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3 15: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搭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汛、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与“汛期、山洪”等16个新词。
2.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的意思,积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懒、衡、隔”等字的书写要注意写正确、写美观。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学习速读,理清脉络
看图揭题
导入:(出示有搭石的情境图)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作家刘章的家乡上庄村,每每忆起家乡,他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2.尝试速读。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不会读和不懂的词语圈出来,读完后根据课件的计时钟记录时间。
(2)交流阅读用时,说说自己不会读和不懂的词语。
(3)分组学词(按自然段的顺序罗列词语)
3.练习速读
(1)这是一篇散文,阅读的时候,抓住“搭石”这一全文的线索来读,就能很快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试一试,记下阅读时间。
要点:可将提高阅读速度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统一起来。
(2)交流阅读用时,说说围绕“搭石”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介绍搭石、摆稳搭石、走搭石、赞颂搭石)
学习活动二:聚焦画面,感受美好
1.速读感知
(1)围绕搭石,文章写了多个生活画面,请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快速阅读的同时划出描写生活画面的内容。(课文第2-4自然段)
(2)交流
课文写了哪些生活画面?(摆搭石、走搭石、搭石会)
给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哪一幅?为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淳朴的民风、美好的乡情。
2.通过对课文描绘画面的品读,感受生活画面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对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3.结合课文特点,尝试运用抓住行文线索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感受生活画面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对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画面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对乡亲们为他人着想、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二:聚焦画面,感受美好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感受印象最深的画面,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2.聚焦画面。
(1)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对这个画面印象深刻。
(2)品读词句。
①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联系上文可了解一个人、一群人分别要怎么走搭石?
借助朗读(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时,先一个一个开火车读,再男女生轮流读,再齐读),理解“协调有序”。
朗读时,可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画面协调有序的动作美。
②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探究:嗒嗒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像音乐?(走搭石时动作协调有序,声音就富有节奏)
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时,可附和有节奏的掌声,可把写动作和声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边读一边感受画面的音韵美。
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理解与感觉:说说“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读一读,感受这两个词的音韵和动态。
朗读与想象:一边读词一边想象整个环境,感受这两个词所展示的环境的和谐美。
朗读积累:朗读这个画面的内容,想象画面之美,积累词句。
(3)感悟情感:从这美好的画面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的情感?
3.迁移学习。
用同样的方法自主阅读另外两个生活画面,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提示:可以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为线索,串联画面。重点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通过品读描写动作的词句以及想象画面,感悟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
4.整体感悟。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和两个“联结”的意蕴。
(1)出示补充材料《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2)小结:作者刘章通过摆搭石、走搭石的画面,表现了乡亲的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怪他说“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文章的语言虽然质朴,却值得我们回味。
学习活动三:迁移学习,模仿表达
1.引出话题。
作者在《搭石》中通过描写乡村生活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淳朴美好的品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生活画面。(出示一些班级活动的照片,最后定格在大扫除中同学们互相配合,认真打扫、整理的图片上)
2.指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的位置(如擦窗,有的是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有的是一个在窗台上,一个站在下面),观察学生的动作(结合自己经验,从照片中分解出劳动时连续的动作),观察学生的神情。
3.还原生活。
声音还原:如劳动中发出的声音(洗抹布的声音、擦黑板的声音等),同伴间的交流语言),劳动中愉快的歌声等。
环境还原:如灿烂的阳光明亮的窗户忙碌的身影等。
4.动笔仿写。
5.互评、修改。
板书设计
5搭石
画面



由来:方便他人
赞颂:淳朴、善良
为他人着想
默契
谦让、敬老
情感
精彩片段
师:我们就来聚焦第3自然段,一起看看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出示第3自然段)
谁先来说说你感受到的画面?
生:第3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仿佛看到了一行上工的人,排成一队,依次走在搭石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远看,一队人,有序前行;近看,一个挨着一个,协调有序。他们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影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队人有序前行,再加上溪水的潺潺声和踩搭石发出的富有节奏的嗒嗒声,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赞叹。
(师生鼓起掌来)
师: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一群人上工时踩着搭石,协调有序地前进的画面—画面非常丰满,表达也很传神。这让我们不禁跟随着你看到了画面,似乎还听到了一队人走搭石的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嗒嗒声。感谢你!
师:为什么从第3自然段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么有声有色有情趣的画面?读读这段话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这段话中写了一行人过搭石时协调有序的动作。(读相关内容)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模仿一行人走搭石,请小组开火车读、男女合作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要越读越快,快而不乱。
(开火车及男女生合作读)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小组成员之间、男女生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使朗读非常有序,快而不乱,这就是“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人也是这样,彼此之间配合默契,走得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从这些动作的描写中我们想象的画面中就有了动作的协调之美!
生:这段中还写到了声音: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这样的动作,配上轻快的音乐,就更美了
师:让我们再来一次协调有序地朗读,这次,要加上我们有节奏的掌声。
生:我还发现作者描写的画面很有情趣,因为写了水中的倒影。
师:把声音比作音乐,更显出一行人走搭石时的节奏和美妙。写一行人走搭石,还和生活情境相融合,写出了画面感。两个叠词,表达出了其中的情趣美!动作美、音韵美,加上情趣美,这幅画面就更美了!
(学生配乐朗读,加深体会)
师:一行人走搭石,很有讲究,协调有序是关键。怎样才能做到呢?
生:要走快一点,走得快容易保持平衡。
生:走的时候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生:走的时候自己要走稳,心里更要想着其他人。
师:是的,这样一行人走搭石才能协调有序。同学们,读着这段文字,你除了看到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的美好画面,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行人为他人考虑、齐心合作的品质。
师: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个自然段,把这协调有序、充满美感和情义的画面定格在心间。
点评:
本文语言质朴,意蕴却深远—情景交融的表达中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教学中,教师以看得见的“景”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悟其中的美好意蕴,初步为学生建构起阅读这类文章需以文观景、悟情、识理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