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1 21: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蟋蟀的住宅
1.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具体事物。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谜语引入。
课件出示: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PPT蟋蟀图)
2.介绍蟋蟀:它以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为食,雄蟋蟀好斗,两翅能发出声音,实际上蟋蟀并不会鸣叫,这是蟋蟀唱歌的秘密。它对于自己的巢穴十分讲究。
3.今天让我们走进蟋蟀的巢穴,一起去参观参观。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4.这篇课文节选自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5.审题质疑:根据题目,大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为什么它的巢穴叫“住宅”呢?
蟋蟀的住宅是建在哪里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部分朗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自由读。(PPT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住宅、选择、隐蔽、隐藏、慎重、柔弱、搜索、倾斜、客厅、卧室、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4.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蟋蟀的住宅?(2、5、6自然段)
2.思考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蟋蟀的巢穴叫“住宅”呢?(拟人手法)
3.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住宅外部、住宅内部)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选址。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作者观察到蟋蟀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建造住宅呢?
2.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其他昆虫的隐蔽所是怎样的?
“慎重”“一定”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就说明蟋蟀和其他昆虫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3.教师追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蟋蟀选择建造住宅的地方,它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蟋蟀的住宅为什这么有名气,他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二、直击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特点。
1.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用横线标出描写蟋蟀住宅外部的句子,用曲线标出描写蟋蟀住宅内部的句子。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1)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提问:蟋蟀在怎样的堤岸上,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这句话中重点词是哪个?
(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思考:
(1)它为什么不吃门前的这丛草?
(2)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的洞穴门口的平地说成“平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生动有趣。
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蟋蟀住宅的特点。
生:小蟋蟀的住宅朝着阳光(向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3.“房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的。”
提问:这句话反映了蟋蟀怎样的品质?(勤劳)
小结:看来蟋蟀的住宅是非常讲究的,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叫……不肯“随遇而安”。
三、了解建造过程,感悟精神。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
这样的住宅蟋蟀是用什么工具建造的呢?为什么说这座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
思考:它建造住宅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勾画出建造“住宅”的动词:扒 搬 踏 推 铺
体会它的挖掘工具柔弱。
(2)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提问:它累吗?它是怎么做的?体会它的艰辛,勤劳。
(3)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
讨论: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它的什么精神?
它的勤劳,长期坚持。
3.同学们阅读很认真,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看出:面对巨大的工程,蟋蟀毫不退缩,难怪法布尔把蟋蟀挖掘的洞穴叫作“住宅”,又说是“伟大的工程”。看来一点也不夸张,那么我们对这个伟大的建筑师、设计员、施工者有什么评价呢?或者说我们应该学习它什么呢?
4.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要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正是有了这吃苦耐劳的精神,它才能修筑起那惊人的伟大工程。
四、总结。
回顾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出示PPT)
五、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11.蟋蟀的住宅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住宅特点
不随遇而安
外部:向阳、隐蔽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挖掘过程:
吃苦耐劳工具柔弱
工作劳累
不断整修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不足之处,朗读不够。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理解文章内涵就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