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22 10: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在网络上 被评为
水果界的“老大”,你知道原因吗?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伟大的科学家焦耳
你认为牛顿和瓦特为什么能发现和
提出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
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勤动脑,多思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从问题开始
从问题开始
活动天地1-3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一、从问题开始
活动与探究一:点燃前
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或仪器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客观的描述。
提示: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等
1、燃烧着的蜡烛形状有什么改变?
活动与探究二:点燃时
2、(1)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
外焰、内焰、焰心
2、(2)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
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外焰温度最高
焰心温度最低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
焰中约1-2秒钟,取出火柴梗,
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活动与探究二:点燃时
活动与探究二:点燃时
3、(1)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杯壁
上有什么现象产生?
(3)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产生?
(4)推测一下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什么物质?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1、熄灭的瞬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有何现象产生?
3、推测下白烟是何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三:熄灭时
有白烟产生
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被点燃。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固体、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点燃时
石蜡熔化、棉芯变黑、火焰分三层、
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石灰水
变浑浊
熄灭后
熔化停止、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燃

1.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3.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
4.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5.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
……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对刚才的实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用火柴点燃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2、蜡烛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燃烧时需要什么条件?
3、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流下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一会又凝固了?
4、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它材料代替?
5、蜡烛点燃后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对刚才的实验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6、当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一缕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7、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
8、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外部明亮中间暗?
9、插入火焰中的火柴梗为什么只有外部烧焦,而内部基本没有变化?
10、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多识一点
化学之谜导学
1、阅读课本第10页《化学之谜》,了解
化学家们未解决的问题。
2、了解了这些化学之谜,你有什么感想?
3、你还能提出一些化学上未解决的问题吗?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课堂总结
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在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吧!
当堂检测
1、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石蜡熔化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三层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及对燃烧现象的探究,
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①外焰的温度最高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 ② ③ B、只有 ② ③ ④
C、只有 ④ D、 ① ② ③ ④
D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思维训练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
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
理由是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填序号)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