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程序与程序设计
课程标准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2章的第一节,本节是程序设计的入门,也是整章的操作基础,所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尤为关键,让学生了解VB的编程环境并学会简单的操作,为后面学习程序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计算机程序的概念;
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及特点;
3.熟悉Visual Basic的集成开发环境;
4.会使用VB来实现显示和隐藏图片的程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行小程序让学生初步体验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通过观察程序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3.通过动手设计程序,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行自制的小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知识的兴趣,为初步学习程序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后面章节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学习程序的畏难心理
设计思想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级的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比较熟悉,对于常见的Windows应用软件也不陌生,这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程序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程序设计的学习对学生条理性、实践性、综合性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一般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层层引导、逐步推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程序的概念及作用;
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及特点;
VB程序设计的编程环境。
教学难点
掌握在VB的编程环境中输入、运行、修改、保存程序的方法。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电子教室、多媒体课件、自制VB小程序、课堂电子导学案等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第一环节:开门见山,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运行教师预先制作好的“QQ登录”界面小程序,让学生尝试登录。
2 第二环节:趁热打铁,新知构建
程序的概念
程序设计语言
关于Visual Basic
3 第三环节:层层深入,切入主题
第一关,认识Visual Basic的界面
第二关,新建与保存工程
第三关,设计程序界面
第四关,编写程序
第五关,运行调试程序
第六关,生成可执行文件
拓展关,设计(选做题)拓展任务,修改背景图片
4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回忆巩固
1、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
3、布置合理的作业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开门见山,新课引入
活动目标 激发学生的对程序好奇心与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解决问题 吸引学生学习VB程序的兴趣
技术资源 使用教师预先制作的QQ小程序
常规资源 多媒体电子教室
活动概述 【布置任务】让学生运行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小程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要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活动】试输入QQ帐号、密码登录QQ;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自己亲手制作这样好玩又有趣的小软件吗?
【设问】这是一个计算机程序,那么究竟什么是程序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到第二环节,趁热打铁,新知构建。
教与学的策略 以学生感兴趣的“QQ小程序”为切入口,布置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提出程序与程序设计
反馈评价 通过对小程序的运行学生对学生程序的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后面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活动2:趁热打铁,新知构建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读程序,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
2、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程序设计的语言。
解决问题 对VB程序设计有初步的认识。
技术资源 多媒体电子教室、多媒体电子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活动概述 【观察讨论】列举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出程序的概念
【情景学习一】通过展示画圆程序代码,说明计算机程序是由人根据一定的需要事先编写的一系列控制计算机工作的命令。
【情景学习二】运行“画圆程序”,解释说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控制”的思想。
【学生活动】观察画圆程序的代码,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提出疑问】人与人通过语言打交道,那么人与计算机又是怎么沟通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了解三种语言的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发现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该语言的种类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顺理成章进入到第三环节,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层层深入,切入主题。
教与学的策略 观察讨论法以及创设情景,引导学习
反馈评价 通过日常生活例子引入程序的概念,学生对程序的理解更深刻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不难发现三种程序设计语言,但认识比较肤浅。
教学活动3:层层深入,切入主题
活动目标 加深学生对VB集成开发环境的认识;
让学生学会设计程序界面,程序雏形已形成,增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信心;
让学生感受和掌握在VB中输入程序的方法、学会修改、运行程序。
解决问题 围绕使用VB实现显示和隐藏“广州塔”图片程序开展学习
技术资源 多媒体电子教室、多媒体电子课件、课堂电子导学案
常规资源 课本
活动概述 【报置任务一】打开文件《课堂导学》完成<认识“我”>工作表中“认识VB的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内容。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展示及点评】广播展示个别学生答案,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单说明。
【报置任务二】使用VB来实现显示和隐藏“广州塔”图片的程序。打开文件《课堂导学》,进入游戏冲关提示关卡。
【第一关】创建与保存工程。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个别指导。
【学生演示】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设疑】在保存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保存两次?
【展示】打开保存路径,查看保存后生成的文件个数(窗体文件、工程文件)。
【教师点评】提出注意事项,强调VB保存的特点。
【第二关】设计程序界面。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个别指导。
【学生演示】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点评】提出注意事项 。
【第三关】编写程序。
【教师巡视】观察并辅导学生操作。
【学生演示】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点评】提出注意事项:
(1)在相应的对象代码窗口输入程序;
(2)在编写程序中使用英文半角字符;
(3)英文不区分大小写。
【第四关】运行调试程序。
【教师巡视】观察并个别指导,对出现错误的引导学生查错。
【学生演示】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提出注意事项:
(1)查错:检查程序中符号是否使用英文半角字符;
(2)修改:修改程序前需先结束运行。
【第五关】生成可执行文件。
【教师巡视】观察并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演示】请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点评】生成可执行文件后,程序可脱离VB开发环境,在Windows中运行。
【拓展】修改背景图片。
第一步:更换C盘根目录下的“GuangzhouTower.jpg”图片;
第二步:修改“显示”按钮对应的代码窗口中的图片名称。
教与学的策略 运用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法,通过“课堂导学”将知识点以游戏关卡的方式呈现,对知识点进行层层推进。
反馈评价 通过“课堂导学”将知识点以游戏关卡的方式呈现,对知识点进行层层推进,尽可能将知识点简单明了化,易于学生理解,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各关卡,提升个人学习的成就感,以及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教学活动4:课堂总结,回忆巩固
活动目标 巩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
解决问题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技术资源 多媒体电子教室、多媒体电子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活动概述 【学生活动】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
计算机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
VB开发集成环境;
体验使用VB开发应用程序。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至用,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善本节的教学。
教与学的策略 先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反馈评价 让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收获,让他们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另外教师在总结的同时渗透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使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它
参考书 《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