纱裹着自己的躯体,从不搽胭脂,不描眉,更不会和百花争奇斗艳,她献给人们的是一种朴实的美。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细细地观赏着:这时天地笼罩在白雾里。近处的花草树木只能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它们的模样,转身再看时,它们的背影仿佛进入了虚无的“仙境”之中……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雾也渐渐消失了。地上的泥土湿漉漉的,花草的叶子上有无数颗晶莹透明的小珠子,仿佛是晨雾给大地留下的礼物……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水粉画。我被这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了,陶醉了……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 锋
课题 5、古诗两首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游园不值》联系实际,导入 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宿新市徐公店》(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这句意思: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 (疏疏) 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 黄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 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 五)、作业:根据诗中描绘的景色和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
(六)、课外延伸: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课外亲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课后反思:作业设计:一、 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 lí bā hú dié lián xī chái fēi
( ) ( ) ( ) ( ) ( )
二、解释词语。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苍苔: 绿色的苔藓。 小扣: 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 柴门。 疏疏 : 稀疏。 走:跑。三、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宿新市徐公店》 四、填空
1、《游园不值》是 宋(朝代)诗人 叶绍翁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2、《宿新市徐公店》是 宋(朝代)诗人 杨万里所写,诗歌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的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五、积累
1、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宋 雷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清 高鼎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2、春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 唐 杜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3、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杨万里《小池》中的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锋
课题 练 习 1 总课时 3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要求: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理使用礼貌用语。教学重难点:诵读与赏析、口语交际教学准备:幻灯片(谜语等)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灯谜,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谜面是什么? (2)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谜语各猜一个字,告诉学生:猜字的谜语叫字谜。 (3)学生猜谜。(注意猜的过程和方法) (4)交流答案。看谁猜的对,猜的快。(弟尧猫臭) (5)学生说说各自猜的方法,教师总结。 2、第二部分 (1)教师在总结学生猜的方法的基础上提问: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学生根据各自猜的方法再次考虑后回答 小结:第一则是运用了形象化的描述;第二则是用了“转转盘”的方法,巧妙地借用了偏旁表义的造字规律;第三、四则,都是一半描写字形,一半影射字义。 (3)鼓励学生用以上的方法创作字谜。(可用书上提供的字,也可以自己选) 3、第三部分 (1)同桌之间交流各自创作的字谜,互相提意见。(什么方法?形象吗?) (2)猜谜。(班级) 4、并说说创作所用的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第二课时一、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自由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引导学生根据经验想象文中的感情和景色。(结合课后的作文阅读) (2)引导学生找出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春天来了,大地受到春雨的滋润,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欣喜。)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春天的丝丝小雨感受来说说自己读了后的体会。(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学习和欣赏把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去的方法)二、作业: 1、课堂:写下自己创作的字谜。 2、课后:背诵《丝丝小雨》再创作字谜竞猜第三课时一、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鲁迅、迟到、事事”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二、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碰到一些困难时,如果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这些困难和麻烦就不算什么了。 那请别人帮忙时,你该怎样说?别人请你帮忙时,你该怎样说? (2)指名读,指明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题中三种场合下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 (2)针对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清楚每种场合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各是什么,在这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向别人说清楚自己的要求,该用什么样的礼貌用语。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 (3)分组分问题练说。(注意全过程中礼貌用语的使用) (4)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帮助者和被帮助者)表演。 (师生评议:有无达到“说清楚话得体有礼貌”的要求 (2)评议小结。三、作业 课堂:写钢笔字。 学科 语 文 年 级 五 主备人 张 锋
课题 4、早 总课时 2 时 间
教 学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出示课件: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课件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板书设计:4、 早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课后反思: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niàng zào pǔ sù mò shuǐ ( ) ( ) ( ) shòu mìng mò xiě huā bàn
( ) ( ) ( )
二、写同音字。
lì:呕心( )血 再接再( ) 勉( )( )程 史无前( ) 宝剑锋从磨( )出
mò:( )水 ( )写 ( )日 ( )生 沙( ) 寂( ) 泡( )
四、 选词填空。朴素 简朴1. 妈妈的穿着向来很( )。2.我家的陈设很( )韵致 韵味1..这首古诗( )很浓。2. 水仙花有一种淡雅的(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 ,学习鲁迅“ ”的精神。
2.鲁迅原名 ,是我国伟大的 。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情。由此我们会想到他说过的一句名言: 。我还知道他说过的珍惜时间的名言有: 。我还知道珍惜时间的成语: 、
我还知道阿Q出自他的作品 ,祥林嫂出自他的作品 ,闰土出自他的 ,孔乙己出自他的作品 。
3.请抄写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蜡梅。
1.给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
2.读了这段你明白三味书屋中那清香的来源了吗?
3.“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这种情形”具体指什么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