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最近6年真题解析(6)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高考物理:最近6年真题解析(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9-09 17: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高考物理:最近6年真题解析(6)
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0届高三联考题 牛顿运动定律
题组一
一、选择题[来源:]
1.北京西城区2010年高三理科综合练习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P、Q,在木板的左端各有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和b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1和F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Q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块a、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s2。已知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若F1=F2、m1>m2,则、
B.若F1=F2、m1C.若F1 > F2、m1=m2,则、
D.若F1 < F2、m1=m2,则、
2.上海市2010届八校高三联考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3.2010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弹簧压缩了(小球与弹簧不拴接),如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 CD )
A.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
B.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C.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
D.小球落地时动能大于mgh
4.2010湛江市一模理综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5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 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 C )
A.第2 S末速度方向改变
B.第2 s末加速度为零
C.第4 S末运动速度为零
D.第4 s末回到原出发点
二、非选择题
5.201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联考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物体A和B,静止放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相距 L =12.5m。它们跟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中A带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与水平面的接触是绝缘的,B不带电。现在水平面附近空间加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A便开始向右运动,并与B发生多次对心碰撞,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每次碰撞后两物体交换速度,A带电量不变,B始终不带电。g 取10m/s2。试求
(1)A与B第1次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
(2)A与B从第5次碰撞到第6次碰撞过程中B运动的时间;
(3)B运动的总路程。
解析:(1)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加速度 1m/s2 (2分)
根据公式 解得A与B碰前速度 m/s (2分)
碰撞交换速度,第1次碰后,A的速度为0,B的速度 m/s。 (1分)
(2)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加速度大小m/s2 (1分)[来源:状元源]
每次碰后B作匀减速运动,因其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所以B先停,之后A追上再碰,每次碰后A的速度均为0,然后加速再与B发生下次碰撞。 (1分)
第1次碰撞:碰后B运动的时间 (2分)
第2次碰撞:碰前A的速度为,则
为第1次碰后B的位移,则
由以上两式得
碰后B的速度 (1分)
碰后B运动的时间 (2分)
以此类推,第5次碰撞后B运动的时间 (2分)
(3)解法1:经过无数次碰撞,最终A、B停在一起;每次碰撞交换速度,说明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设B运动的总路程为x,根据能量守恒
(5分)
解得 (1分)
解法2:根据第(2)问的分析,经过n次碰撞后B的速度 (1分)
从第1次碰撞到第n次碰撞后B通过的总路程
(2分)
所以 (2分)
当时,即得B通过的总路程 (1分)
F1
a
P
F2
b
Q q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