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合并”教学设计
一、课前部分:
(1)大纲分析
“邮件合并”是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的一项高级重要特色功能。它可以批量的生成我们需要的文档,从而从繁乱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效率。学生掌握了有关邮件合并的操作,可以将它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邮件合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学生的邀请函、录取通知书、成绩报告单、荣誉证书、贺卡、信封等等。
(2)教材分析
教材处理: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对邮件合并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邮件合并的六大步骤。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互相结合,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为本次课的邮件合并功能设计了应用的情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将此功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讲授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直接讲授邮件合并的概念,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出邮件合并的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邮件合并中主文档的创建以及收件人的编辑。主要内容为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邀请函、成绩通知单以及缴费通知等。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一定的条件编辑收件人列表,灵活运用邮件合并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学生是比较认真的听课,学生对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尤其是Word文字处理还是挺感兴趣的;学生已掌握Word的基本应用操作,有一定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不过邮件合并是属于高级应用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陌生的功能,学生要掌握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考虑组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并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并结合实例巩固强化。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邮件合并的作用,掌握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应用技巧,在教师的启迪式设问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激发学生对邮件合并的学习兴趣;并在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中,培养互助协作的意识和主动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5)教学策略
本次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导入,同时进行实例演示和合作学习,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究、互助学习。
(6)教学用具
信息中心多媒体机房,windows xp 系统,office 2007软件。
课堂部分——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探究
部分
让学生假设文员面试的过程,要求学生想一想主考官会考些什么知识,安排指导三位学生分别准备扮演一位主考官和两位面试者 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和咨询相关人员,了解见工面试的情况和文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有扮演任务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 通过学生设想文员面试这一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导 ?
入
?
新
?
课 我们上这节课之前先来感受一下大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要面临的面试。 扮演主考官和面试者的学生模拟文员面试的过程,主考官先提出几个有关Word文字处理的问题,两位面试者都能快速回答出来,主考官最后询问面试者能否快速地制作出公司的邀请信给二十位客户,一名面试者回答说用复制的方法,一名面试者回答说用邮件合并的方法。结果后者被录用。
其余学生旁听面试,同时也在认真思考着主考官提出的问题。 通过主考官的设问和面试者的回答,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用已学过的知识——复制来制作多封信函并不方便,而用首次听说的功能——邮件合并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制作信函,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师 生
互
动
(1)简单介绍邮件合并
联系刚才文员面试过程,询问学生的感想。
向学生简单介绍邮件合并的作用;展示应用邮件合并功能设计出来的信函。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
第一次听说邮件合并,对其表示出较大的兴趣。 因学生对邮件合并这一高级应用比较陌生,因此用展示它的应用效果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 ?
生
?
互
?
动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主文档”与“数据源”
以创建信函为例,介绍邮件合并的主要组成成员——“主文档”和“数据源”:主文档是指固定的主要内容,比如信函的主体部分;而数据源是变化的信息,比如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个人信息。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思考老师所展示的信函哪部分是主文档,哪部分是数据源
给正确快速回答出问题的小组全部成员加分 四人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讨论主文档和数据源的概念,找出展示信函中的主文档部分和数据源部分,派出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问 利用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相互讨论、互助学习,从而帮扶掌握能力稍差的学生跟上学习进度。
(3)要求学生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公司给客户的邀请信函
给学生在投影屏幕上展示邀请信函的内容(见附1)和客户的个人信息(见附2),只给学生指出邮件合并命令位于哪个菜单,具体操作步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老师巡视,随时进行一些提示和指导。
请正确快速完成操作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自主探索邮件合并的各步骤,包括创建主文档、新建地址列表、在信函中插入合并域、完成合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解决问题。 老师在课堂上只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互助学习进行探索操作,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够相互督促、帮助小组成员完成操作任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 ?
生
?
互
?
动 (4)拓展对邮件合并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1:建立数据源后可以去修改信息吗?怎样去进行修改?
提问2:完成合并前怎样根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收件人?
请全体组员最早完成相关操作的小组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和演示操作,给予小组成员加分奖励 学生实践操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研究、互相讨论、互助完成操作。全体组员最早完成相关操作的小组选出代表回答老师问题,并走上讲台给老师和同学演示操作过程。
回答1:建立数据源后可以去修改信息。演示修改过程。
回答2:完成合并前可在编辑收件人列表时根据一定的条件经过“排序和筛选”选择收件人。演示操作过程。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适当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互助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加分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提出任务,以促使学生巩固所学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一份缴费通知(主文档内容和数据源见附3、附4)。 学生进行操作巩固练习,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对操作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练习。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使学生进行相应练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巩固所学知识;组员互助完成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
(6)提出下一个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邮件合并功能
要求学生拓展思维,利用邮件合并功能制作信封,老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探索,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对操作较慢的同学进行帮助和指导,共同完成信封的制作。 学生自己操作完成练习任务可促使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经过互助学习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互助意识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 生
互
动 (7)请学生演示,老师点评
请最快完成信封制作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老师对其操作步骤进行适当解释和点评 学生观察操作演示,与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从而发现总结出最直接快捷的操作方法 学生演示、老师巡视,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再加适当的点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掌握的操作技能
课 堂
总
结 通过上述实践和练习,通过设问和提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邮件合并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设问1:邮件合并除了应用在创建信函外还可以用来创建哪些类型的合并文档??
设问2:获取数据源有哪些途径?
设问3:可以修改收件人列表从而选择某一范围的收件人吗? 学生总结归纳出邮件合并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回答1:邮件合并主要应用在创建信函,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创建电子邮件、信封、标签和目录等合并文档。
回答2:获取数据的方式有:新建数据源、打开现有的数据库文件以及从Outlook联系人中选择等方法。
回答3:完成合并前可通过编辑收件人列表,对收件人进行排序或筛选来确定满足某种条件的收件人范围。 通过设问和启发,让学生对邮件合并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会有助于学生对邮件合并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突出学生学习主体者的地位。
课 后
作
业 问答题:1、邮件合并中的主文档包括哪两个部分?
2、选取数据源有哪些方法?
操作题:请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录取通知书”的创建(相关资料见附5和附6) 通过问答题加深学生对邮件合并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创建“录取通知书”,提高学生对邮件合并这一功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板书设计
邮件合并的组成成员:主文档和数据源
邮件合并六大步骤:
(1)选取文档类型
(2)选取开始文档(创建主文档)
(3)选取收件人(创建数据源)
(4)撰写信函
(5)预览信函
(6)完成合并
四、课后部分——教学反思
本次课用连堂的两节课来完成,因为这是一次新授课,且邮件合并的概念和应用学生比较陌生,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模拟见工面试这一方式来引入新课,成功地将知识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引发起学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牢记教师的课堂主导者作用,坚持少讲精讲,多采用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在如何进行巧妙设问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启迪学生思考这一方面,还有待于本人进一步探究。考虑到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掌握知识较快的学生帮助掌握知识相对较慢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指导、共同促进,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可进一步探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