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个优秀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读到好的故事就忍不住要分享给别人听,可是,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讲的故事可能别人已经听过了,怎样讲才能更生动、更吸引人呢?
2.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总结的好方法。
3.归纳小结。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适时小结。
要点:
以故事人物的口吻讲;
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
变换情节顺序。
4.启发思考。
(1)启发:经过这样的创作,故事听起来就更有新鲜感了。讲故事不照搬原文,就是创造性地复述。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呢?
要点:还可以续编故事,把次要的情节说简略等。
(2)引导:是不是无论怎么想象都可以呢?
要点:创造性复述中的想象要合理;语言要符合民间故事的特点。
5.尝试练习:分小组讲故事。先确定自己用什么方法来创造性复述,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互相评议。
6.组评议,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其他同学专心听讲,然后参与。
学习活动二:词句段运用
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1)比较发现:先出示左边的词语读一读,再出示右边的词语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同一行的左右两个词意思相近。
(2)尝试表达: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3)点拨启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又有什么发现?
要点:每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是表达效果不一样。左边是俗语,多用于口语中,语言通俗、活泼,很有生活气息;右边的是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语言文雅、凝练。
(4)实践运用
①出示俗语,让学生说一说对应的成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
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
……
②试着用以上的俗语或成语说说句子。
(5)小结提升:在作文时,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说话人的身份来灵活使用俗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故事中简略的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2.理解古诗《乞巧》,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意思,并且练习背诵积累。
教学重点
学习把故事中简略的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怎样把故事中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二:词句段运用
结合范例,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1)聊一聊
①提问:为了把民间故事讲得更生动、有吸引力,可以怎么做?
要点: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加入人物的对话、表情等,丰富故事的细节;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②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可展开合理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吸引人,这就是创造性复述故事。创造性复述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怎样才能说具体呢?我们来练一练。
(2)找一找
①默读范例中的两段话,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要点:两段话讲的都是《狼和小羊》的故事,但是第一段比较简略,第二段比较具体。
②提问:第二段是如何写具体的呢?学生圈画对比,全班交流。
要点:第二段加入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
(3)练一练: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加入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组员之间互相补充。
(4)评一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集体评议。
学习活动三:日积月累
1.游戏导入:根据风俗猜节日。
月儿圆,吃月饼——中秋节
放鞭炮,贴春联——春节
吃粽子,划龙舟——端午节
拜织女,对月穿针——七夕节
2.读一读:自读古诗,理解题目“乞巧”的意思。
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民间有这样的风俗:女孩会在庭院里向织女乞求有一双巧手。乞巧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中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3.说一说。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要点: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传说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文章,还精于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其两首诗,其中《乞巧》是描写七夕民间乞巧盛况的名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想象当天的情景。
重点理解:碧霄(青天)。
示例: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夭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想一想: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果是你,你想乞求些什么呢?
适时补充唐朝诗人崔颢的诗句:“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七夕词》)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以故事人物的口吻讲
大胆想象,增加合理情节
变换情节顺序
……
精彩片段
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如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把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怎样才能说具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一练。
(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题第一段文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你读来有什么感觉?
生:这段话主要讲了狼找借口吃小羊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太简单了,狼的可恶表现得很不明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6页,再读读第二段文字。这段文字和上面一段讲的是同件事,你读来又有什么感觉?
生:这段文字虽然和上面的一段意思一样,但具体多了。读了之后,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小羊的可怜和狼的可恶。
师:第二段文字是如何写具体的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圈圈画画,看看这一段文字和上面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文字只有一句对话,但是第二段文字中对话比较丰富,把狼到底找了什么借口说清楚了。
生:第二段文字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比如这一句“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用一连串动词写出了狼的凶恶。
生:第二段文字中还有神态描写,比如写小羊“吃了一惊”,写狼“气冲冲”等等,这样就会显得很生动。
生:第二段文字中还有一处心理描写一“狼非常想吃小羊”。这句话写出了狼的心理,很具体。
师:同学们通过两段文字的对照,发现第二段文字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把事情写得更具体生动了。那么,你能学着第二段文字的样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吗?
(学生四人小组练习)
点评: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学习任务巧妙地整合在单元内各板块的内容中。这一教学片段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把筒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教学中,教师化枯燥的讲解为生动的课堂交流,把学生阅读和发现的兴趣都有效地调动了起来。学生从对比中发现了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谈了心得,为进一步复述提供了范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只是在关键时点拨,适当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