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3 16: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乃、票、亥”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熏”等8个字,能背诵三首古诗。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利用注释,了解大意
1.关注诗题。
(1)导入新课,引出三首诗的题目,请学生齐读题目。
提示:可引导学生学习“亥”字。“孩”“该”去掉形旁为“亥”,“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二位(最末位),又可表示十二生肖中的“猪”。
(2)指名说说《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个题目的意思。
2.了解大意。
(1)学生分享自学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评价与补充。
要点1:“祭”“乃”两个字可以提醒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进行学习,并相机理解“家祭”与“乃翁”的意思。
要点2:“熏”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可创设识字情境引出“熏陶”“熏鱼”等词。
要点3:引导学生对“喑”与“暗”这两个字进行辨析。“喑”,从口,音声。
(2)学生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停顿
提示:可采用“二二三”的节奏划分法来练习朗读。
(3)请三位学生分别说说三首诗的大意,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注释,可引导概括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板书:利用注释了解大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三首诗的大意。
学习活动二:借助资料,读懂古诗
1.阅读史料。
(1)出示前两首古诗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概述宋朝的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
(2)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境况,同时穿插学习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一组词语。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2.揣摩内涵。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以下任务:结合历史背景,抓住关键词,揣摩诗人们当时的想法。
提示1:第一首诗可重点抓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来理解陆游的心愿。
提示2:第二首诗可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通过想象游人们的动作、神态,来体会全诗“乐景”下的真实言语。(板书:了解背景解读内涵)
(2)小结:两首诗的作者创作时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同,他们想表达的也是同一份心愿收复失地、一统中国。
3.体悟诗情
(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并通过紧扣关键句,试着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两首诗的情感。
(板书:悲恨)
(2)穿插反映陆游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抗战决心的诗句,帮助学生加深对《示儿》这首诗的理解,然后背诵这首诗。
青年时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中年时的呼喊: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老年时的坚守: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简介林升,激发学生与诗人的共情,然后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提示:林升没有直接去写自己的愤恨与忧虑,而是选择以间接的方式来描绘那些沉湎于放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高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写的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没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但经他这样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诗作。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诵读中要尽可能表现出无奈与忧愤交织的情绪。
(4)小结:陆游的悲痛,林升的愤恨,其实都缘于一种深切的爱国情。了解诗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触摸到古诗所反映的真切的情思。(板书:结合经历体会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三首古诗,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三首古诗的表达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且背诵三首古诗,会默《示儿》。
3.能通过查找资料、对比想象等方式,理解诗句,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三首古诗,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情操。
教学难点
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三首古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迁移学习,巩固方法
1.迁移学习。
(1)请学生结合《己亥杂诗》的历史背景资料和龚自珍的简介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古诗。
(2)学生集体交流诗的内涵。
提示1:可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资料,想象“万马齐喑”背后的画面,感受当时社会的萧瑟与颓唐。
提示2:可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想象“九州生气”的画面,并在想象描述中感受“万马齐喑”与“九州生气”的强烈对比。
提示3:可引导学生知晓“天公”的双层含义。“天公”表面上是指老天爷,实际上是指当时的皇帝。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抖擞”“不拘一格”这两个词潜藏的意思。
(3)结合龚自珍的个人简介,进一步体会《已亥杂诗》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哀)
2.背诵古诗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哀伤、激昂的语调。
学习活动四:串联古今,积淀情怀
1.联结升华
(1)齐诵三首古诗。
(2)提问: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有哪些?
学生回顾、交流,教师补充。
(板书:家国之爱)
(3)小结升华:这些人,这些诗,这些精神,已化成了星辰,已化成了中华文化的灯,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它诠释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它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
2.课外延学。
(1)搜集一至两首与爱国有关的诗,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爱国诗歌,准备参加“爱国诗文朗诵赛”。
(3)尝试将自己最喜欢的爱国诗歌,用硬笔或毛笔写成作品,并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12古诗三首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家国之爱
利用注释
了解大意
了解背景
解读内涵
结合经历
体会诗情
精彩片段
师: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所谓的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请大家找找,哪一个字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生默读并思考)
生:“悲”最能突出陆游此时的心情。
师:“悲”字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板书:“悲”)想一想:陆游的“悲”从何而来?学习古诗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写作背景。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对于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很有好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生活的那个年代。自己读读下面的这段文字。
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朝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金兵攻陷了当时的汴(bian)京(今天的开封),连宋徽宗、宋钦(qin)宗都被俘虏了。从此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rou
lin),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先学生自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师: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昔日的权贵们都到哪里去了?
(出示《题临安邸》,学生朗读)
师:皇子赵构逃难临安(今天的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可在那里,赵构和大臣们依然过着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的生活。他们一味苟且偷生,却不想着收复国家的失地。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陆游为何而悲了吧?
生:为山河破碎而悲。
生:为人民流离失所而悲。
生:为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而悲。
生: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悲。
生:为统治阶级不思收复失地而悲。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伤来!(生读《示儿》全诗)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叹来!(生读《示儿》全诗)
师:读出诗人的这份悲愤来!(生读《示儿》全诗)
师:看来,这首诗字字泣血、字字带泪,怎一个“悲”字了得呀!让我们再去细细地咀嚼品味。(学生齐读《示儿》全诗)
师:因此,他渴望——
生:他渴望收复失地。
生:他渴望祖国统一。
生:他渴望人民过上太平的日子。
点评:
《示儿》这一教学片段,抓住诗眼“悲”字展开,通过补充历史背景资料,以及关联另一首诗《题临安邸》,让学生懂得了诗人为何而悲,如何之悲,让抽象的字眼变得具象、可感。当学生能真正触摸到诗人的情感了,才是真正读懂了诗,并在其中进行了一次“情感体操”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