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1.4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3)信息技术第二册 1.4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2 10: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 课时: 1课时
作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4节部分内容,因为书本第4节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认识数据清单、排序、用排序与RANK函数名比较、分类汇总、筛选等。因此书本第4节用2个课时教学。这堂课教学内容为:认识数据清单,排序,用排序与RANK函数名比较。其中RANK函数在2014年5月份初二会考Excel操作题考查过。它既是对第2节“用电子表格计算”中“使用函数计算”的进一步学习,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函数的一个补充,所以这个内容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数据清单。②学会排序。③用排序与Rank函数排名的比较。
2、过程和方法:
讲练结合,通过老师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再各自完成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认识Excel在数据分析的功能的强大,能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便捷,增强学生要努力学好Excel的意识。用“常用食物每100克主要营养含量”为操作例子,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热量的含量,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Word,ppt的操作是比较熟悉的,虽然在第2节“用电子表格计算”中“使用函数计算”中,已经学习到了SUM-求和,AVERAGE-求平均值,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等函数的使用,但是对Excel的操作,特别是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这个内容是较为陌生的。所以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注重从基本操作和操作细节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自己能运用所学的Excel方面的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要求学生要学会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节课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操作演示,以及师生问答互动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作业的实践操作。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排序和Rank函数的使用。
难点:Rank函数使用时对单元格区域的绝对引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某学校一次月考后,年级长要对全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总分排名,对于一个年级近400人的学校来说,如果用人工排名,工作量肯定很大,如果能利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用Excel表格来进行排名那就很简单了。
电子表格不但能对数据进行计算,还能进行分析和统计,揭示数据特点。数据分析包括了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的排序、Rank函数排名的使用。

学生听讲
思考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例子,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注意。
给出学习内容目标,让学生清楚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1、认识数据清单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张表格。
提问:哪个表格属于数据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任何数据加工的?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要将Excel工作表转化为数据清单。
了解“字段”、“字段名”、“记录”
删除“非数据记录”,空行,空列。
阅读教材P26,认识数据清单。
提问:为什么要删除“非数据记录”,等学完这一课,再做回答。

学生听讲
思考
回答:有平均值的表格不属于数据的原始记录。
学生听讲
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P26的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
用电子表格分析数据,做数据清单准备。
让学生认识数据清单与普通的工作表的区别。
加深对数据清单的理解。
如果非数据记录和数据记录混到一起分析数据,就会出现错误。
2、排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来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生活中我们吃过许许多多的食物,那么常见的食物它们的营养成分有哪些,分别是多少?哪些食物糖分高,哪些食物热量高?
我们来看一张数据清单,这张表格保存了大量的数据记录。如果想知道这些食物按照热量从高到低排序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对这些无序的数据进行排序。
“开始”选项卡\“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①升序 数据从小到大排序
②降序 数据从大到小排序
③自定义排序 可以添加多个条件进行排序
教师演示讲解电子表格“常用食物每100克主要营养含量.xlsx” 中,以“热量”为主要关键字,进行“降序”,观察其效果。哪些食物脂肪和热量都是很高的,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合理饮食。

学生听讲
有可能左右相邻的学生会告诉对方我喜欢吃哪些美食。
学生观察老师的教学演示。记住一些操作的步骤。
课堂练习作业一、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材P28“实践”操作练习。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美食的民族,谈到美食话题立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老师事先操作示范,是学习信息技术一个种好的办法。
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后,学生课堂练习,让学生回想,脑海里再现操作步骤,验证自己所学。
3、用排序与Rank函数排名比较 利用电子表格“食物热量.xlsx”,如果我们用热量这一列从大到小来排序,然后在右边一列增加一个字段名为“排名”,再利用填充柄,通过拖曳来排名,你会发现,热量值一样,但是他们的排名却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Excel电子表格,定义了一个专门进行排名的函数Rank函数。
在C2单元格对应的编辑栏中输入“=RANK(b2,b$2:b$54)”
完成教材P30“探究”操作练习,并且对比验证以下两个问题:
①如果单元格区域b$2:b$54中间不加“$”,结果又会怎样?
②改变某一种食物热量的值,观察填充柄完成的排名和用RANK函数完成的排名有何不同?
学生听讲
思考
完成教材P30“探究”操作练习。
比较单元格地址中加和不加“$”的区别。在利用填充柄对RANK函数进行下拉时,加了“$”的引用的单元格区域保持不变,否则,就会发生改变,导致排名结果出错。
验证修改食物热量的值,填充柄完成的排名名次不变,而RANK函数完成的排名会自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引导出RANK函数的学习。
利用排序和填充柄排名和RANK排名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RANK函数的学习和理解。
小结评讲:等学生完成了P28实践,P30探究,查看他们通过FTP上交的作业的情况,重点督查哪些没有上交作业的学生。叫学生来回答一下,课堂开始时的那个提问:为什么要删除“非数据记录”。 知识迁移:
除了老师上课时讲的例子,期中考试,班主任需要对全班同学总分排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应该可以助一臂之力了。你学会了吗?

学生回答问题,如果非数据记录和数据记录混到一起分析数据,就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删除“非数据记录”
首尾呼应,学生带着疑问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观察,思考,以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
一、实践
在“常用食物每100克主要营养含量.xlsx”中完成下列操作。
1、以“热量”为主要关键字,进行“降序”排序,观察其效果;
2、如果通过排序来使表格中同类食品集中在一起?(题目不要求的内容保持默认状态)
二、探究
在“食物热量.xlsx”中,使用RANK函数,求出表中食物的热量排名。
八、板书设计
1、什么是数据清单? 2、排序
3、RANK函数的使用,它与排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