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3单元《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3单元《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21 20: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旦净丑荟精粹》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
单元
三单元《学戏曲》
课题
《生旦净丑荟精粹》
课型
活动
课时
1
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吸收并融合了许多其他剧种在音乐以及表演方法上的精华,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本节课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音直观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直观感知中,对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弘扬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粹京剧了解很少,引导学生分别从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为切入口进行学习,通过欣赏、聆听、实践活动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特点。
2.能力目标:欣赏京剧的四大行当、唱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表演、演唱、欣赏等形式,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京剧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及把握区分各行当的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别唱段中演员的行当,并模仿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情境的渲染激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之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2.讲授新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把知识、音响、画面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探究体验活动中,多层次多角度感受京剧的无限魅力。
3.观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观看京剧人物剧照,分辨各自属于什么行当。通过欣赏京剧片段,引出京剧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智慧课堂
技术点
设计
序号
技术点
设计意图
反馈预测与策略
1
即问即答
1.暴露学生思维和想法,组织学习;2.精准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情况;3.了解全班学情,即时调整和推进教学策略。
效果:通过遥控器反馈结果学生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策略:反馈反应区的颜色变化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用“翻牌、统计图表”功能对学生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与展示。对作答错误学生进行 “一对一”纠正。
2
挑人
1.人人都有可能被挑中,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2.在被动中体验教学公平,避免教师主观臆断选择。3.产生积极心里暗示,由最初“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效果:全班每一名学生都会被挑到,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策略: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使用“随机挑人”功能让学生注意力回归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
即时抢权
1.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公平的自荐机会和表现机会;2.活跃气氛,符合游戏心理。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效果:课堂学生积极的抢权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去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提升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策略:使用“抢权”功能让学生抢着回答问题,可以调查出学生不同的思路,老师根据不同的思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技术点使用及分析
一、
组织教学
学生在京剧曲牌《万年欢》的音乐中进教室。
给学生以听觉的冲击,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老师穿的衣服,知道这是什么服装吗?
(生答:戏曲服装)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一段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想听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表演吗?谁能说一说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生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一起了解京剧。(出示课题)
通过欣赏老师的演唱,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
使用 “抢权”功能。通过学生遥控器让学生进行抢权,让获得答题权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三.
讲授新课:认识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1.(出示京剧剧照)师:(介绍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又叫“京戏”“平剧”“国剧”,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国粹”。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特征,将他们分类。
师: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他把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人物类型的专业术语就叫“行当”。他们就是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1)介绍“生行”的知识
A生行是京剧中最重要的一行,扮演所有的男性角色,根据年龄、性格、表演风格的不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出示图片)
B请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各个生角的特点,教师作出相应的指导性评价。
老生:京剧中的中老年人,都带胡子,(京剧中的行话称“髯口”)中年以上的剧中人,都戴“髯口”,
小生:是剧中的青年人,特点是不戴胡子。
武生:这是武生,擅长武戏的角色。身穿长靠(古代将士盔甲)。头戴盔帽,脚穿厚地靴子(皂靴)一般使用长柄武器的是长靠武生。一般穿短衣裤,用短兵器的是短打武生。
C空中剧院:
播放《白蛇传》、《三家店》的片段,请学生听辨:
提问:聆听唱段,听听哪段是老生演唱的?哪段是小生演唱的?唱腔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老生特点是唱和念都用本嗓(又叫真声)演唱。
小生:唱和念白都是真假声结合,用小嗓演唱又叫假声。
(2)介绍“旦行”的知识
A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旦行。旦行是京剧中扮演所有女性的角色。根据年龄、身份、性格可分为:青衣、老旦、花旦、武旦、刀马旦。
B请根据老师描述剧中人物的特点选出相应的图片。
青衣:扮端庄、严肃、正派的中青年女性,穿的衣服一般是素色长衫,所以称为青衣。
花旦:也叫花衫,以衣服鲜艳而不同于青衣。性格活泼举止轻盈伶俐的青年女性。
老旦:年老的妇女女性,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
武旦:相当于生中短打武生,轻装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
刀马旦:相当于生中长靠武生,扎靠重装的以打为主的女性角色,一般要骑马,如《天门阵》中的穆桂英。
C空中剧院:
请欣赏京剧《卖水》中花旦的唱段,感受其演唱特点。
花旦用细嗓(假声)演唱。
教师教唱,学生感受假声演唱
(3)介绍“净行”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说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性格刚烈的男性角色,演唱用真声,声音洪亮。由于演唱不同可分为“正净”、“副净”、“武净”。
正净;还叫大面、大花脸、铜锤花脸或黑头等,主要以唱功为主,发音多用鼻音和脑后音。
副净:俗称架子花脸: “哇呀呀”的那种性格较暴燥或诙谐的那种。如张飞、李逵等等。
武净:又叫摔打花脸:以打为主的花脸
B空中剧院:
请学生欣赏:《铡美案》选段学生感受花脸的演唱特点。
学生模仿花脸“哇呀呀”暴躁的情绪。
(4)介绍“丑行”的知识
5俗话说:武丑不成戏,丑角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他们一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出示文丑剧照)这是文丑,如狱卒、更夫等大多是喜剧角色,不重唱,只重演。
(出示武丑剧照)这是武丑,俗称开口跳,擅长窜蹦跳越,要求演员武功精湛,动作灵敏,性格诙谐、机智。
丑行俗称小花脸,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功,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
C空中剧院:
请欣赏《武大郎卖烧饼》,学生感受丑行的表演特点。
通过多媒体图片、文字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京剧的四大行当形成最初的感知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行当的练习,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的租住学习能力,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让学生结合前面对“生”行的了解,介绍“旦行”,在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干预表现的自信心。
使学生通过唱段的欣赏听辨,感知和巩固老生和小生的扮相特点、唱、念白的特点。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教师的描述,了解各个旦行的特点。
学生通过唱段欣赏听辨,感知和巩固老旦和花旦的扮相和唱、念白的特点
学生通过唱段欣赏、动作模仿,感受净行的特点。
学生通过唱段欣赏,感受丑行的表演特点。
使用“抢权”功能。通过学生遥控器让学生进行抢权,让获得答题权的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使用了 “即问即答”功能。通过全班学生使用遥控器反馈的形式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反应区的颜色变化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使用 “设定答案”这样观看学生反馈结果柱状图更加直观,并能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实现“以学定教”打下良好基础。
使用了 “即问即答”功能。通过全班学生使用遥控器反馈的形式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反应区的颜色变化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使用 “设定答案”这样观看学生反馈结果柱状图更加直观,并能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实现“以学定教”打下良好基础。
四、
京剧中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唱



1.师:同学们,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它融合了徽剧、昆曲、高腔等唱腔精华,主要艺术表现手
段有“唱”“念”“做”“打”。
2.(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们观看4段京剧片段,观察这几段表演各有什么特点?
?A念—《法门寺》读状片段
?B 唱—《苏三起解》片段。
C打—《三岔口》片段。
D做—《拾玉镯》片段。
小组讨论交流:京剧片段表演的特点。并用一个字来概括。
(出示唱剧照)唱是京剧中最重要的东西.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组成,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师教唱学生京剧唱段
(出示念剧照)念戏以说为主,京剧里称为“念白”。在以前的京剧戏班里,有句俗语叫“千斤念白四两唱”形容念白的重要性。(老师教学生“念白”)
(出示做剧照)做即表演与眼法紧密的结合,演员运用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
音乐活动:教师“做”一个表演,学生模仿
(出示打剧照)最后是京剧《三岔口》中的一个精彩场面,从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打斗的激烈程度来。在这个片断中,基本没有唱腔、念白,就象哑剧一样,但武工非常好,这就是京剧中的打。
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学生通过学唱京剧,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京剧中的“念白”,感受京剧的韵味。
通过模仿,让学生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使用了 “即问即答”功能。通过全班学生使用遥控器反馈的形式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反应区的颜色变化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使用 “设定答案”这样观看学生反馈柱结果状图更加直观,并能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实现“以学定教”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使用“特殊笔-直线”功能在屏幕上连线,使得教学板书更加规范。
使用“随机挑人”功能随机挑选五名学生表演,让每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不掺杂教师的个人情感。
使用“即问即答”功能对学生表演进行投票,使用: “统计图表”来观看柱形图即柱状图最高的同学表现最出色。这是“即问即答”功能的应用点,可以迅速调查学生的想法思路,瞬间呈现统计结果。
五、
课堂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我国的传统艺术----京剧,让我们共同学习了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了解了各个行当的特点,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让我们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副对联:生旦净丑演人生,唱念做打震乾坤,请同学们课下加一个横批。
一副对联总结了我国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们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了我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戏剧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剧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产生了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培养教师自身的戏剧兴趣和提高自身的戏剧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平心而论对京剧也并非很了解的我,确实没有足够把握和信心。但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迎难而上,课前各种相关资料及各种图片总结归纳;找学校的戏曲社团的校外辅导员请教;课堂上,教师身穿戏服,给学生演唱京剧选段,作为导入,学生觉得很新鲜,表现得很有兴趣,达到了初步培养学生对京剧兴趣的目的。
二、找准教学目标,从学生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说实话,开始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我是有点担心和害怕的,一方面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挖掘的太深,怕学生产生距离感,没有学习的兴趣,但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又觉得心有不舍,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只有让学生领略和体验其魅力,才能真正让他们喜爱上京剧。
三、仔细研究教材,整和课本内容。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我将课本内容重新挖掘整合,深入拓展,以点辐射出京剧四大行当介绍、京剧表演四功唱、念、做、打。还特意收集了唱、念、做、打的经典京剧视频,作为宝贵的音像资料,力求能多层次、多方面的呈现京剧的丰富多彩。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手段及提问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智慧课堂中抢权、即问即答等功能,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了看听结合——模仿体验——表演交流的不同教学手段。如:京剧中人物关系错中复杂,分不清楚则很难看的懂,看着图片听老师介绍则很好地帮助学生分清楚了四大行当及京剧的表演形式。了解了不同的唱腔特点;通过亲身模仿不同的念白及人物动作来体验京剧丰富多样的表演手段。
????本课值得注意的方面在于:
1、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课程的内容和传达给学生的知识量还不够丰富、比较粗浅。如果给学生更多了解、比较、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教学效果更明显。
2、教师在京剧表演方面的造诣也关系到本课的成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深感自己在戏剧表演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对京剧了解很肤浅、一知半解。今后,我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