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2 10: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四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 新变化
14-15世纪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商业
资本主义
自由
资本主义
垄断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产生
14至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29
1933
1939
1945
世界性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命运
1914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钱乘旦教授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
2008年世界GDP前15名
垂而不死
起死回生?
一、运行机制:国家的宏观调控(变化一)
1、含义:
2、兴起背景:
1
教训
2
3
4
5
经验
理论
外因
动力
宏观调控 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请各位同学结合图片,联系所学,说一说当时的背景:
材料一: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科技开发与研究日益社会化。一些科技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更是投资巨大、回报率低,私人垄断资本要么无能为力,要么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凯恩斯提出:
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
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凯恩斯主义
理论支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含义:
2、兴起背景:
1
教训
2
3
4
5
经验
理论
外因 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
动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
——大萧条、二战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宏观调控 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1946 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
1946 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
二战结束后,美国军方取消了轰炸机订单,波音工厂关闭,70000名工人失去工作。60年代在美国政府联邦资金的资助下,波音取得了重大发展。到1983年,美国国防部政府采购大批改装型军用机,波音公司获得良机。
国有化
经济计划
政府采购
这三则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3、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式: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3、应用:
(1)普遍推行(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初)
“黄金时期”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GDP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滞胀
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
也是战后“滞胀之母”。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经济危机
长期干预
财政支出
压抑
矛盾
通货膨胀
(2)调整:
(20世纪70年代后)
——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混合经济”
撒切尔夫人
美国里根
黄 金
复苏
滞胀
加强干预
减少干预
新变化之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4、对外:加强国际协调、平等协商、采取市场干预,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国际协调。
1、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挥余地。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能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马克思
2、任何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自我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问题探究:根据本课内容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变化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科技创新:第三次科技革命(变化二)
1、兴起原因: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社会条件---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70年代中后期代表技术是核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至今代表技术是信息技术,引发了现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的技术群,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3、主要影响:
三、分配机制:建立“福利国家”(变化三)
福利国家
宣传画:
“从摇篮到坟墓”
三、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实质: 国家对社会财富再分配
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材料一:瑞典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瑞典没有贫民区,外国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遇。
材料二: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的“共产主义”: 人生四件事:晒太阳、看足球、泡酒吧、喝咖啡。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为维持高福利制度,希腊的财政赤字增加到144.9%。
——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①利: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平等
②弊:财政负担;助长“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问题探究:建立“福利国家”是
“利”还是“蔽”??
四、社会关系及社会运动(变化之四)
(一)社会关系的变化
1、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

(1) “白领工人”:从事脑力劳动者
(2) “蓝领工人”:从事体力劳动者
2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20世界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人口比例达25%~30%
工人购买股票只能分得股息和红利,没有丝毫的资本所有权……工人参与管理也没有变成企业和国家的主人,工人仍是资本家的雇佣者,仍然要受资本家剥削,仍然没有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王松青《谈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社会运动
1、美国的“民权运动”
2、“女权运动”(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权利)
3、“反战运动”(由美国发起的反战运动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帕克斯1955
马丁路德金1963
1964年7月2日。当美国总统约翰逊大笔一挥,在美国历史上最为广阔的民权法成为法律。
资本主义国家
的变化
A
分配机制
B
C
D
运行机制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技创新
第三次科技革命
福利国家
社会关系
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今天回头来看美国走过的百年中……基本上在原有的思想和政体的框架内不断更新、变化……
一个世纪独领风骚,其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
——资中筠《二十世纪的美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