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肌肉和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相适应是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御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运动是动物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利用直观材料(如动物关的骨骼模型、挂图以及相关的课件、视频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动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自制“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活动教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为进一步学习动物运动的本质打好基础。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屈肘和伸肘的过程,同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作,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活动教具和多媒体展示屈肘和伸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挂图和录像,理解动物的运动能力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并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查阅动物运动方式的相关资料。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如:新鲜的动物关节,骨骼标本、模型或课件、视频等等。自制“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教学模型。
导入新课
设计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引入:上一章我们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不仅了解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种多样,还会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展开讨论,提出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引导进入新课的学习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师生一起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如果肘关节受伤了,还能正常完成这些动作吗?为什么发生骨折或肌肉拉伤后,相应的部位不能正常运动?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会提出疑问,教师不急于评判学生的答案对与否,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以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展示骨骼图像及关节模式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明确下列问题:
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2.骨与骨骼的区别与联系:
(骨是一种器官,骨与骨通过骨连接(如关节)形成骨骼。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
学生活动一:引导学生观察家兔的骨骼模型,对照课件上人的骨骼图,了解人的骨骼,特别是与运动相关的上肢骨和下股骨的形态和名称,并让学生试着在自已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那么关节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3.关节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的)
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4.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面上的关节软骨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囊及其内、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
让学生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怎样保护?(教师强调:要想使我们的关节更加牢固和灵活就要加强体育锻炼。在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预防发生关节脱臼。关节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的现象。发生脱臼后,要立即停止运动,尽快到医院使关节复位。)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的力,让学生认识肌腹、肌腱的特点及固着位置。
5.
骨骼肌由哪些部分构成?
(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学生活动二: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每小组分发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两张剪成上肢骨的硬纸板,用图钉模拟关节
钉在一起,两根橡皮筋(模拟骨骼肌),让学生尝试
把橡皮筋利用图钉固定在硬纸板上,以使皮筋代表的
“骨骼肌”能拉动“骨”绕关节活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一组肌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同时完成书P45.练习2.
小结: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学习目标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运动是如何完成的?
请学生做屈肘和伸肘运动,边做边思考这一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配合?
运动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
屈肘和伸肘这两个动作是如何完成的?
(靠骨、关节、和肌肉等结构共同参与,其中参与此运动的肌肉主要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学生活动三:学生进行屈肘和伸肘这两个动作,感受肌肉发生的变化,(为了更明显地体会到伸肘时也需要肌肉收缩,可以把胳膊高高地举起,再做曲伸动作),并思考这一动作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配合?
2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做的模型模拟人体的屈肘和伸肘过程
,得出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与舒张的关系:
屈肘时,肱二头肌
收缩
,肱三头肌
舒张
;
伸肘时,肱二头肌
舒张
,肱三头肌
收缩
。
想一想,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
3.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而刺激是由神经系统发出的。
教师总结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教师强调: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起着支点的作用;肌肉起着动力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共同合作完成各作动作。
4.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就能产生吗?
产生运动--------运动系统
控制和调节----神经系统
能量提供-------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说明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学习目标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结合生活实际,探讨问题:对于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对于动物来说,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运动能力越强,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生存能力就越强,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复杂的环境。
课堂小结:动物的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共同组成,通过完成屈肘和伸肘两个动作,明确动物体完成动作靠骨、关节和肌肉的共同协作,而参与此运动的肌肉主要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一起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着生在至少两块骨上。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刺激而收缩。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地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运动对动物的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巩固练习:
见书P45.1~5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通过这三个活动,使学生获得对骨、关节和肌肉的认识,从而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三者的协调配合,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讲解和补充,深化学生对动物的运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