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2.7.1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2.7.1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1 22: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的依据是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的第二章第七节《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对第二章《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的小结整理提升。它总结归纳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帮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了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学完了程序的三大结构,并能根据课本所教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如画圆程序等。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序设计的三大结构,能分析理解程序代码,能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亚运知识大竞猜一系列小程序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学习,体验程序设计的主要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认识程序设计的本质,消除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与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对程序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程序设计的三大结构,体会程序设计的主要过程。
2、难点: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程序分析设计。
四、教学模式和策略
1、教学模式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自我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检查及反馈学习情况,发展学生能力。
2、教学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以亚运知识大竞猜的游戏程序为主线,在一系列的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协作学习,交流,使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归纳程序设计的方法,最终提升程序设计的能力。
笔者始终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笔者贯穿了亚运知识大竞猜这样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程序,同时笔者坚持让所有课件,抢答题,自测题,学生自评都使用vb程序编写成,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强烈感受到程序编程的魅力。
五、教学媒体选择
课室要求:学生上机操作,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教室需要有多媒体平台,有投影设备.
软件要求:学生机和教师机均安装Windows XP,Visual Basic。教师机安装有教学管理软件,能进行收发作业,广播等功能。
课件:运用Visual Basic制作而成,供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
使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大屏幕投影等教学媒体,并采用讲授、演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亚运离我们越来越近,大家无论走到哪里,听到,看到,都是关于亚运的事情。那么我们到底对亚运了解有多少呢?在这里,老师制作了一个亚运知识大竞猜的小游戏,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
老师演示完毕,问学生,大家都看到了,其实这个小游戏就是用vb制作的小程序,大家觉得这个小程序难不难做?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难!(或沉默不语)
老师笑言,如果大家觉得难,没关系,当学习完了这课后,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能做出这样一个类似的小程序。 学生观看老师演示亚运知识大竞猜的小游戏。 通过与时代紧密相关的亚运小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知识回顾 刚才那个小程序其实用到了我们大家都学过的程序的三大结构。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老师展示用vb程序所做的课件,学生观看程序三大结构图,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大家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学生观看老师课件,回顾之前所学知识。
课件采用vb制作,强化学生编程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编程的实用。
同时知识的回顾为后面任务的设置编排作铺垫。
分组探究 现在老师采用分组的形式,同桌即为一组,成员代号分别为if和for-next,老师分别给所有组的if成员和for-next成员下发不同的程序代码,这些程序代码分别是不完整的if结构语句段和for-next结构语句段,要求各自的小组成员们自主探究,在理解程序功用的基础上将语句段补充完整,运行调试出一个亚运知识大竞猜游戏的子程序。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帮助本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完成任务。(此探究时间为8分钟)
教师巡视,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点拨。
探究时间到达后,教师运用教室多媒体广播,转播完成任务的学生的电脑桌面给大家看,并进行点评。 学生分组进入自主探究阶段,独立思考。 通过分组,小组成员之间安排各自不同的任务,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试牛刀,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初步体会成功的快感,同时帮助本小组内另一位成员,为后面的协作学习埋下伏笔。
组内协作学习 教师导语:刚才在我们的分组探究阶段,我们每个小组的if成员和for-next成员都初步体会了我们课前一开始的亚运知识大竞猜的一段子程序。现在老师要求每个小组两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灵活运用if结构和for-next结构,通过交流、讨论、协作完成我们的亚运知识大竞猜的小游戏的程序设计。(此组内协作学习时间为12分钟)
教师巡视学生协作学习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完成整个亚运知识大竞猜的程序有困难,可下发部分代码给学生。
协作时间到达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组内协作学习,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从自主探究到协作学习,任务设计梯度从易到难,一步步让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过程。
总结(知识抢答) 接着,老师将以抢答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
教师屏幕广播用vb制作的抢答题程序,学生以小组计分进行抢答,每组两个成员必须轮流答题,抢答结束后,由程序自动计算每组最终得分,每小组记下自已的抢答得分。 学生参加抢答,在抢答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抢答采用vb程序设计,加深学生编程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程序编程的实用。同时让学生在抢答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学生自测 教师下发用vb制作的自测题程序给大家,每小组成员运用自测题程序进行自测,并记下自已的小测成绩。 学生参与自测,进行实战演练。 自测题程序同样是采用vb程序设计制作,不断加深学生编程意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程序编程的实用。
小组自评 教师下发用vb制作的自评程序给大家,每小组成员运用自评程序进行自评,由程序自动计算出小组最后得分及所属等级。
教师统计A等,B等小组数目,对他们进行全班鼓掌表扬。 小组参与自评。 通过精心设计的评价量化表,让学生在自评中体验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小组互助合作的整体意识。
自评程序同样是采用vb程序设计制作,不断加深学生编程意识,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程序编程的实用。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量化表: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