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时练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
1.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2.甲、乙、丙三位同学的体温分别是37.2℃、37.5℃、36.8℃,如果用一支甩过的体温计测了甲同学的体温后,忘记了甩,接着测乙和丙的体温,则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37.5℃,36.8℃
B.37.2℃,37.5℃
C.37.5℃,37.5℃
D.37.2℃,36.8℃
3.某技师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长度为980.0mm,后来经过精确测量,发现此米尺上所标出的1m实际为1002.0mm,则该工件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于(
)
A.1002.0mm
B.1000mm
C.982.0mm
D.978.0mm
4.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5.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
B.1dm
C.1cm
D.1mm
6.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了一物体长度,共测量了8次,记录的结果如下:5.24dm、5.23dm、5.2dm、5.245dm、5.86dm、5.25dm、5.22dm、5.24dm.则该物体长度是
A.5.233dm
B.5.31dm
C.5.24dm
D.5.2325dm
7.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读数比乙准确
8.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C.一位中学生的步行速度大约为1.2m/s
D.一个普通鸡蛋重约5N
二、填空题
9.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π取3)
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0.04厘米,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r为2厘米,外半径R为6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为2厘米,外半径为R为6厘米,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为7.7米,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减小到R0(R0=5厘米),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
10.纳米技术是最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若原子的直径为10-10米,把_______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其长度是1纳米。
11.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60____;活动铅笔芯直径是O.07_____,人正常走路的一步长约800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________,1节课的时间是0.75
________。一包牛奶的体积是250________,它的质量约为245_________。
12.如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起动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车\v/ms﹣1\t/s
0
5
10
15
20
卡车
20
20
20
20
20
电车
5
7.5
10
12.5
15
机车
12
14.5
17
19.5
22
(1)卡车做
运动;
(2)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
;
(3)电车的速度v与时间t的定量关系式是v=
;
(4)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它们
是相同的.
1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2
cm、5.34
cm、5.53
cm、5.35
cm、5.33
cm,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cm。
14.一只小虫落在小明的铅笔上,小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三、作图题
15.给你一把刻度尺,一副圆规和一枚一分硬币,测出图中曲线AB的长度.请写出测量的简要步骤.
16.给一把刻度尺和2个三角板,测量一个大硬币直径,要求画图和写出大概步骤.
四、实验题
17.夏天晴朗的午后,小明想测量校园内一棵松树的高度,他只有一把皮卷尺,细竹竿一个,不借助其它器材.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如何测出松树的高度.
18.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
(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_____.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
(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
(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_____.
19.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1)如图甲中秒表的示数为_____s.
(2)如图乙所示小明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放置的是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
(3)用刻度尺测量某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_____(选填“误差”或“错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
五、综合题
20.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公元前2070年),约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浮箭漏.如图所示为单级浮箭漏示意图.漏,指漏壶;刻,指箭尺上的刻度;箭,就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浮箭漏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是播水壶,另一只是受水壶,因为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所以通常称为箭壶.随着受水壶内水位的上升,安在箭舟上的箭尺随之上浮,所以称作浮箭漏.但这种浮箭漏计时误差较大,西汉时期的巨野铜漏日误差约为6分钟左右.经过人们的调整,东汉以后,我国刻漏的最好的日误差已经可以达到在20s左右.而欧洲直到1715年,机械钟的计时精度才达到日误差几秒的数量级.
(1)你认为单级浮箭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2)请你猜想一种减少(1)中误差的方法:
________
.
21.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C
7.A
8.AC
9.2400cm2240cm
10.10
11.微米
厘米
毫米
分米
时
毫升
克
12.(1)匀速直线运动;(2)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3)5+0.5t;(4)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或加速度,或速度的变化率).
13.
5.53cm
5.34
14.
18.00
0.036
15.(1)用圆规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L=2πr
=πd,求出周长L;(2)用硬币从A点沿曲线滚到B点,数出滚动的圈数n
;(3)则AB的长度为S=nL=πdn
16.
17.略
18.
πs(R2
﹣r2)
19.228.7
B
1mm
3.40cm
27.2mm
误差
25.2mm
20.播水壶中的水位会随时间下降,流出的水速度会逐渐减小,导致计时不准确
及时向播水壶中添加水,保证水位几乎不变
21.(1)用尺子测出沿直线运动10步的长度,再除以10即得步距。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