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放牛山歌》是一首节奏活泼旋律明快、单乐段分节歌曲。歌曲旋律高亢、委婉,起伏跌宕,也是一首表现山区人民勤劳朴实性格的山歌体裁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展现了四川民歌特点。
学情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她们想象力丰富,容易被新鲜,多样的教学方法所吸引,学习兴趣易激发,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连贯的气息、高亢明亮的声音演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感受山歌那嘹亮、高亢的旋律,和对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的赞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歌曲演唱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感受体验、模仿表演等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在歌曲演唱时表现出来。
3、知识与技能目标:歌曲中歌词密集处的演唱。
教学重点:初步表现出四川山歌的特点。指导学生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旋律唯美多变的特点, 感受音乐情绪以及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能较好地运用衬词唱出山歌的风味。
教学方法: 模唱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二、导入
1、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欢迎大家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首好听的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边欣赏四川的美丽风光,一边感受歌曲的魅力,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吧!(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2、发声练习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四川人民在砍柴的时候演唱的山歌,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学习四川的山歌,你们听,在山的那边已经传来了四川孩子在对歌的声音:
32?? 1??| ?2?—|12??? 1?| 6 —||
.
啰啰 啰 啰 啰啰 啰 啰
弟儿 啰 喂???弟儿?? 啰 喂?
哥儿 啰 喂???哥儿?? 啰 喂?
同学们想一想,在一个空旷的大山谷里,一点点小声都会有很大的回声,哥哥在山的这边,弟弟在山的那边,哥哥叫弟弟回家,让我们来演绎一下哥哥和弟弟的对歌。哥哥唱了一句“弟儿啰喂,弟儿啰喂”,弟弟唱一句“哥儿啰喂,哥儿啰喂,” 我们把这个对话填到刚才的旋律里。
师:同学们觉得在高高的山顶应该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高亢,嘹亮的声音就是山歌的特点,我们听了山歌,也唱了山歌,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 .
三、学唱歌曲:
初听音乐。你们唱的这么棒四川的小朋友要唱一首山歌送给你们,名字叫《放牛山歌》板书:放牛山歌 四川儿歌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平时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四川儿歌《放牛山歌》!(播放音乐《放牛山歌》)
设问: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平时都干什么呢?(放牛、捡柴, 唱山歌,)那他们是在玩耍还是在劳动啊?(劳动)他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再次聆听,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高兴的,愉快的,开心的,速度稍快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是一首高亢愉快的儿歌。板书:高亢愉快地
师范唱:下面让老师给大家唱一唱这首四川儿歌,请同学们看着歌谱想一想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汇报)(歌词里面出现很多的“哟喂“那个”“ 啥”“哟啥”)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就是这些括号里的字,这些字也叫做衬词都是四川的土话,衬词主要是加强语气的表达。我们在唱这些衬词的时候也应该唱的轻一点。
朗读歌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吧!请大家跟着老师有节奏的读一读第一段的歌词。第二段的歌词请同学们自己跟着伴奏有节奏的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La”音模唱旋律。
加入歌词学唱第一段,师:现在我们将歌词填到旋律中,老师弹你们唱。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你觉得最难演唱的部分。(小组讨论汇到)。老师觉得有一句有点难:背上(那)背个(哟啥)大背兜啰
我们现在把整个第一段一起来唱一遍。
学唱第二段 师:那现在你们能跟着老师的伴奏学着唱第二段吗?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 (学完第二段)
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不要喊唱,要用甜美的声音演唱)
歌曲处理:日落黄昏小牧童放饱了牛,砍了一兜的柴,心情是怎样的呢,非常开心,我们再一次用高亢愉快的声音演唱一遍歌曲。
表演:这么欢快的歌曲,我们来分组创编一下动作吧
拓展:小牧童不仅爱劳动,能上山放牛,砍柴,他们有的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过贡献,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一位放牛的小英雄的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四川儿歌,知道了要用高亢、嘹亮的声音去演唱这首歌曲。了解了小牧童不但爱劳动,还热爱祖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