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子表格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1章“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中的第2节“用电子表格计算”。“用电子表格计算”章节主要包括使用公式计算、公式与数据的自动填充、使用函数计算等三部分,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数据的编辑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规范表达数据的习惯,体会电子表格组织、加工数据的方法。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中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编辑,对于数据区域、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引导启发为主。同时,作为Office办公软件系列成员之一的Excel,由于学生有了Word的操作基础,应该能够轻松的撑握相关的操作,也会通过知识的迁移完成相关的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公式与函数的作用。
(2)掌握公式的编辑,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Excel中常见函数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Excel数值计算的强大优势,通过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精神。
(3)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的培养。
(4)提升学生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5)着重培养学生的互帮互爱、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与函数的编辑。
教学难点: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实际问题。
知识生成策略
1.本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协助学习,生成出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和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电脑、液晶投影仪、网络课室中控系统、互联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min 【导言】
“同学们,相信大家过年的时候一定会有不少的压岁钱,假如我们选择不花掉它,我们把它放在银行和余额宝中一年时间(假设利率一样),一年之后它们的收益一样还是不一样?(让学生简单思考,并回答)
“好,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存在疑问,那么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吧。”
学生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气氛中主动求学。
布置任务 小试牛刀
8min 演示“快速计算”的工作输入,重点讲解公式的输入方法。
【学生探究练习】
练习1:
◆请根据左图用表格计算出5683元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的利息?
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
鼓励学生先尝试操作,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态度。
点评讲解 对比分析 【教师点评讲解】
1、查看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
2、找一位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将过程发送到全班屏幕上。
3、教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学生演示讲解】
①在目标单元格输入“=”
②在“=”后面输入公式
对于学生的尝试操作中的偏差,可通过学生的演示与教师的重点讲解来矫正。
学生探究 进阶操作一
10min 【设置任务二】
在任务一的基础上,计算出5683元人民币购买该理财产品(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假设该产品保本保息,且利率与银行利率相同)
提示:该产品收益为日结,即:第一天的本金+当天收益=第二天的本金。
【教师巡堂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 【学生进阶练习】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单元自动填充公式和使用函数计算的内容。
打开练习2,尝试计算,进行探究。
(学生参照大屏幕投影要求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互助)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点评讲解 归纳要点 【教师点评讲解】
1、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讲解,并再次强调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步聚。
2、通过学生说明,引出公式与函数的用法和区别。
3、通过对比两种理财方式,引出“复利”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在同等利率的情况下,采用“复利”的方式进行理财收益更高。 【学生演示讲解】
阅读任务目标,分析问题,完成任务。
小组讨论过程方法,学生演示计算过程及结果。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式的应用。
学生探究 进阶操作二
15min 【设置任务三】
请根据图片的内容分析是否划算?月供利率大概是多少?与银行利率相比如何?
【教师指导】
讲解练习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 【学生拓展练习】
阅读任务目标,分析问题,完成任务。
小组讨论过程方法,学生演示计算过程及结果。 巩固强化知识重点,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协助性。
归纳总结 评价学习
2min 【教师总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评价这节课学生完成任务的基本情况,给予表扬和指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选用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导入,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任务驱方式和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实践、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课程中,紧扣课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能力出发,没有采用教材提供的例子,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得到锻炼,从而使其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通过学生的操作示范或教师讲解后,学生进行矫正练习,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收获,从中满足了学习的求知欲和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