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公开课)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公开课)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1 22: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一生的创作受到哪些社会变迁,个人遭际?
前期:李
清照受父母的熏陶,自幼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嫁给赵明诚后,生活美满,志趣相投。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鉴赏古籍,器物金石等。丈夫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等地任职。清照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建炎元年,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不久丈夫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四处避难,孤苦伶仃的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后来在临安去世。
三瘦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
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鉴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以帘外的黄花与帘子内的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2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以花衬人,同命相恤,物我交融。3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之感。
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自菊花的品格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的清高、淡薄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
课堂练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中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课后小结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
梅花:高洁的象征
柳:离情的象征
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情感基调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⑴、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
⑵、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李清照。
从来没有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舴艋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时期。从愁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题材集中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闲愁、情愁、离别相思之愁--【意境】清新寂静。如《如梦令》
后期词:作品思想性提高,抒发的是国破【密切关注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国破家亡之忧】、家亡【颠沛流离之苦】、夫死【超越时空的孤独】的悲痛与哀愁。浓愁、哀愁--【意境】沉郁凄惨悲凉。如《声声慢》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代表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后期代表作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关于
《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城。明城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名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主题:
本词刻画了一个日夜思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冷清、孤寂的愁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片:一位清瘦的妇女站在家中,孤寂无依,心事重重,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如有所失想把它找回来,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的,使我的心情更加哀愁悲伤。【名句】【统领全词内容,奠定了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意境】。天气忽暖忽冷,使无家可归的她难以保养自己的健康身体,【名句】喝了两三杯酒,又怎能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冷呢?【写天冷,实际写窘迫的生活状况】此时流离江南,丈夫已死的她,不知将书信寄往何处,看到南来的大雁倍感伤心。【思乡之情,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凄凉】
下片:大地堆满了落叶与黄花,菊花已经枯黄,如今有谁同她一同树下摘花儿呢?孤独一人倚在窗边,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写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名句】在这黄昏时节又下起细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以声衬情,表露内心凄凉】
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能概括的尽呢?国恨家仇尽在其中】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叠词的运用
【名句】【用七组叠字构成三句话,一直为词论家所称赞。连用14个叠字是造句新警,
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语言运用上有何显著不同?
①就含义看,一写举动,“寻寻觅觅”,作者飘泊异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一写环境,“冷冷清清”,丈夫离世,生活无助,度日如年,环境的“清冷”更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一写心情,人已黄昏,身体衰弱,内心凄苦。由外而内,由浅入深,三者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悲惨的情感基调。由此可见,开头三句是全词的总纲。
②从叠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叠,回环往复,感情由弱到强不断加剧。冷、清、凄、惨、戚都是形容悲凉心理的,反复叠加,大大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总之,叠字能有层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现力。
③从音律角度看,十四个字平起仄落,节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强了词的韵律感。
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
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精神状态


生活处境
总写
内心感受
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处境冷清
孤独寂寞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生活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的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表忧愁
渲染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象征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白居易《长恨歌》
“秋雨梧桐叶落时”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以声衬情表凄苦寂寞悲伤之感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九月金兵南下,李开始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
哀婉凄凉

天寒
风急
雁过
花损
寂寞窗
梧桐叶
黄昏雨

亡夫之痛
家国之恨
颠沛流离之苦
孤独之病
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其特定的内涵

表忧愁

渲染愁情

思乡怀亲
羁旅之思
黄花
憔悴的容颜
梧桐
牵愁惹恨

哀伤愁丝
课后三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醉花阴》
《声声慢》
闺怨之愁
寂寞
忧郁
家国之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五、比较研读
⑶、两首词表达感情的方法也不同:《醉花阴》表达感情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多白描。《声声慢》中除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外,还有直接抒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