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0 ℃ B.10 ℃ C.40 ℃ D.100 ℃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
A.钢铁 B.玻璃 C.蜡块 D.沥青
3.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7.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8.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9.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11.图甲、乙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 min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
于标准大气压
12.2019年3月22日是第27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液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固成冰,封住了河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年冬天,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其量程为________℃,当时气温为________℃,温度计内测温液体是表格中的________。
15.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________,从周围物体________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6.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7.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18.晓月同学观看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7分,共28分)
19.如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物质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A”“B”或“C”)。
(3)该固体物质熔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 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态。
20.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______________(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________。
(3)当水的温度升高到88 ℃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该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
(4)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________现象形成的。
21.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2.在晴朗的冬日,突然,气温骤降,雪花飘飞,公路上水泥桥面结冰了,道路维护者迅速行动,“撒盐除冰”,这种除冰的原理是降低________。
某同学上网搜索“盐水浓度与凝固点的关系”(见表):
分析数据得出简要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泰坦尼克号》较真实地还原了游轮在大海上撞到冰山后沉没的场景,该海域的海水可以看成浓度为4.3%的盐水,难怪许多落水者无法忍受寒冷,因为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3题10分,24题11分,共21分)
23.欣赏如图所示的漫画,回答问题。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很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要结霜的,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4.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1)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循环过程。
(2)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至少写出两条)
答案
一、1.A 2.A 3.B 4.D
5.C 点拨:露珠的形成和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
6.C
7.D 点拨:舌头被“冻”在冰棍上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凝固现象,其凝固点为0 ℃,与这一过程对应的图象是D。
8.C 点拨: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9.D 点拨:冰棍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棍包装袋上的“白粉”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棍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0.D 点拨:当冷的平面镜放入温暖且水蒸气非常多的口腔内,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平面镜上,导致医生看不清口腔内部情况。给平面镜加热一下,可以防止水蒸气液化。
11.C
12.D
二、13.水的凝固点比较高,水在0 ℃就开始结冰;水在0~4 ℃时反常膨胀(写出两个原因即可)
14.-40~50;-16;酒精
15.蒸发(或汽化);吸收 点拨: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16.凝华;熔化 点拨: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凝华为固态小冰晶;冻鱼身上的霜变成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17.凝华;升华;吸收
18.60;不会;60 点拨: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故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 ℃时醋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醋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
三、19.(1)固体物质受热均匀
(2)B
(3)晶体;8;固液共存
点拨:(1)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3)图象上BC段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是晶体;该物质的熔化从第7 min开始,一直到第15 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用时8 min。
20.(1)A处向上 (2)78 ℃ (3)92;低于 (4)液化
21.(1)表面积大小 (2)A、C
(3)表面积;不正确;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得才快
点拨:(1)A、B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水的表面积不同,可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关系;(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就控制水的质量、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3)从设计的环节看,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才蒸发得快。
22.熔点;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2.6 ℃
点拨:在道路上撒盐,让冰在更低的温度下熔化,是利用“冰上撒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来除冰。分析数据得出:当盐水浓度低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当盐水浓度高于23%时,浓度越大,凝固点越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为4.3%时盐水的凝固点为-2.6 ℃,该海域有冰山存在,视为冰水混合物,则那里的海水温度约为-2.6 ℃。
四、23.解:(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4.解:(1)太阳照射使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
(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采用滴灌或喷灌,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等。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防止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