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合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用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并对图层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进一步来学习文字和图像的简单合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制作图像作品,学生学会利用图像合成技术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体验合成图像在需要上的价值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图层的概念和相关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一边回顾旧知识,一边探究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比画图工具、PPT、WORD软件中元素排版方式,了解图像合成基本原理 
能利用魔术棒,对背景比较单一的图片进行抠图。并利用选择工具移动和合并图层。 
根据合成环境,能对抠出来的新图,安排位置,再进行自由变换,合理利用shift键保持长宽比例。 
利用文字工具实现文字跟图像的合成,并能通过图层样式,设计文字投影和浮雕等效果,突出重点。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中,抠图体验图层作用,掌握基本合成方法和创新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串联旧知识,回顾技能的同时,鼓励思考,小组合作,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设计分层次任务,培养探究精神和独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魔术棒工具抠图,实现图像跟图像的合成; 
文字工具的使用,实现文字与图像的合。 
难点:图像合成的创新技巧包括下载字体、图层样式; 
不同图层中对象的选取与操作。 
?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练结合、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因特网环境,电子教室系统等。 
2.资源准备:相关的图像素材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激趣导入 
 1.用合成的图像代替PPT做课件,呈现主题。 
2.师生共同分析:图像合成就是利用一定的软件,将某一些元素(如:图片、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回顾画图工具、PPT、WORD软件中所学过合成元素原理。 
4.展示同一个排版样式的电子板报、PPT、画图成品。 
5.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几种软件的共同点。 
6.小结图像合成的构成元素,引出问题:用PS如何实现同样的元素组合排版? 观察老师展示的图像。有很强好奇心(图像也能作为PPT) 
参与分析,寻找几种软件的共同之处,理解图像的合成原理。 
对ps软件如何实现同样的排版效果,激情讨论思考。 突出本节学主题,引导学生创造力跟想象力。 
通过回顾和分析,串联旧知识,构筑知识网。 
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设置问题探究新知 
设置问题探究新知 
 一、图像的选取与合成 
教师提供图片素材 
师生共同尝试合成图像 
问题1: 
在Photoshop中打开图片时,图片所以的文件夹中图片比较多,如何快速找到想要的图片? 
问题2: 
如何选取图片中的部分图像? 
学生尝试操作,并提出操作时遇到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使用魔术棒工具时要注意魔术棒的几种模式:新选区、添加到选区、从选区减去、与选区重合。 
4、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用自由变换工具更改图片大小 
使用魔术棒前先勾选“连续的”选项 
5、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 
教师追加问题: 
在使用自由变换工具的时候,如何保持图像的长宽比例不变? 
6、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二、文字与背景的合成 
自主探究 
请学生根据教材自学,尝试使用文字工具在刚才合成的图像上添加文字,文字内容自拟。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①使用文字工具之前需要新建一个图层吗? 
②如何调整文字的字体、字号、大小及颜色? 
3、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并尝试操作,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如何更改文字图层的图层样式? 
请小组派代表演示操作 
教师补充,演示操作: 
利用网络上下载的字体达到美化文字的效果。 
 
回顾旧知识,回答1: 
使用“缩略图”方式浏览图片。 
回答2: 
使用选框工具、魔术棒工具。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及时提出操作时遇到的问题: 
①图的大小不合适 
②用魔术棒工具无法快速选择所有背景色 
小组合作学习,大胆质疑、大胆表达、大胆展示。 
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回答: 
在使用自由变换工具的同时按住Shift键,就能保持图像的长宽比不变。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提示指导进行自主探究。 
根据自主探究的过程回答: 
不需要,在图像上使用文字工具会自动新建一个文字图层。 
先选定文字再进行设置。 
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认真听讲,观看演示,扩展知识和技能。 
通过回顾旧知识带领学生向新知识进发。 
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如何对两张或两张以下图像进行合成的基本方法。 
对于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掌握。让学生在掌握操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究,感受原有知识技能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继续保持高度的课堂参与度。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发送三个文件夹给学生。文件夹内分别存放以“心情”“新歌声”“幻城”为主题的相关图片,图片背景颜色复杂程度不一。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当主题的图像进行图像合成作品的制作。 
展示学生操作时的创作操作技巧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补充评价。 欣赏图片,选择喜欢的、合适的图像,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图像合成作品的创作。 
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 
对展示的作品积极进行自评、互评。 根据学情,设置分层次学习任务,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享受。 
完善评价机制。 
归纳小结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活动的主要知识点: 
本活动主要通过创建选区和应用图层,很好地实现了图像的合成。利用文字 工具和图层样式的设置,给作品添加上多姿多彩的文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介绍Photoshop中如何抠图并实现图像的合成,但上课的方式采取对比学过画图软件、PPT、word,实现旧新知识串联,形成一个网络,使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有个质的飞越,同时提升了审美观和信息素养。主要成果如下: 
(1)课件突破:用图片代替ppt做课件,简单把图片跟背景合成,文字跟图片再合成,简单明了,突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2)导入突破:通过展示画图、ppt、word合成的图像效果,串联学生旧知识,实现技能回顾的同时,有了新的思考,并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技能突破:通过photoshop这个强大的工具,能实现轻松的抠图,并通过图层方式跟背景或文字合成,创造出一幅“完美”的图像 
(4)应用思维突破:利用ps抠图实现“完美”的图像合成的作品,能广泛应用于画图、ppt、word中去,成为高品质的素材,对之前学过的软件成果有个质的飞越。 
学生知识技能虽然掌握得不错,提交创新作品也还可以,但不够体现创造性,时间明显不够。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细节上,跟课前教学设计有一定偏差,教师语言应该更加简单一些,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内议论、合作、共享的时间。可以把导入的时间缩短,加载字体的环节去掉,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多思考,多培养创造性,在分层次任务里表现得更突出。 
这一节ps真正入门课,也是技能的过渡课,是为画图、PPT、WORD排版,提供新思路、新素材起点课,串联整个初中课堂的一节课,理应更多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