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 2课时课件(共43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 2课时课件(共43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2 14:36:15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单元
第八课 《世说新语》二则
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
第一课时《咏雪》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世说新语》,古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36篇。《咏雪》被编入书中《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被编入书中《方正》篇。
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读读写写
雪骤 柳絮 奕 凝
zhòu


níng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记记背背
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表时间短促,不久,一会儿
文言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点拨: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撒盐空中差可拟。点拨:状语后置句,原顺序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
听读课文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合作交流】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注释: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译文:
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因,趁、乘。
注释: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译文:
原文: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注释: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合作交流】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6)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
【合作交流】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合作交流】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咏雪》中哪个比喻更好?
【合作交流】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7)
中心意思
《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 “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1.故事完整,语言简练。
《咏雪》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等。
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两篇文章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咏雪》人物的语言虽只有一问两答,但人物形象鲜明,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9)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读读写写
尊君在不 太傅 差可拟
fǒu

chā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记记背背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
(三)古今异义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点拨:“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点拨:省略介词“于”,应为“(于)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点拨: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听读课文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注释: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至:到。
译文:
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时年:那年。
戏:玩耍。
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注释: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译文: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注释: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译文: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注释: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译文: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了什么
【合作交流】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2.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合作交流】陈元方的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这些都写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言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3.友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合作交流】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明友人虽然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4.“元方入门不顾”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合作交流】属于动作描写,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的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5.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合作交流】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交流】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词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从这一方面来看,文章批评的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讲究诚信,为人正派的品格,所以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于千里之外。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6)
中心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7)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1.故事完整,语言简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篇幅虽短,但却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以陈元方的一句话作为故事的主旨句,由此前后辐射,将这则故事写得波澜起伏。
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阅读技法:文言句子的翻译
【典型例题】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答案】正午过后(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自己先)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
【技法点睛】(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①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②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反思本课学习,总结写作技法,参加实践活动,读写迁移,拓展演练。
学习活动(9)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③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以及古今意思不变的词语等。④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表停顿的结构助词等。 ⑤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⑥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3)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阅读技法:生活体验题
【典型例题】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技法点睛】在中考阅读中,让学生生发感悟的题目频繁出现,有感悟主题的,主要是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和启示;有评价人物的,要求对人物做出评价。做这类题应先找出原文的中心,然后以之为切入点生发自己的观点。答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或文章的中心,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其次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多角度进行探究。在语言表达上,力求简洁连贯。此类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围绕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聆听