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2张PPT+教案+1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22张PPT+教案+1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2 14:46:47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身体不舒服时,有人会告诉你
多喝热水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宁夏银川二中赵旻
探究一:“死神”来了
——古代的疫病
最近的研究趋势表明,在四年的时间里,45%到50%的欧洲人口死亡。地理差异相当大。在地中海欧洲,例如意大利、法国南部和西班牙,瘟疫连续四年,可能接近人口的75-80%。在德国和英国……可能接近20%。
这些数据足够广泛而且数量众多,使得黑死病有可能席卷了欧洲大约60%的人口。一般认为,当时欧洲人口大约有8000万。这意味着大约有5000万人死于黑死病。
——Ole
J.
Benedictow,
"The
Black
Death:
The
Greatest
Catastrophe
Ever",
History
TodayVolume
55
Issue
3
March
2005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来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的幸福。”
——彼特拉克
人口的大规模匮乏,导致农奴制瓦解,大片农田荒芜,整个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意大利最初的资本家们开始寻求先进的技术弥补减少的工人的产量,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出现
彼得·勃鲁盖尔于1561
思考:瘟疫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这场毁灭性的大流行是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估计在两百年的复发中造成2,500万至5,000万人死亡,相当于第一次爆发时世界人口的13%至26%。
Rosen,
William
(2007),
Justinian's
Flea:
Plague,
Empire,
and
the
Birth
of
Europe.
Viking
Adult;
pg
3;
ISBN
978-0-670-03855-8.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来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有些传染病经常光顾拥挤的欧亚大陆社会,许多欧亚人也因此形成了遗传免疫力。
这些病毒包括:
天花。麻疹、鼠疫、霍乱、疟疾、肺结核等,美洲人基本对这些病毒没有抵抗力。
探究二:抗击“死神”
——古代防疫与医学进步
1495年,圣多明戈原著人80%被天花灭绝
1515年,天花消灭了波多黎各印第安人三分之二
欧洲人来到墨西哥后,原著人口从2500万减少到650万,降低74%,保守统计天花造成死亡超过65%。
“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
——《本草纲目》水部
一、中国的防疫与中医药学成就
粪口(oral-fecal)途径传染
《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
汉长安城直城门南门道地下3米处发现的巨型排水涵洞
“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康熙皇帝于1682
汉代“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南齐:六疾管
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
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
“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清朝《海录》
中医药的成就
战国
扁鹊望闻
问切四诊疗法
东汉晚期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汉代
《黄帝内经》
唐代
《新修本草》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的认识
二、西方医学的进步与传播
人文主义
解刨学,解刨学
大发展
细胞学
细菌学
诊断学
药理学
外科学
护理学
系统分类
病理解剖
叩诊
临床教学
预防医学
医学开始进入科学轨道
实验、度量的工具
发现血液循环
15、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三、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835年11月4日,一家名为广州眼科医局的西式医院在珠江边上开张了
广州眼科医局的创办者,为来华的第一个医疗传教士伯驾
在这里,伯驾创下了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的多个记录。比如,首次在中国实施白内障手术,首次摘除扁桃腺,首次摘除结石,首次实施乙醚麻醉和氯仿麻醉。此外,伯驾还是第一个在中国培养西医医生的外国医生。比如,有着“本土西医第一人”之称的关韬,即是伯驾的学生。
眼科医局患者的登记内容包括病案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处方用药、治疗效果、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的长短,连取出的肿瘤或结石的大小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总结:
近代西医对中国的影响
中医万能论:
“中医制本”
“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
“某某药方包治百病”
中医无用论:
“中医没有科学依据”
“中医已经落后于时代”
“中医根本就是迷信巫术”
如何看待中西医?
藏器曰∶兔尻有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本草纲目》第十四卷
兽部
兽类

“应该学外国近代的东西,学了以后来研究中国的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要发展中国的新医学。”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选择性必修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教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理解开始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含义,一是时刻想着历史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以及如何如何坚持历史课程的正确导向。二是深入思考如何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的视野认识社会与人生,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得到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与价值判断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教学要将正确的思想导向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当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历史教学要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分析历史材料,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在时空观念中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家国情怀,产生正确时历史价值观念。
4.开放性模式探究性学习
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新课改的中心任务。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师业务能力结构,用最优化组合方法,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立立足于对学生兴趣的强化。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题目《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包含两部分内容“古代疫病对社会生活影响”“中西医的交流与发展”。课本从疫病角度,切入古代社会生活。疾病是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危及人们性命的流行疾病,本课从这个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疫病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历史的影响,以及医学的发展。教材史料丰富,给出切合内容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如薄伽丘的《十日谈》等,课堂应该加以利用。在中西医的交流与发展中既要弘扬我国中医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意识,也要认识到医学的现代化的趋势。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的历史积累,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而且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为在本课教学中开展探究式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认识古代时空下的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即培养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中医学,又让学生对现代医学的形成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有一定了解。
五、教学重难点
1.古代历史上疾病的流行与影响
2.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编制课前学案作业,提出课前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作业。
预习课本,自主查找相关历史资料。
通过课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导入
本节课和这个杯子里的东西有关系——热水
回想一下,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父母总是会说:多喝水,喝热水。
仿佛热水包治百病。
喝热水能不能治百病?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喝热水是中国人自古的智慧。自然界里的水,经常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
喝了生水,往往导致疫病的发生。煮沸过的水,可以有效的杀死病菌。
喝热水,可见古人对防疫的重视。
那么古代疫病的流行情况是什么样的?疫病对社会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古代人为防疫做了哪些努力?中西方医学又有何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进入本课“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的学习”
思考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卫生习惯
引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基本线索与历史时空观念。











格林童话里有个故事:哈林镇的花衣吹笛手哪位同学了解这个故事?
有人认为这个在欧洲中世纪流传的故事有所隐喻,小镇中的老鼠,代表着鼠疫,最后走孩子们的吹笛手,正是疫病中死神的化身。
听过童话故事里的死神,我们来一同了解一下真实的死神是什么样的?
一、“死神”来了——古代疫病的流行
事实上,14世纪欧洲确实流行过非常严重的疫病,因为患者多出现黑斑,所以这场疫病又被称为“黑死病”。
黑死病据考证是从中亚传入欧洲,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思考:人口的减少会导致什么社会问题?
劳动力不足,饥荒
生产关系改变,农奴制瓦解,劳动力自由流通
新技术弥补人力不足
大量死亡的人口,社会的变动,也引起了人们思维的变化
“人死的太多,死的大家怀疑人生”
中世纪是传统的宗教社会,流行禁欲思想,追求死后的幸福。
瘟疫的灾难,一开始被解释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结果这场瘟疫来的太剧烈,太彻底,好人坏人,平民教士都死。
使人们开始怀疑信仰,开始追求现实是享受,开始关注人本身。
以人为本,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开始流行。
瘟疫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信仰,甚至还会影响历史进程。
一个名字:查士丁尼
各位并不陌生,他的时代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他的政治理念可以理解为:
一部法律、一个教会、一个帝国
雄图大略的查士丁尼,准备远征西罗马,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
但是一场鼠疫,使东罗马人口死亡过半。罗马没有统一,查士丁尼死后,征服地区也大多丧失,查士丁尼被称为罗马最后一位伟大的皇帝。
还有个名字伯利克里,各位也不陌生,在他时代雅典民主达到顶峰。也是在他的时代雅典爆发大瘟疫,希腊人衰落中,马其顿乘虚而入,亚历山大大帝气吞八方,英雄盖世,一路东征,最后感染疟疾,年仅33岁死亡,死后帝国崩溃。
瘟疫面前人人平等,古代西方饱受瘟疫肆孽,东方也一样。明朝末年鼠疫流行,对明朝军队战斗力,直接造成了影响。
瘟疫不分贵贱,课本八十页,不管是埃及法老还是,欧洲国王,还是中国皇帝都得过天花。
思考:谈谈你对瘟疫的认识?
通过80页的课本史料思考古代疫病流行的影响
学生通过材料学习自主思考对古代瘟疫流行的认识
深化对教材的利用
思路:以欧洲14世纪疫病为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疫病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理由
①人口减少,劳动力下降,社会生产秩序变化这些概念都有内部的逻辑关系,通过历史唯物思想,引导学习理解。
②本部分内容与高一学习的历史知识有逻辑上的承接,选取欧洲历史一方面学生容易理解一方面扩宽学生看待历史的视野。
思路:
从欧洲疾病在引向全世界不同历史时期内疫病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由:
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互动。
本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历史,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认识了解历史问题。





西





西






在卫生条件,医学知识匮乏的古代,瘟疫是人们的噩梦。但,面对噩梦,人类不是坐以待毙的
二、“抗击死神”古代防疫与医学进步
尤其是勤劳勇敢,踏实善良的中国人民
1.古代中国的防疫与中医药成就
疫病往往是因为卫生条件差传播的,人的生活垃圾,粪便容易滋生病菌。这点很早就引起了中国人的重视,唐朝《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
为了获得清洁的水源,排除污水,古代中国政府还重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汉代排水涵洞,西周设施。
前面起到康熙皇帝,康熙对于瘟疫有一定心理阴影,他父亲顺治就是因为天花去世,死的时候才23岁。在康熙年代瘟疫再一次爆发,同学们在康熙的这句话中得到有关防疫的信息?
中国防疫技术先进,有人痘技术
中国大一统体制下,政府重视防疫,往往负有责任心
政府对防疫的重视还体现在设置机构方面。
同学们对中国古代防疫措施有怎样的认识?发达、先进、有一定效果
发达有效的背后是有中医药成就的支撑:
有没有同学对中医药医学有了解的给大家介绍下?
我们对中医药有怎样儿的认识?
实践经验积累,博大精深
2.西方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在中国的传播
古罗马时期也很重视城市卫生
后来罗马被蛮族攻破,古罗马文明的光辉被中世纪的阴云所覆盖。
这是中世纪的城市,巴黎。这是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
和中国比起来,中世纪的欧洲基本没有城市规划,城市里拥挤,污水横流。
城市是这样,这幅图是中世纪,乡村的欧洲人住房条件,人畜混杂。
在这种卫生条件下,难怪会流行如此严重的黑死病。
关于医学,中世纪西方非常流行放血疗法。
这幅图中世纪西方医生的形象,他们穿皮衣戴鸟嘴面具。鸟嘴里塞满香料,认为这样可以隔绝病菌。
这种方法对治疗瘟疫作用非常有限,前面提到十五世纪的黑死病,在黑死病中,人们开始注意人本身,解刨学开始发展。
随着文艺复兴,西方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走向的科学的轨道。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
近代以后西方医学影响中国
有两位人物可以为西方医学代言:鲁迅和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曾经把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书84页,第一家西式医院。
西医真正影响到中国还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认识西方,认识世界的一扇门。受一方影响最深的还是沿海通商口岸,战争前夕1835年11月4日,一家名为广州眼科医局的西式医院在珠江边上开张了。主办人是美国传教士伯驾
广州眼科医院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医院,伯驾本人的行医经历可以看做为西医对中国影响的一个缩影,读材料,请问西医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先进医疗技术
培养医疗人才
先进医学理念
学生活动:
认识中医药学
分析你对中医药的理解
设计思路:
认识到瘟疫的危害后自然导入中国人防疫的办法,从中国人防疫办法中再引入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国。
理由:
这样保证了知识的连贯性,利用问题式教学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了解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思路:简单叙述了西方医学的发展,西方医学经历了由蒙昧到科学的过程,医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结合
理由:
①要讲西医与中医的影响,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需要让学生大概了解西方医学的发展。
②对比中西方古代防疫技术与医学发展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医学的优良传统,培养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思路:讲解西方医学对中国的影响,使用了孙中山与鲁迅两位人物作为导入。
在具体讲解的时候,采用创设情境:广州眼科医局伯驾的行医经历。
理由:
创设情境的办法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
课堂升华
通过学习我们对中国传统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在社会中有一种言论:
中医万能论:中医制本,中草药没有毒副作用,某某药方包治百病
中医无用论:中医没有科学依据,中医根本就是迷信巫术
你怎么看待?
学生自主课后思考,并且预习下节课内容。
这里是本节课最后一个知识阶段,经过之前学习积累,学生已经能就这一问题形成讨论,并且有了自己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七、教学评价
合作探究
材料
天花是中国所认识的最古老疾病之一。16世纪下半叶,人痘接种开始在长江中下游施行;18世纪时,一位痘医声称:“中土高贵之家的子女80%都经过人痘接种”。这一时期,政府通过惠民药局等向贫民提供医疗帮助的传统最终消失,地方上的慈善家组织起施医局,给一方乡里提供药品和医疗照顾。中国人对隔离检疫缺乏兴趣,道学家宣称:当一个人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留下来照顾病人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会使疫气不敢近身。
17-18世纪,天花对英国的侵袭程度增强。与腺鼠疫的长期斗争使英国人懂得检疫和隔离的价值,各地建立了用于隔离天花病人的传染病院。在理性化思潮的刺激下,一批具有社会良知的中产阶级涌现出来,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的门诊医院和小诊所相继问世,致力于提升公共卫生水平。1760年以后,由君士坦丁堡传入的人疽接种技术在罗伯特·萨顿的革新下变得更加简化、安全,得到广泛接受。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并通过广东传入中国,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天花发病率仍高达200/10万。
——摘编自(美)肯尼思·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两国在应对天花时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相对于中国的有效应对措施,并简析其施行的历史背景。
(3)英国的应对方式对当代中国的流行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启示?
八.板书小结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以往高中内容几乎是全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师应让学生尝试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认识历史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多学科综合的特点,本课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涉及一定的生物学医学知识,在分析本课内容时,教师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